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长篇小说代表作。初载1950.4.25至1951.2.11《亦报》,题为《十八春》,1951年11月由上海亦报社出版单行本;后经张爱玲改写,以《惘然记》为题连载于1967年2月至7月《皇冠》月刊,1969年7月皇冠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改名《半生缘》。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半生缘》
◑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半生缘》
◑全新精装,臻美典藏,月亮构筑起的永恒传奇。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祖籍河北丰润,1920年9月生于上海,1995年9月逝于美国洛杉矶。张爱玲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又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从而形成中西兼备的文学视野。她的作品多着眼于普通人的命运,洞察人性的幽微,又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写出了大变动时代下的众生相,意象 丰富,独创了一种苍凉的文学笔法,在承续中国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文学世界。
半生缘,不只是曼桢与世钧两个的半生。 曼璐拖着两条辫子与慕瑾交往的时候,还是开着栀子花的青涩年纪,洁白的,纯真的,尾随了一大帮憋着坏水拖着鼻涕的弟弟妹妹们的。 但是后来为了家计,曼璐无奈做了舞女,与慕瑾的爱情也就搁置。 一经多年,当慕瑾再次拜访顾家时,曼璐...
评分 评分半生缘,不只是曼桢与世钧两个的半生。 曼璐拖着两条辫子与慕瑾交往的时候,还是开着栀子花的青涩年纪,洁白的,纯真的,尾随了一大帮憋着坏水拖着鼻涕的弟弟妹妹们的。 但是后来为了家计,曼璐无奈做了舞女,与慕瑾的爱情也就搁置。 一经多年,当慕瑾再次拜访顾家时,曼璐...
评分石翠芝是张爱玲笔下罕有的一位守旧的“内地大小姐”。 张早期作品,流连于上海与香港,笔下一众懿妇淑女、名媛荡妇,或扬或抑生冷不忌。她笔下的女人,小姐不是真正的小姐,荡妇也不是真正的荡妇。流苏顶着个淑女的头衔,却又不得不做个“善于低头的人”,用那一低头的温柔去...
评分“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地觉得自己老了许多。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
读罢心里惘然,又翻到开篇,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令人长号不自禁。
评分三天看完,我得缓一会儿。
评分《半生缘》首次连载的时候叫《十八春》,后来出版单行本的时候改了名,其实我个人更喜欢《十八春》这个名字。记得很多很多年前,在电视上看到《半生缘》的预告,那句“世均,我们回不去了”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但我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也许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悲剧。人上了年龄之后似乎更能理解书中人物的爱恨情仇,年轻的时候,似乎什么都是有希望的,一切都是可以重来的,等到十年二十年过去,我们突然发现,是的,一切都回不去了。曼桢以为她跟世均有一辈子,哪里知道就只有那么两三年呢?误会也好,命运也罢,余生也只能在漠然与仓皇中度过,就像她说的:“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 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虽然它如此悲伤,但在我心里,它超越了《倾城之恋》、《金锁记》,还有《第一炉香》。
评分全篇最可恨的是顾太太 世钧是从头到尾地懦弱,从暗暗喜欢,到以为曼桢有了新的男朋友自己默默地生气决定离开 包括最后误以为曼桢结婚了 自己也快速定下一个女人结婚生子 都是懦弱到极致 最最可笑的是 久别重逢后 知道曼桢和豫谨都是单身时,竟然负罪感少了一点?张爱玲的小说里 女性总是如此鲜活,男性一如既往地懦弱和无能。从书里的一些刻画可以隐约看到,曼璐以前应该也是如曼桢一样美丽天真善良和隐忍刚毅,不然不会为了家庭走上舞女这条路,那时,她应该预见了自己最坏的结局,为整个家庭的奉献出自己的一生,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两姐妹其实说的是一个人,在遇到这么坏的境遇,如何承担家庭的责任,如何回应恋人的感情,虽然这份重担压在她们身上实在是不应该,也太沉重。曼桢对世钧说:嫖客和妓女一样不对。真是好句。可惜世钧不配。
评分喜欢封面 和同系列海上花开凑一套 华丽缘与倾城之恋封面感觉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