纳博科夫如何在穿越美国的旅途中写出了《洛丽塔》?
在牛津,刘易斯·卡罗尔如何创作出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爱丽丝·门罗与温哥华这座城市之间,有着怎样深层的联系?
博尔赫斯在故乡布宜诺斯艾利斯留下了哪些痕迹,这座城市又如何塑造了他?
本书是《纽约时报》“文学履途”专栏集结,收录了38篇与伟大作家有关的旅行地的游记。风格各异的《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用文字带领我们探寻文学家在自然与城市中留下的“遗产”,以及他们创造出的那些不朽作品的源头。
【编辑推荐】
★阅读这本书,了解伟大作家真实动人的另一面。重走纳博科夫在美国横跨几个州、写出了《洛丽塔》的旅行路线,探寻马克•吐温在夏威夷的奇遇,攀登那座曾经鼓舞了凯鲁亚克的山峰……文学并不高高在上,文学家也并不神秘莫测,他们如同你我。
★阅读这本书,做一名真正的旅行者,不再做走马观花的观光客。无论是M. F. K. 费雪的“终老居”,还是达希尔•哈米特的黑色旧金山,都为旅行地本身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不对外开放的故居,作家生前偏爱的餐馆,追随伟大文学家的生活轨迹,即使是异国他乡,也会一见如故的感觉,因为一草一木都有情感,一砖一瓦都有故事。
★阅读这本书,逃离日常生活的窠臼,坐在自家的扶手椅里游遍世界。即使没有环游世界的钱和时间,我们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去广阔的天地间,与伟大的灵魂交流。由《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精心计划并实践的文学朝圣路线,让你身在家里,却如同参与其中,说不定某一天你也可以效仿此法,来一次属于自己的文学寻踪之旅。
本书选取汇集了自1981年以来《纽约时报》“文学履途”专栏刊登的文章,作者是《纽约时报》的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
亨伯特带着洛丽塔穿越“像用碎布块拼成的被子似的48个州”,经过“充满神秘意味的桌子似的小山丘”,还有“墨水点染的红色悬崖上有松柏点缀,然后是一座山脉,颜色由褐转蓝,蓝色淡化为梦幻之色”,他们在沙漠里穿行,经常遭遇无休无止的狂风和漫天的风沙……在纳博科夫的笔端...
评分《文学履途》的致谢里有这样一句话:“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曾被人踏足过。我要感谢在世界上漫游的众多文学大家,他们以不同的语言,写下了激励人心的文字。”读完《文学履途》后,我想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孕育着丰富的人性和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值得被书写。 《文学履途:漫游在伟...
评分每个人都有他命定的那个城市,就像命定的那个人。只是在没有跨进那里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它是谁,它是什么样子的。 就像罗马之于田纳西.威廉 詹姆斯.鲍德温的巴黎 海明威的马德里…… 如果只是读这本书,可能很难会从简短和平淡的文字叙述中引发多少共鸣。我想大约非得是读过这...
评分《文学履途:漫游在伟大故事诞生之地》是《纽约时报》“文学旅行”的专栏结集。“文学履途”开设超过20年,每期特邀一个作者,让他们前往自己钟爱的文学大师的灵感之路旅行,挖掘大师们与城市的轶闻,探索城市是如何激发这些杰出作家写出旷世佳作的,每个故事都将提供一种全新...
评分终于,在祭出27篇随笔摘录后,终于把《文学履途》看完了,赶在2018年结束之前。看这种散文式的短篇集一直不是我的强项,加上近来忙碌无比,所以一拖再拖。好在今天熬夜一会,一口气看了6篇,结束了。 并不是读的煎熬哦,只是迫不及待想要加快阅读进度。这本书绝对不会读得痛苦...
就还好吧
评分就还好吧
评分要是有照片和插图就更好了……然后,怎么说呢,大概是照顾到受众群的文化水平,看着还是lonely planet的套路,而不是追随作者脚步的深度思考
评分这段时间的睡前读物,以作家作品为线索的游记,或是按“文”索“迹”,或是探访故居,甚至由作家本人当导游,这样的旅游相当有意思了,也很想自己尝试一下。相对而言还是有点不过瘾,美国作家偏多。
评分这段时间的睡前读物,以作家作品为线索的游记,或是按“文”索“迹”,或是探访故居,甚至由作家本人当导游,这样的旅游相当有意思了,也很想自己尝试一下。相对而言还是有点不过瘾,美国作家偏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