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故事10:盧梭與大革命

文明的故事10:盧梭與大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天地齣版社
作者:[美] 威爾·杜蘭特
出品人:
頁數:1400
译者:颱灣幼獅文化
出版時間:2018-12
價格:22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45541335
叢書系列:文明的故事
圖書標籤:
  • 通史
  • 歐洲史
  • 思想史
  • 大革命
  • 曆史
  • p
  • @譯本
  • ***理想國***
  • 盧梭
  • 法國革命
  • 啓濛思想
  • 社會變革
  • 自由平等
  • 民主理念
  • 曆史故事
  • 哲學著作
  • 個人主義
  • 大革命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盧梭大革命》,是“理想國經典館”係列作品《文明的故事》第10捲。

盧梭是法國大革命的直接思想推手,沒創造過任何東西,卻將所有東西付之一炬。《盧梭與大革命》描繪瞭一幅“七年戰爭”至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歐洲全貌。杜蘭特以盧梭為中心人物,生動敘述瞭18世紀知識分子的成長,道德觀念與社會秩序的轉變,專製統治的極盛與衰落,宗教的去魅與民主的萌芽,同時為這一時代湧現齣的無數璀璨光輝的人物作傳。杜蘭特以通淹的史識和雄健的筆力,編織齣一幅偉大時代與傑齣人物交相輝映的復雜織錦。

【本捲封麵圖案】法國大革命時期公共安全委員會標誌,上麵刻著“法蘭西共和國,wei一且不可分割”,以及“自由、平等、博愛,或者死亡”。

著者簡介

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國作傢、哲學傢、曆史學傢,普利策奬(1968年)、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77年)獲得者。

早年與鬍適均曾師從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傢杜威,1917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前期著作以《哲學的故事》一書暢銷成名。此後著作亦以其鮮明主張的自由和公平,贏得東方讀者包括亞洲首位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泰戈爾的尊重。後半生更以莫大的毅力和勇氣撰寫《文明的故事》,超級馬拉鬆般持續近半世紀,曾環球考察實地曆史(包括廣東、上海等地),最後一段寫作行程幸有金婚伴侶杜蘭特夫人執筆加入,終於留下這一部傳世之作。

杜蘭特博士亦可謂20世紀最會講故事的人,講完瞭“哲學的故事”,再講“文明的故事”。終其一生,他都熱情地緻力於將哲學和知識從學術的象牙塔中解放齣來,化復雜為易懂,我們讀者獲益良多。

他說,曆史的教訓,就是我們總也記不住教訓。在人類的進程上,直綫往往是兩點之間最長的距離。而從成功到一敗塗地,也隻是曆史的一念之差而已。曆史不是一個可以被推進或抵抗的進程,這也是曆史周期律反復證明的。

經典不愧為經典,幾乎沒有人對文明做過這樣細緻的滴水研磨(有彆於此前的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同時代的湯因比《曆史研究》、此後的麥剋尼爾《世界史》),而《文明的故事》位列史上最成功的史學係列,成為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啓濛讀物,亦使初版者美國西濛—舒斯特齣版公司傲然於全球齣版界。90年代以來,全書11捲製作成完整的英語有聲讀物,繼續啓示新一代以博雅智慧迎對21世紀的未來衝擊。

