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两千年

巴尔干两千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罗伯特·D.卡普兰
出品人:
页数:380
译者:赵秀福
出版时间:2018-9
价格:9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1297643
丛书系列:德先声
图书标签:
  • 巴尔干
  • 历史
  • 欧洲史
  • 地缘政治
  • 世界史
  • 欧洲研究
  • 世界历史
  • 欧洲
  • 巴尔干历史
  • 两千年
  • 地理
  • 政治变迁
  • 民族冲突
  • 欧洲历史
  • Balkans
  • 历史研究
  • 文明演变
  • 区域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被称为“欧洲桶”?为什么这个地区会成为欧洲为动荡的地方?地缘学家在游历巴尔干诸国的深沉旅行中,回顾了巴尔干地区的漫长历史,以深刻的洞察力、以冷静犀利的纪实笔触,呈现了这一地区复杂的历史变迁和民族关系以及背后大国势力的竞相角力,从奥斯曼征服到科索沃战争,巴尔干一直扮演着欧亚政治版图变化的重要力量。

作者简介

罗伯特·卡普兰美国智库Stratfor公司的地缘政治分析家。1952年生于纽约,长期为《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新共和》《华尔街日报》《国际利益》等媒体撰写评论,出版的著作有《阿拉伯人》《地球末日》《帝国的野蛮》《地中海之冬》《季风帝国》《地理的复仇》《在欧洲的阴影下》《南海困局》等。

译者简介 赵秀福 山东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翻译作品《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杜威:宗教信仰与民主人本主义》《批评与文化理论种的关键问题》等。

目录信息

序曲:圣徒、恐怖分子、鲜血与圣水
第一部分
南斯拉夫:历史的前奏曲
第1章 克罗地亚:“于是他们就可以去天堂”
第2章 旧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巴尔干“西岸”
第3章 马其顿:渴望摘星的手
第4章 白色的城市及其预言家
第二部分:罗马尼亚:拉丁人激情的释放
第5章 布加勒斯特雅典娜宫酒店
第6章 多瑙河的烦恼之角
第7章 摩尔达维亚:习惯于仇恨
第8章:德拉库拉的城堡那边的土地:布科维纳有壁画的修道院
第9章 特兰西瓦尼亚的声音
第10章 特兰西瓦尼亚的故事: 花衣吹笛人的孩子回到了哈默林
第11章 最后的一瞥:蒂米什瓦拉和布加勒斯特
第三部分:保加利亚:来自的拜占庭的故事
第12章 他人身体的温暖
第13章 友谊的代价
第14章 恶与善
第四部分:希腊:西方新娘,东方新郎
第15章 告别萨洛尼卡
第16章“佐巴,教教我。教我跳舞吧!”
第17章 秘史
尾声:通往阿德里安堡之路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由于购书的网站没有简介,我购书的时候是真的以为这是本巴尔干半岛的历史类书籍。 没想到是本游记。 当然也不是一本随意的普通的游记。作者是个“独立作家”(他在书中给自己的定义),“著名地缘学家”(中文编辑给他按的头衔)。一定的水准还是有的。作者的另一本关于印度洋...  

评分

评分

评分

由于购书的网站没有简介,我购书的时候是真的以为这是本巴尔干半岛的历史类书籍。 没想到是本游记。 当然也不是一本随意的普通的游记。作者是个“独立作家”(他在书中给自己的定义),“著名地缘学家”(中文编辑给他按的头衔)。一定的水准还是有的。作者的另一本关于印度洋...  

评分

这里曾经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半壁江山; 有几个我们父辈最熟悉的国家,那是咱们寥寥可数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在没有好莱坞之前,那里的电影在中国火得昏天黑地; 有听上去就很硬气的铁托总理,也有那个叫霍查的人忘恩负义。 当然这都是祖国让我们知道的。 这不仅仅是烈士...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不是巴尔干半岛的全景历史书,而是一本政治记者的观察日记。全书大篇幅讲述的整个20世纪的巴尔干的剧情发展,尤其是二战、冷战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这段时间,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复杂的政治乱相和构成这种复杂剧情的内里脉络。作者不是历史学家,他是一个政治记者,所以全书中充满了极其主观甚至是各种情绪性词语,由于他是犹太人后裔,所以全书充满一种“终极受害者有权站在道德的最顶端去审视和审判那些加害者”的那种视觉语言,使得这本书更像一本类似《Aftershock》的个人旅行笔记或者《二手时间》的访谈录。作者没有历史学家应有的谨慎和对史料的批判性的分析,他看上去不太喜欢去作一些学究式的谨慎讨论,而这正是非虚构类和严肃历史写作之间最大区别。巴尔干半岛证明善与恶只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相而已。23/96

评分

刚好今年去了希腊跟保加利亚,巴尔干半岛真的是欧洲的火药桶哟。看得出作者在地缘政治上的博学,但是叙述还是很乏味的,有点政治回忆录了…

评分

作者在几个重要历史时期,恰好就在巴尔干地区旅行,而且与当地各方面人士均有着深入的交往。因此,作为旅行随笔来说,写得还是相当有趣,且给不了解巴尔干历史与现状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相当好的视角。但此书以希腊来结尾,整个基调与全书不太搭。

评分

这不是巴尔干半岛的全景历史书,而是一本政治记者的观察日记。全书大篇幅讲述的整个20世纪的巴尔干的剧情发展,尤其是二战、冷战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这段时间,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复杂的政治乱相和构成这种复杂剧情的内里脉络。作者不是历史学家,他是一个政治记者,所以全书中充满了极其主观甚至是各种情绪性词语,由于他是犹太人后裔,所以全书充满一种“终极受害者有权站在道德的最顶端去审视和审判那些加害者”的那种视觉语言,使得这本书更像一本类似《Aftershock》的个人旅行笔记或者《二手时间》的访谈录。作者没有历史学家应有的谨慎和对史料的批判性的分析,他看上去不太喜欢去作一些学究式的谨慎讨论,而这正是非虚构类和严肃历史写作之间最大区别。巴尔干半岛证明善与恶只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相而已。23/96

评分

#这本罗伯特卡普兰写的《巴尔干两千年》可不是从两千年前讲起的历史著作,而是立足20世纪回溯,结合作者亲身游览和评述,阐明巴尔干近代犬牙交错的民族纷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