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用十八天在“一种轻盈的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从完稿到出版,他只字未动。赫拉巴尔自己说“无论是《国王》还是《孤独》,我都害怕去读,甚至连一行字也不敢看一眼”。小说以一个餐厅服务员蒂迪尔的打工经历,展示了捷克二十世纪中期的社会变迁。这部作品体现出作家一贯的回忆录式“传记”创作风格,通篇描绘了旅馆、饭店、餐厅和私人会所的生活,处处流露出布拉格帅克式的幽默、揶揄和调侃。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Bohumil Hrabal,1914~1997)
20世纪捷克知名的作家。这位法学博士为自己设计的一生是这样的:大学毕业后服兵役,做推销员、仓库管理员、炼钢工、废纸回收站打包工、舞台布景工……四十九岁时作品才得以出版,而此后获得本国和国际奖项有三十多个。他一生创作实绩丰厚,身后结集成19卷合集,在捷克畅销不衰。他的77种书,迄今以27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的33个国家发行。他的作品多数被改编为话剧和电影。与小说《严密监视的列车》同名的电影于1966年获奥斯卡外语片奖。根据另一部小说《售屋广告:我已不愿居住的房子》改编的电影《失翼灵雀》获1990年柏林影展影片金熊奖。1997年2月3日,这位原本即将病愈出院的作家从医院五楼窗口坠落身亡。
读完真的觉得全书都像是赫尔·蒂迪尔讲给小酒店老乡们的故事,在一个又一个被期待的众人簇拥着的夜晚,他徐徐讲述着自己一生的故事。其实在我的想象中这本要拍电影的话韦斯安德森是最合适的,大概会呈现出类似《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效果吧,鲜明的色彩和交织的悲伤与幽默,稍微...
评分《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是捷克国民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发表于1971年的长篇小说,也是赫拉巴尔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之前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在捷克国内掀起一波赫拉巴尔热潮,也逐步奠定了其在捷克文坛的地位。而这部小说的诞生就和赫拉巴尔的命运一样异常的艰辛和坎坷...
评分 评分https://mp.weixin.qq.com/s/DmVHcilGZO5BRWrnOCDdiA 酒馆内巴比代尔的神侃,童话式的书写,赫拉巴尔铺陈了一个别样的叙事平面。 中译版前言介绍中,得知赫拉巴尔的捷克文原著中是充斥大量文法错误,也恰是这一点给了我启发。那些文法错误给流溢的叙事平面引进了方便的切入点,...
评分不如《过于喧嚣的寂寞》那样惊艳,篇幅变长了就会冲淡荒诞感,不过描写了一个人的一生,也增添了史诗感。
评分其实应该是4.5星,因为《过于喧嚣的孤独》实在是太棒了,这本书读到后20-30页的升华才让我感到非常熟悉的赫拉巴尔气息。但并不是说前面的剧情写得不好,而是我一开始就过分期待了。凭良心说,剧情很紧凑,叙述得还行,特别出彩的是心理描写,背景其实与捷克的历史很对得上号的(我后知后觉,也是储备不够啊,还好联系了《我的疯狂世纪》)。 既然我这么喜欢赫拉巴尔,为啥还要扣0.5星呢,主要是太喜欢《孤独》了,废纸打包工是他的亲身经历,《国王》毕竟是他人口述加工的,还是差了点东西。这不是横向比较,而是我对自己喜欢的作家有点苛刻,哈哈。 Ps,那段镜像理论是我很喜欢的部分太巧了,今天提出的【镜像恋】这词,连续读的三本书都涉及,像某段时间看到叶芝,竟然好几本书也反复引用他。
评分回忆像一座矗立的大厦,而你置身其中,那些遥远又漫长的岁月碎片包围着你。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喜怒哀乐皆是丹青,家国成灰,青史断墨。我记得有个捷克人说过,生活在别处。
评分永远的赫拉巴尔+1
评分看了布达佩斯大饭店再来回味这本书对昨日欧洲的老牌服务行业酒店业有了更多的感慨。 疯狂,荒诞还有孤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