圖書目錄

【上冊】
第一部 盧梭與法國
第一章 流浪者盧梭(1712—1756)
《懺悔錄》/無傢可歸(1712—1731)/姆媽(1729—1740)/裏昂、威尼斯、巴黎(1740—1749)/文明是一種疾病嗎?/巴黎與日內瓦(1750—1754)/文明的罪惡/保守成分/逃離巴黎(1756)
第二章 “七年戰爭”(1756—1763)
怎樣發動一場戰爭/“不法之徒”(1756—1757)/從布拉格到羅斯巴赫/受睏之狐(1757—1760)/大英帝國的建立/精疲力竭(1760—1762)/和平
第三章 國傢的命運
夫人去世/法國的復興/重農主義者/杜爾哥得勢(1727—1774)/共産主義者/路易十五/杜巴利夫人/舒瓦瑟爾/議院的反叛/國王駕崩
第四章 生活的藝術
道德與美德/音樂/戲劇/馬濛泰爾/藝術/沙龍
第五章 年高德劭的伏爾泰(1758—1778)
善良的領主/作傢之王/伏爾泰政治學/改革者/伏爾泰其人
第六章 浪漫派作傢盧梭(1756—1762)
隱廬(1756—1757)/戀愛/費盡心機/與哲學傢的破裂/《新愛洛漪絲》
第七章 哲學傢盧梭
社會契約論/愛彌兒
第八章 盧梭的流浪生活(1762—1767)
逃亡/盧梭與大主教/盧梭與加爾文教派/盧梭與伏爾泰/博斯韋爾會見盧梭/《科西嘉憲法草案》/逃亡者/盧梭在英國
第二部 盧梭時代的南歐
第一章 意大利沃土(1715—1759)
自然景色/音樂/宗教/從都靈到佛羅倫薩/亞得裏亞王後——威尼斯/羅馬/那不勒斯
第二章 葡萄牙與蓬巴爾(1706—1782)
約翰五世(1706—1750)/蓬巴爾與耶穌會士/改革傢蓬巴爾/過去的勝利
第三章 西班牙與啓濛運動(1700—1788)
背景/菲利普五世(1700—1746)/斐迪南六世(1746—1759)/啓濛運動進入西班牙/查理三世(1759—1788)/西班牙人的性格/西班牙人的心智/西班牙的藝術/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盧西恩特斯
第四章 再會!意大利!(1760—1789)
臨彆漫遊/教皇、國王和耶穌會士/法律與貝卡裏亞/兩位冒險傢/溫剋爾曼/藝術傢們/音樂/阿爾費耶裏
第五章 奧地利之啓濛運動(1756—1790)
新帝國/瑪麗亞·特蕾莎/成長中的約瑟夫(1741—1765)/母與子(1765—1780)/開明的專製君主(1780—1790)/奧皇與帝國/去世
第六章 音樂改革
剋裏斯托夫·維利巴爾德·格魯剋(1714—1787)/約瑟夫·海頓(1732—1809)
第七章 莫紮特
神童(1756—1766)/青春期(1766—1777)/音樂與婚姻(1777—1778)/巴黎滄桑(1778)/薩爾斯堡與維也納(1779—1782)/作麯傢生涯/精神與肉體/巔峰時期(1782—1787)/落魄(1788—1790)/安魂麯(1791)
第三部 盧梭時代的宗教
第一章 伊斯蘭教(1715—1796)
土耳其/非洲的伊斯蘭教/波斯(1722—1789)
第二章 俄羅斯插麯(1725—1762)
統治與功勛/宗教和文化/俄羅斯的政治(1725—1741)/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1741—1762)/彼得與葉卡捷琳娜(1743—1761)/彼得三世(1762)
第三章 葉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
專製君主/情夫/哲學傢/政治傢/經濟學傢/戰士/女人/文學/藝術/生命之旅的終站
本捲附錄:上冊插圖
【下冊】
第四章 波蘭之劫(1715—1795)
波蘭一覽(1715—1764)/薩剋森諸王(1697—1763)/波尼亞托夫斯基/第一次瓜分(1768—1772)/波蘭的啓濛時期(1773—1791)/解體(1792—1795)
第五章 腓特烈大帝時代的德國(1756—1786)
獲勝者腓特烈/重建普魯士/諸侯國/日耳曼啓濛運動/萊辛(1728—1781)/浪漫的復古運動/狂飆運動/藝術傢們/巴赫之後/“老年的”腓力茲(腓特烈)
第六章 康德(1724—1804)
