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进程

中国经济改革进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吴敬琏
出品人:
页数:4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8-9
价格:6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0203166
丛书系列:中国发展道路丛书
图书标签:
  • 吴敬琏
  • 中国经济
  • 经济学
  • 中国改革
  • 经济
  • 经济史
  • 改革开放
  • 改革
  • 中国经济
  • 经济改革
  • 改革开放
  • 中国发展
  • 经济史
  • 市场经济
  • 政策分析
  • 转型经济
  • 当代中国
  • 经济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通过本书对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变革历程进行介绍。

作者简介

吴敬琏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荣誉成员,《比较》辑刊、《洪范评论》主编。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客座研究员或客座教授,国际经济学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IEA)执行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规划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北京乐平基金会发起理事,阿拉善生态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1984—1992 年五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的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0 年、2005 年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大学分别授予他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2004年国际管理学会(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IAM)授予他“杰出成就奖”。2005 年获“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2011 年国际经济学会授予他荣誉会长称号,以表彰他对于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及中外学术交流的杰出贡献。

目录信息

自序 / 1
第 1 章“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后毛泽东时代的开始 / 1
1.1 “两个凡是”,还是探寻新路? / 2
1.2 “睁眼看世界”的启示 / 9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转折 / 19
1.4 对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的初步探索 / 29
第 2 章初试“市场社会主义” / 34
2.1 市场社会主义的由来 / 35
2.2 市场社会主义的本土资源 / 45
2.3 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大规模试验 / 52
2.4 市场社会主义对中国改革的后续影响 / 57
第 3 章增量改革引领民营经济发展 / 63
3.1 个体经营,还是“一大二公”:中国农村面临的选择 / 64
3.2 包产到户的最终胜出 / 71
3.3 增量改革使民营经济破土而出 / 82
3.4 增量改革的成就和不足 / 92
第 4 章20 世纪 80 年代对全面改革的探索 / 99
4.1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 /100
4.2 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和对总体改革设计的探索/ 104
4.3 1986 年:配套改革计划及其流产 / 108
4.4 80 年代末的大辩论、经济动荡和改革退潮 /112
第 5 章20 世纪 90 年代经济改革的整体推进 / 124
5.1 1989 ~ 1992 年的改革目标大辩论 / 125
5.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 / 131
5.3 “50 条”《决定》的改革总体规划 / 133
5.4 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改革的进展 / 141
第 6 章对外开放为改革和发展增添了动力 / 155
6.1 从内向型经济转向外向型经济 / 156
6.2 80 年代: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 /163
6.3 1994 年的外汇改革和出口导向政策的全面实施 /172
6.4 走向全面开放 / 175
第 7 章世纪之交:市场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崛起 / 182
7.1 争议“基本经济制度” / 183
7.2 中共十五大的重大决策:“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 192
7.3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 / 200
7.4 瞩目的成绩和未竟之业 / 203
第 8 章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 / 215
8.1 企业承包制:独具中国特色的国企改革之路 /216
8.2 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与实施 / 227
8.3 世纪之交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浪潮 / 233
8.4 国资委建立后的国有经济改革 / 241
第 9 章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步履维艰 / 255
9.1 苏式经济增长模式的引进 / 256
9.2 从经济结构调整到增长模式转型 / 266
9.3 “十五”期间粗放增长方式的回潮 / 272
9.4 增长模式转型失利带来的恶果 / 280
第 10 章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隐现 / 291
10.1 刺激政策、货币超发和两种形态的“通货膨胀”/ 293
10.2 投资热潮推动的货币超发和信用扩张 / 301
10.3 货币超发的后果:资产泡沫生成和资产负债表风险积累 / 308
10.4 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重新审视和改善宏观经济状况的艰巨任务 / 320
第 11 章腐败行为的蔓延 / 325
11.1 90 年代铲除寻租制度基础的努力 / 326
11.2 世纪之初政府管控增强对扼制腐败的负面影响 /335
11.3 腐败向其他社会领域的扩散 / 341
11.4 贫富差距的拉大和权贵资本主义的威胁 /346
第 12 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开辟光明未来 / 352
12.1 两种不同的估计和两种对立的方针 / 353
12.2 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突破 /359
12.3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克服种种阻力和障碍 /366
12.4 推动全面改革落地生根 / 37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纵观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最为突出。伴随着市场的生长和发展,包括企业、劳动者、消费者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法律和社会等层面产生了更高的现实需求,也形成推动中国继续前进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动力。也因此,改革开放全面改变了中国。不过,怎样回顾这几十年以来的探...

