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全传

苏珊·桑塔格全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卡尔·罗利森 (Carl Rollyson)
出品人:
页数:450
译者:姚君伟
出版时间:2019-1
价格:6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7920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传记
  • 苏珊·桑塔格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桑塔格
  • 传记(回忆录、日记、年谱、书信)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国
  • 莉萨·帕多克
  • 苏珊·桑塔格
  • 哲学
  • 传记
  • 文学
  • 思想
  • 女性
  • 文化
  • 美国
  • 20世纪
  • 知识分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铸造偶像?打破偶像?还原一颗真实、完整的“美国公众的良心”

∽ ∽ ∽

一代公知苏珊•桑塔格(1933—2004)生前即迎来了自己的首部传记《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但这部传记只写到1999年。而她生命的最后5年是她人生又一个辉煌的阶段,她对美国及世界时事的评论 ,她与病魔的斗争,她凄美的人生谢幕,以及为在世人物立传无可避免的欲说还休的那部分,都是其传记不可或缺的章节。

桑塔格离世后,随着档案、书信、日记的开放,本书作者得以在修订旧有内容的同时,增补大量新材料,优化叙事的质感,使之成为一部“全传”。在这本全新的传记里,除去生父客死中国,童年寂寞早慧,“闪婚”大学老师,十赴波黑战场等,这位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罗茨基称为“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的知识女性,同时也是单身母亲、勇闯鬼门关的乳腺癌患者,还将面对小说《在美国》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后的“剽窃”风波,对9•11事件前后两次不同的评论的前因后果,与胞妹的关系修复,与同性伴侣、摄影师莱博维茨的爱恨纠葛——人们只知后者拍摄了那幅惊世骇俗的、引发其亲属和粉丝不适的桑塔格躺在棺材架上的遗照,却不知她抛下自己病危的父亲,不遵医嘱未全副武装,便径直爬上病床拥抱来日无多的桑塔格,并几度用私人飞机为桑塔格辗转医院做最后的努力。

古罗马传记作家苏埃托尼乌斯以降,传记作家都认为应把传主置于“裸露”状态来写,即去掉伴随着名人的公开表演通常出现的种种装饰,将其长统袜褪到脚踝处。此举并非不敬,而是不应把人们所钦佩的人写成一个偶像,而应该写成一个人——一个无法摆脱那些折磨着所有人的缺陷和怪癖的伟人。这部全传将更加接近传主本人的声音,更加接近她周遭朋友的声音,如有冒犯高雅趣味的准则,也是维护传记要求的尊严,还桑塔格研究者、爱好者一个完整的、真实的知识女性的形象。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卡尔•罗利森是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学院英语教授、传记作家,著有《梦露传》,《艾米莉•狄金森传》等。本书第二作者莉萨•帕多克是罗利森妻子,美国作家、自由撰稿人。

目录信息

前言
一、荒漠中的童年(1933—1945)
二、别处的一个世界(1945—1948)
三、迈向更美好的生活(1949—1953)
四、生活与事业(1953—1957)
五、探索(1957—1958)
六、铸就成功(1958—1962)
七、成名(1962—1963)
八、巅峰时刻(1963—1964)
九、声名(1965—1966)
十、彼得和保罗(1965—1967)
十一、新激进主义(1967—1969)
十二、激进意志的样式(1968—1971)
十三、桑塔格女士(1971—1973)
十四、希望之乡(1973—1974)
十五、《旧怨重诉》(1975)
十六、去了一遭鬼门关(1975—1977)
十七、康复(1976—1977)
十八、文学沙龙的主人们(1977—1985)
十九、《我,及其他》(1978—1979)
二十、一个漂泊不定的犹太人(1980)
二十一、苏珊:改变信仰者(1982)
二十二、回顾与回击(1982—1983)
二十三、桑塔格主席(1984—1989)
二十四、隆重推出苏珊•桑塔格(1986—1989)
二十五、《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1987—1992)
二十六、火山情人(1990—1992)
二十七、萨拉热窝(1993—1995)
二十八、尾声与肇始(1991—1999)
二十九、痊愈与排斥(1999—2003)
三十、终结(2004)
尾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先读一个人的作品,还是先读其传记?按一般的顺序,是先读作品,被作品的某些品质所吸引,然后对作家生平发生好奇,想了解更多的背景和真相——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偷窥者,所以去搜索其传记,从作家的生平搜寻蛛丝马迹,并与作品互为参照印证,然后得到莫名其妙的满足。这是...

评分

我相信: (a) 没有人格神,也没有来生 (b) 世上最令人向往的是忠实于自己的自由,即诚实 (c) 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智力 (d) 评判一个行动,唯一标准是它使人幸福或者不幸福的最终效果。 (e) 剥夺任何人的生命都是错误的 [缺“f”和“g”两条。] (h) 此外,我还相信,一个理...  

评分

我相信: (a) 没有人格神,也没有来生 (b) 世上最令人向往的是忠实于自己的自由,即诚实 (c) 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智力 (d) 评判一个行动,唯一标准是它使人幸福或者不幸福的最终效果。 (e) 剥夺任何人的生命都是错误的 [缺“f”和“g”两条。] (h) 此外,我还相信,一个理...  

评分

先读一个人的作品,还是先读其传记?按一般的顺序,是先读作品,被作品的某些品质所吸引,然后对作家生平发生好奇,想了解更多的背景和真相——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偷窥者,所以去搜索其传记,从作家的生平搜寻蛛丝马迹,并与作品互为参照印证,然后得到莫名其妙的满足。这是...

评分

我相信: (a) 没有人格神,也没有来生 (b) 世上最令人向往的是忠实于自己的自由,即诚实 (c) 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智力 (d) 评判一个行动,唯一标准是它使人幸福或者不幸福的最终效果。 (e) 剥夺任何人的生命都是错误的 [缺“f”和“g”两条。] (h) 此外,我还相信,一个理...  

用户评价

评分

#2019011

评分

她想要吸收这个世界,却不希望这个世界把她给收了。

评分

年轻时候的苏珊.桑塔格太迷人了,没有人会不迷恋她,光看传记我都要爱上她了。成名后反而变得无聊起来了。很多作家的传记传记都是这样,年少时的经验动人,成名后却枯燥乏味。为什么呢?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只要一门心思写作读书就行了,而有了名声后需要大费周折得维系自己的地位,要处理和粉丝的关系,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这些事情会削弱他们吗?但是不管怎么说,苏珊桑塔格都很迷人,尽管她不愿意承认自己性取向,有种种缺点,可是她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

评分

她想要吸收这个世界,却不希望这个世界把她给收了。

评分

作家的作品和生活打破界限总有种拉下神坛的幻灭感,拒绝脱离现实生活与社会背景理想化任何人,承认每个人都是复杂多样的个体,不简单做片面的评价,有褒有贬,或许就是真正的传记文学的目的吧。 对于各方面引用材料如此丰富的公众人物都难以确定客观的看法,更何况是对生活中只能从只言片语有所了解的普通人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