緒論/《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判斷力批判》(1790)/宗教與理性(1793)/改革傢/遺著
第七章 到魏瑪之路(1733—1787)
日耳曼的雅典/維蘭德(1733—1775)/“普羅米修斯”歌德(1749—1775)/赫爾德(1744—1776)/席勒的遊曆歲月(1759—1787)
第八章 魏瑪盛世(1775—1805)
維蘭德續篇/赫爾德(1777—1803)/樞密顧問官歌德(1775—1786)/歌德旅居意大利(1786—1788)/歌德的公職生涯(1788—1794)/席勒的教職生活(1787—1794)/席勒與歌德(1794—1805)
第九章 歌德的晚年(1805—1832)
歌德與拿破侖/《浮士德》:第1 捲/歌德的戀情/科學傢歌德/哲學傢歌德/《浮士德》:第2 捲/生命的終結(1825—1832)
第十章 猶太人(1715—1789)
爭取生存/神秘的慰藉/門德爾鬆/走嚮自由
第十一章 從日內瓦到斯德哥爾摩
瑞士人(1754—1798)/荷蘭人(1715—1795)/丹麥人(1715—1797)/瑞典人(1718—1771)
第四部 盧梭時代的英國
第一章 工業革命
原因/要素/開展/結果與影響
第二章 政壇風雲(1756—1792)
政治結構/主要人物/國王與國會/國會與人民/英國與美洲/英國與印度/英國與法國大革命/英雄隱退
第三章 英國人(1756—1789)
英國習俗/英國的世風/信仰與懷疑/布萊剋斯通、邊沁與法律/戲院/倫敦
第四章 雷諾茲時代(1756—1790)
音樂傢/建築師/韋奇伍德/雷諾茲/凱恩斯博羅
第五章 英格蘭之鄰(1756—1789)
格拉頓的愛爾蘭/蘇格蘭的文化背景/蘇格蘭啓濛運動/亞當·斯密/羅伯特·彭斯/博斯韋爾
第六章 文壇景象(1756—1789)
齣版界/斯特恩/範尼·伯爾尼/霍勒斯·沃波爾/吉本/查特頓和考伯/奧立弗·哥爾斯密
第七章 塞繆爾?約翰遜(1709—1784)
缺憾的年代(1709—1746)/字典(1746—1755)/迷人的圈子/曠世天纔(大熊星)/保守的心靈/晚年(1763—1780)/解脫(1781—1784)/博斯韋爾
第八章 最後的榮耀(1774—1783)
王位繼承者(1754—1774)/法國政府/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後/老實而懦弱的國王/杜爾哥當政(1774—1776)/內剋的第一執政期(1776—1781)/法國與美國
第九章 死亡與哲學傢(1774—1780)
伏爾泰晚年/盧梭晚年(1767—1778)/接踵而至的死訊/最後的哲學傢/哲學傢與革命
第十章 光明前夕(1774—1789)
宗教與革命/生活的邊緣/沙龍名流/音樂/路易十六時代的藝術/文學/博馬捨
第十一章 法國大革命的分析(1774—1789)
貴族與革命/農民與革命/工業與革命/中産階級與革命/力量的聚集
第十二章 政治的潰亂(1783—1789)
鑽石項鏈(1785)/卡洛納(1783—1787)/布裏耶納(1787—1788)/內剋再當大任(1788—1789)/米拉波/最後的預演(1789)/三級議會(1789)/衝嚮巴士底監獄
結語
本捲附錄:下冊插圖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18世紀後期大革命前夕的歐洲史,麵麵俱到,波瀾壯闊。敏感保守的盧梭;七年戰爭和大英帝國建立,普魯士的奇跡;重農主義,路易十五和夫人們,女性的沙龍;意大利和新古典;葡萄牙蓬巴爾,西班牙查理三世和教會改革;維瓦爾第 戈雅;瑪麗亞特蕾莎和約瑟夫二世維新;受贊助的海頓和獨立的莫紮特;葉卡捷琳娜二世及情夫首相們;波蘭的二次瓜分;腓特烈的普魯士 日耳曼諸侯;康德的物自體;魏瑪四巨頭 席勒和高貴的歌德;荷蘭丹麥的王與貴族,瑞典選王古斯塔夫三世;工業革命;喬治三世奪權 伯剋皮特和美國獨立 印度總督之惡;演員加裏剋;雷諾茲畫的塞繆爾約翰遜 亞當斯密;斯特恩 吉本;猶豫的路易十六和無法澄清的皇後,杜爾哥和內剋的財政及美國戰爭之助;博馬捨;中産階級崛起 權貴會議和三級會議 巴士底獄。近代史很多脈絡還需再思考

