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东亚

唐朝与东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冯立君
出品人:
页数:327
译者:
出版时间:2019-5
价格:68.8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0136013
丛书系列:九色鹿
图书标签:
  • 东亚史
  • 隋唐史
  • 历史
  • 唐史
  • 唐代
  • 隋唐五代史
  • 東亞史
  • 馮立君
  • 唐朝
  • 东亚
  • 历史
  • 文化交流
  • 外交关系
  • 古代中国
  • 东亚诸国
  • 丝绸之路
  • 政治制度
  • 文明互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东亚”正如“亚洲”一样,是一种来自外部建构的概念,中国古代与“东亚”概念最为接近的一个词是“海东”。大唐作为一个巨型政治体,其与周边世界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和多元复杂的政治关系构成了半部全球史。处于极东位置的东亚诸国,背靠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其主要甚至唯一的面向就是唐朝,这就构成了唐朝与东亚的关系。

作者简介

冯立君,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东亚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朝鲜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与域外》集刊主编等职。

目录信息

序拜根兴
唐朝与东亚(代前言)
第一章唐代东亚的贸易关系
唐代对外贸易与东亚海域
唐•新罗•日本三国贸易关系
唐•新罗•日本对外贸易机构
第二章唐代东亚的汉字文化圈
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构造
新罗的汉字文化
朝鲜半岛与汉字文化圈
第三章唐代的辽东经略
唐、明两代辽东统辖制度比较
辽东政体与人群
渤海与新罗关系的多面性
第四章中古东亚史的学术史
韩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新视角
百济及其对外关系史研究现状
中古东亚史研究的新视野
附录长安之东:唐代丝绸之路的延伸
——从撒马尔罕壁画“鸟羽冠使者”说起
主要征引文献
索引
作者学术档案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论文集,一部分文章载于澎湃,也杂入了一些书评,另一部分则是作者硕士期间及近期发表的文章。关于西嶋“册封体制论”的讨论,更侧重于日本与中国方,缺少对韩国研究的介绍,显然是一大缺失。本书有两个特色,一个是籍由作者对于日韩语言的掌握,对于相关学术史(中国韩国学、百济史研究、天圣令研究)的梳理极为细致,可供查阅。另一方面则是继承李宗勋氏的比较研究,如在论述东亚贸易时,对比了唐朝押新渤两藩使、新罗清海镇、日本大宰府三个对外贸易机构的差异;唐代辽东经略部分,则对比了唐安东都护府与明朝奴儿干都司的异同。关于汉字文化圈,作者特以新罗的汉字文化作为个案,作了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考察,作为西嶋说的修正。另外通过对渤海新罗关系多面性的讨论,批判了半岛学界“南北朝”的说法。不过总体看,作者未能提供出有体系的观点。

评分

前半部还可以,后半部集中在写韩国古代史,不值得一读

评分

文集,中规中矩,没有新的信息量和观点。局限于有唐一代,是没法理解海东诸国与天朝的逻辑。作者也强调要有“东北亚视野”,但民族主义史学的辉格解释,就是割裂的。看到棒子学者“东方的罗马帝国百济”,把我逗乐了,那灭了百济的巨唐算啥呢?天顶星人?

评分

本书集结了作者自硕士以来全部的精华。一些看起来比较浅的文章,成文时年龄肯定不大,行文却非常老道。比较深的文章更是直接站在中古东亚世界研究的中国最高水准。冯老师最厉害的就是极为熟练的韩语,并且有思考地介绍分析了许多韩国的学术成果。我记得去年在地铁里看他的一篇文章,说中国学者动不动就因民族偏见的刻板印象否定韩国学者的成果,殊不知人家比你强的地方多的是。这种现象值得警惕。本书的问题意识多是中日学者关注比较少的内容,因为中古东亚史的话语权长久以来都在日本学者的手中,中国学人也多趋之若鹜,作者能够引入一些韩国的问题意识,出版成书,对中国正视韩国研究有帮助。本书最好的在于前言中的宏观梳理,第一章对贸易机构的考证,第三章对渤海对外关系的总结,以及第四章学术史的写法。希望冯老师不忘初心,为学界带来更好的文章

评分

论文集,一部分文章载于澎湃,也杂入了一些书评,另一部分则是作者硕士期间及近期发表的文章。关于西嶋“册封体制论”的讨论,更侧重于日本与中国方,缺少对韩国研究的介绍,显然是一大缺失。本书有两个特色,一个是籍由作者对于日韩语言的掌握,对于相关学术史(中国韩国学、百济史研究、天圣令研究)的梳理极为细致,可供查阅。另一方面则是继承李宗勋氏的比较研究,如在论述东亚贸易时,对比了唐朝押新渤两藩使、新罗清海镇、日本大宰府三个对外贸易机构的差异;唐代辽东经略部分,则对比了唐安东都护府与明朝奴儿干都司的异同。关于汉字文化圈,作者特以新罗的汉字文化作为个案,作了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考察,作为西嶋说的修正。另外通过对渤海新罗关系多面性的讨论,批判了半岛学界“南北朝”的说法。不过总体看,作者未能提供出有体系的观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