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名:比较政治经济学书系
看着博客上最近一次读书笔记的日期就知道自己又一次在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没看完一本书,原因跟上几次差不多,无非是看了很多论文,看了几本书的部分内容,再就是长时间的纠缠于感情问题……当然,这次有个特殊性,这周看的这本书实在是篇幅巨大,500多页的书,估计字数也得...
评分看着博客上最近一次读书笔记的日期就知道自己又一次在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没看完一本书,原因跟上几次差不多,无非是看了很多论文,看了几本书的部分内容,再就是长时间的纠缠于感情问题……当然,这次有个特殊性,这周看的这本书实在是篇幅巨大,500多页的书,估计字数也得...
评分看着博客上最近一次读书笔记的日期就知道自己又一次在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没看完一本书,原因跟上几次差不多,无非是看了很多论文,看了几本书的部分内容,再就是长时间的纠缠于感情问题……当然,这次有个特殊性,这周看的这本书实在是篇幅巨大,500多页的书,估计字数也得...
评分看着博客上最近一次读书笔记的日期就知道自己又一次在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没看完一本书,原因跟上几次差不多,无非是看了很多论文,看了几本书的部分内容,再就是长时间的纠缠于感情问题……当然,这次有个特殊性,这周看的这本书实在是篇幅巨大,500多页的书,估计字数也得...
评分看着博客上最近一次读书笔记的日期就知道自己又一次在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没看完一本书,原因跟上几次差不多,无非是看了很多论文,看了几本书的部分内容,再就是长时间的纠缠于感情问题……当然,这次有个特殊性,这周看的这本书实在是篇幅巨大,500多页的书,估计字数也得...
相对模式化地去从殖民经验和国家建设出发去解释发展型国家是否形成,虽说过于路径依赖、决定论色彩,解释某些critical juncture过于依赖纯外在的纯ad hoc的因素,对国际因素的理解似乎太僵化,但至少对于这4个案例而言还算是颇有说服力;说是国家引导的发展,但谁都知道国家不是一个凭空出现的享有完全autonomy的构成,如何把握这种似是而非的进程中的stateness是个细腻的活,对比一下kohli的韩国和haggard的韩国和evans的韩国,就知道了;anyway,也许结构性解释内最多也就只能包容下这个程度的动态性了,虽说一个办法是不停的用新的结构化解释(toung vu)去缩小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毕竟once and for all的纯动态解释太难弄....
评分略啰嗦,作者讲了四个好故事。在后后发展国家的政治发展中,平衡的社会结构,较为强大的国家和官僚集团,政党的有效程度等都显得重要。发展之后如何实现威权政体转型,当然已经超出了本书讨论范围。
评分只挑了两章需要的来读。给我的初步的感觉是,与《弱国与强社会》相呼应,这本书侧重论述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两本书组合恰好能够还原现代民族国家的三个基本面
评分非常棒的一本书。我很少看案例研究,但是这本案例研究的作品显然是比较政治学的一部优秀成果。韩国的成功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它获得的是日本这样一个打算长久殖民的“建设者”,为它之后和日本继续联系、发展经济打下了基础;然而被英国殖民的尼日利亚却没有这样的运气,因为英国所关心的是以最小的成本来榨取尼日利亚的资源和市场。这本书最棒的地方在于强调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殖民遗产在国家构建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案例研究才是有意义的、优秀的比较政治学研究,比起我在某次国内会议中听到的一大堆案例,国内学者需要思考和学习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
评分后发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取决于国家的执行力与阶层,民族,种族的博弈,借助国家的强引导,以及由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外国技术而非外国资本的转变,才能实现国家引导的发展。整体文字略有冗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