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通过本书对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变革历程进行介绍。
吴敬琏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荣誉成员,《比较》辑刊、《洪范评论》主编。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客座研究员或客座教授,国际经济学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IEA)执行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规划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北京乐平基金会发起理事,阿拉善生态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1984—1992 年五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的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0 年、2005 年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大学分别授予他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2004年国际管理学会(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IAM)授予他“杰出成就奖”。2005 年获“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2011 年国际经济学会授予他荣誉会长称号,以表彰他对于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及中外学术交流的杰出贡献。
纵观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最为突出。伴随着市场的生长和发展,包括企业、劳动者、消费者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法律和社会等层面产生了更高的现实需求,也形成推动中国继续前进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动力。也因此,改革开放全面改变了中国。不过,怎样回顾这几十年以来的探...
评分纵观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最为突出。伴随着市场的生长和发展,包括企业、劳动者、消费者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法律和社会等层面产生了更高的现实需求,也形成推动中国继续前进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动力。也因此,改革开放全面改变了中国。不过,怎样回顾这几十年以来的探...
评分纵观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最为突出。伴随着市场的生长和发展,包括企业、劳动者、消费者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法律和社会等层面产生了更高的现实需求,也形成推动中国继续前进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动力。也因此,改革开放全面改变了中国。不过,怎样回顾这几十年以来的探...
评分纵观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最为突出。伴随着市场的生长和发展,包括企业、劳动者、消费者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法律和社会等层面产生了更高的现实需求,也形成推动中国继续前进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动力。也因此,改革开放全面改变了中国。不过,怎样回顾这几十年以来的探...
评分纵观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最为突出。伴随着市场的生长和发展,包括企业、劳动者、消费者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法律和社会等层面产生了更高的现实需求,也形成推动中国继续前进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动力。也因此,改革开放全面改变了中国。不过,怎样回顾这几十年以来的探...
吴老亲历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那些艰难险阻,甚至停滞倒退,他把改革方向路径的内在逻辑、改革焦点问题的前因后果、改革争论中的思想观念冲突、以及所谓“特殊既得利益"的存在都娓娓道来,真诚而详实。吴老虽然不是那种拿诺贝尔奖的具有理论创新的学者,但他用严谨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广阔实践,倡导建议现代化的经济改革政策,对于经济学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发挥作用可谓功不可没。吴老承担了不少旧路线和旧体制的保守势力的压力,敢谏直言,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那种胸怀天下,铁肩担道义的风范。
评分资料翔实准确,论点清晰公正,讨论客观深入,涉及痛点也没有明显的刻意回避,“吴市场”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理解改革上半场之曲折探索,才知改革下半场之任重道远,希望诸位能牢记教训,不要开历史的倒车。
评分吴老亲历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那些艰难险阻,甚至停滞倒退,他把改革方向路径的内在逻辑、改革焦点问题的前因后果、改革争论中的思想观念冲突、以及所谓“特殊既得利益"的存在都娓娓道来,真诚而详实。吴老虽然不是那种拿诺贝尔奖的具有理论创新的学者,但他用严谨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广阔实践,倡导建议现代化的经济改革政策,对于经济学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发挥作用可谓功不可没。吴老承担了不少旧路线和旧体制的保守势力的压力,敢谏直言,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那种胸怀天下,铁肩担道义的风范。
评分体制内高参作品的好处是,因为熟稔政府决策施政方式,所以一下就能说到点子上。不像一些体制外观察者那样,始于臆测,终于谩骂。其缺点就是圆滑地避开了执政者的禁忌,在许多关键地方戛然而止。这本书最大意义在于,它向读者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党国内部,关于经济路线的走向,从来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在角逐,而集体决策者也只能在左和右之间尽力找到平衡点。其实,这也是党国最基本的政治生态。作者没能深入讨论当下的经济态势,是另一个大缺憾。如果说,九十年代末开始的十年是中国抓住机遇腾飞的十年,那么,08-18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失去的十年”。我们本来可以借助那次全球性危机来调整自己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但我们没有,反而是施行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导致经济脱实向虚。接下来的十年,将是非常艰难的十年。
评分吴老亲历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那些艰难险阻,甚至停滞倒退,他把改革方向路径的内在逻辑、改革焦点问题的前因后果、改革争论中的思想观念冲突、以及所谓“特殊既得利益"的存在都娓娓道来,真诚而详实。吴老虽然不是那种拿诺贝尔奖的具有理论创新的学者,但他用严谨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广阔实践,倡导建议现代化的经济改革政策,对于经济学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发挥作用可谓功不可没。吴老承担了不少旧路线和旧体制的保守势力的压力,敢谏直言,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那种胸怀天下,铁肩担道义的风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