评分

18世紀後期大革命前夕的歐洲史,麵麵俱到,波瀾壯闊。敏感保守的盧梭;七年戰爭和大英帝國建立,普魯士的奇跡;重農主義,路易十五和夫人們,女性的沙龍;意大利和新古典;葡萄牙蓬巴爾,西班牙查理三世和教會改革;維瓦爾第 戈雅;瑪麗亞特蕾莎和約瑟夫二世維新;受贊助的海頓和獨立的莫紮特;葉卡捷琳娜二世及情夫首相們;波蘭的二次瓜分;腓特烈的普魯士 日耳曼諸侯;康德的物自體;魏瑪四巨頭 席勒和高貴的歌德;荷蘭丹麥的王與貴族,瑞典選王古斯塔夫三世;工業革命;喬治三世奪權 伯剋皮特和美國獨立 印度總督之惡;演員加裏剋;雷諾茲畫的塞繆爾約翰遜 亞當斯密;斯特恩 吉本;猶豫的路易十六和無法澄清的皇後,杜爾哥和內剋的財政及美國戰爭之助;博馬捨;中産階級崛起 權貴會議和三級會議 巴士底獄。近代史很多脈絡還需再思考

评分

129—130。本來以為是一本著重寫盧梭一生的書,準備懷著漫不經心的態度去讀完。結果發現是圍繞盧梭生活時代的曆史,細節很多,杜蘭特的大部頭讀完又是新的一年瞭。

评分

18世紀後期大革命前夕的歐洲史,麵麵俱到,波瀾壯闊。敏感保守的盧梭;七年戰爭和大英帝國建立,普魯士的奇跡;重農主義,路易十五和夫人們,女性的沙龍;意大利和新古典;葡萄牙蓬巴爾,西班牙查理三世和教會改革;維瓦爾第 戈雅;瑪麗亞特蕾莎和約瑟夫二世維新;受贊助的海頓和獨立的莫紮特;葉卡捷琳娜二世及情夫首相們;波蘭的二次瓜分;腓特烈的普魯士 日耳曼諸侯;康德的物自體;魏瑪四巨頭 席勒和高貴的歌德;荷蘭丹麥的王與貴族,瑞典選王古斯塔夫三世;工業革命;喬治三世奪權 伯剋皮特和美國獨立 印度總督之惡;演員加裏剋;雷諾茲畫的塞繆爾約翰遜 亞當斯密;斯特恩 吉本;猶豫的路易十六和無法澄清的皇後,杜爾哥和內剋的財政及美國戰爭之助;博馬捨;中産階級崛起 權貴會議和三級會議 巴士底獄。近代史很多脈絡還需再思考

评分

18世紀後期大革命前夕的歐洲史,麵麵俱到,波瀾壯闊。敏感保守的盧梭;七年戰爭和大英帝國建立,普魯士的奇跡;重農主義,路易十五和夫人們,女性的沙龍;意大利和新古典;葡萄牙蓬巴爾,西班牙查理三世和教會改革;維瓦爾第 戈雅;瑪麗亞特蕾莎和約瑟夫二世維新;受贊助的海頓和獨立的莫紮特;葉卡捷琳娜二世及情夫首相們;波蘭的二次瓜分;腓特烈的普魯士 日耳曼諸侯;康德的物自體;魏瑪四巨頭 席勒和高貴的歌德;荷蘭丹麥的王與貴族,瑞典選王古斯塔夫三世;工業革命;喬治三世奪權 伯剋皮特和美國獨立 印度總督之惡;演員加裏剋;雷諾茲畫的塞繆爾約翰遜 亞當斯密;斯特恩 吉本;猶豫的路易十六和無法澄清的皇後,杜爾哥和內剋的財政及美國戰爭之助;博馬捨;中産階級崛起 權貴會議和三級會議 巴士底獄。近代史很多脈絡還需再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