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斯佳丽·奥哈拉姗姗降临一九四〇年炮火隆隆的上海,由一位典型的美国南方佳人摇身一变成为战时上海的一个经久不衰的公众偶像。这一跨国传奇的成功转型集中体现了这座城市中层文化的韧性与弹性,而上海完全沦陷后为这一文化持续注入崭新的生命力的恰是刚开始写作生涯的一代年轻女作者。年仅二十出头的张爱玲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才华盖世如张爱玲,她在沦陷上海的出现并非偶然,她的成名也不是什么奇迹。她的周围是一群与她一样在战争夹缝中顽强生长的女性作家,她们显然不以民族自救的代言者自封,时代的号召仿佛离她们很遥远,然而她们笔下记录的却是穿越战争与占领的个人旅程。在政治高压环境里巧妙地占据了一席空间之后,她们巩固并发展了一个中层读者群,建立了一个新的文化舞台,延续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端的现代都市文化反思,也维护了上海这座饱受战争蹂躏的大都市中的文化生活。
《乱世书写》不仅重点论述张爱玲,更将视野投向同时期的苏青、潘柳黛、施济美等女性作家,第一次全面而深入地论述了这批女性作家如何以各自的书写穿越战争与占领,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舞台,延续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端的现代都市文化反思。《乱世书写》大大丰富了我们对沦陷时期上海文 学及通俗文化的细腻体认,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作者黄心村,浙江省杭州市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旅美留学,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博士,随后于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起任教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语言文学系,现任中国文学终身教授及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学术论著涉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及视听文化研究。
译者胡静,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要翻译作品有:亚历山大•罗伯逊《贪婪:本能,成长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多米尼克•亚历山大《魔法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影像中国》(上海三联书店,2007)。
凡论起张爱玲,总有炒作之嫌。这跟祖师奶奶的名气不无关系。反观整个现代文学史,没有一个作家能像张爱玲这样被反复提起,经久不衰。而在所有对张的讨论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诸多标签:文娼、汉奸妻、反gong文人、天才作家……无论用政治化的眼光还是纯文学的角度极端地去评论...
评分身体沦陷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沦陷了 有时间的话想看看具体的社会背景描述和对张爱玲的经历介绍,这个女作家太吸引我去了解她的世界与那一代作家的心曲了 目前市面看到两本跟她有关的传记,方家指点一下哪本堪读?原因? 谢谢!
评分Nicole Huang的这本书主要探讨日据上海时期的大众文化及其意义。她塑造了一个与孤岛时期的文学相当不同的日据都市文化,一个既没有左派意识形态的强压,也没有欧美流行文化的直接输入的文化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充斥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大东亚共荣圈”和“中日亲善”以及战争都...
评分凡论起张爱玲,总有炒作之嫌。这跟祖师奶奶的名气不无关系。反观整个现代文学史,没有一个作家能像张爱玲这样被反复提起,经久不衰。而在所有对张的讨论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诸多标签:文娼、汉奸妻、反gong文人、天才作家……无论用政治化的眼光还是纯文学的角度极端地去评论...
评分在许多人看来,一九四〇年代初的上海,作家张爱玲的出现确是一个“奇迹”。既为奇迹,少不得有出乎意料、超越时代之意,不过在现代文学研究者黄心村的研究视野中,张爱玲固然才华横溢,但她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出现并非个案,“她的周围是一群与她一样在战争夹缝中顽强生长的女...
暑假赶工中读的
评分硕士论文水平
评分哎我觉得挺水的。。
评分我大概可以分辨出哪些是Nicole Huang在此书翻译成中文后添加进去的,文字表达的明晰与译文很不一样。
评分黄心村老师此著有自己的特色在,对于1940年代上海的通俗文化、女性(立场)表达、市民心态之间错综缠绕的关系做了清晰的梳理,谈作家个案时也能够体贴历史人物的内心戏,并将这一系列现象置于沦陷上海特殊的文化语境中,对以往从政治立场出发而生成的对事对人的简单粗暴评价不啻是一种有力的质疑,同时也丰富了我们对那段历史和人事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