评分

纵观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最为突出。伴随着市场的生长和发展,包括企业、劳动者、消费者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法律和社会等层面产生了更高的现实需求,也形成推动中国继续前进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动力。也因此,改革开放全面改变了中国。不过,怎样回顾这几十年以来的探...

评分

纵观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最为突出。伴随着市场的生长和发展,包括企业、劳动者、消费者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法律和社会等层面产生了更高的现实需求,也形成推动中国继续前进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动力。也因此,改革开放全面改变了中国。不过,怎样回顾这几十年以来的探...

评分

纵观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最为突出。伴随着市场的生长和发展,包括企业、劳动者、消费者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法律和社会等层面产生了更高的现实需求,也形成推动中国继续前进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动力。也因此,改革开放全面改变了中国。不过,怎样回顾这几十年以来的探...

评分

纵观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现最为突出。伴随着市场的生长和发展,包括企业、劳动者、消费者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法律和社会等层面产生了更高的现实需求,也形成推动中国继续前进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动力。也因此,改革开放全面改变了中国。不过,怎样回顾这几十年以来的探...

用户评价

评分

吴老亲历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那些艰难险阻,甚至停滞倒退,他把改革方向路径的内在逻辑、改革焦点问题的前因后果、改革争论中的思想观念冲突、以及所谓“特殊既得利益"的存在都娓娓道来,真诚而详实。吴老虽然不是那种拿诺贝尔奖的具有理论创新的学者,但他用严谨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广阔实践,倡导建议现代化的经济改革政策,对于经济学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发挥作用可谓功不可没。吴老承担了不少旧路线和旧体制的保守势力的压力,敢谏直言,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那种胸怀天下,铁肩担道义的风范。

评分

资料翔实准确,论点清晰公正,讨论客观深入,涉及痛点也没有明显的刻意回避,“吴市场”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理解改革上半场之曲折探索,才知改革下半场之任重道远,希望诸位能牢记教训,不要开历史的倒车。

评分

吴老亲历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那些艰难险阻,甚至停滞倒退,他把改革方向路径的内在逻辑、改革焦点问题的前因后果、改革争论中的思想观念冲突、以及所谓“特殊既得利益"的存在都娓娓道来,真诚而详实。吴老虽然不是那种拿诺贝尔奖的具有理论创新的学者,但他用严谨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广阔实践,倡导建议现代化的经济改革政策,对于经济学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发挥作用可谓功不可没。吴老承担了不少旧路线和旧体制的保守势力的压力,敢谏直言,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那种胸怀天下,铁肩担道义的风范。

评分

体制内高参作品的好处是,因为熟稔政府决策施政方式,所以一下就能说到点子上。不像一些体制外观察者那样,始于臆测,终于谩骂。其缺点就是圆滑地避开了执政者的禁忌,在许多关键地方戛然而止。这本书最大意义在于,它向读者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党国内部,关于经济路线的走向,从来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在角逐,而集体决策者也只能在左和右之间尽力找到平衡点。其实,这也是党国最基本的政治生态。作者没能深入讨论当下的经济态势,是另一个大缺憾。如果说,九十年代末开始的十年是中国抓住机遇腾飞的十年,那么,08-18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失去的十年”。我们本来可以借助那次全球性危机来调整自己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但我们没有,反而是施行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导致经济脱实向虚。接下来的十年,将是非常艰难的十年。

评分

吴老亲历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那些艰难险阻,甚至停滞倒退,他把改革方向路径的内在逻辑、改革焦点问题的前因后果、改革争论中的思想观念冲突、以及所谓“特殊既得利益"的存在都娓娓道来,真诚而详实。吴老虽然不是那种拿诺贝尔奖的具有理论创新的学者,但他用严谨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广阔实践,倡导建议现代化的经济改革政策,对于经济学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发挥作用可谓功不可没。吴老承担了不少旧路线和旧体制的保守势力的压力,敢谏直言,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那种胸怀天下,铁肩担道义的风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