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2007——我們曾經以不同年齡,不同角色生活在其中的真實年代。
30年,30段巨細混雜的記憶,試圖探尋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變革力量,學習並繼承改革的智慧和勇氣。
30年前中國到處都是廢墟,人民愚昧而貧窮。那個時候和現在的真正差距,其實要比目前所能觀察到的更大。盡管這個發展曆程一般有很多硬數據來衡量,但是如果以人類的標準看,其間的變化甚至更加驚人。
——美國《新聞周刊》2007年12月
在過去的30年中,中國在各方麵取得瞭巨大的成就。如果從經濟增長的指標來衡量,中國這段時間裏的發展為世界經濟史所少見。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當今國際政治話語的主題詞。
——新加坡《聯閤早報》2008年1月
中國的改革開放堪稱人類史上一個偉大的實踐。短短30年間,一個國民經濟瀕於崩潰的貧弱國傢一躍成長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民眾生存與發展的要求更是獲得瞭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滿足。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其實就是傳統計劃經濟嚮現代市場經濟轉軌的進程。
——香港《文匯報》2008年1月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30年瞭。中國偉大作傢魯迅的夢想實現瞭:中國不再用磚頭加固將其與其他民族隔離開的長城。30年來,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方針與建立市場經濟的方針並舉,中國的內政和外交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俄羅斯《獨立報》2008年1月
自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中國共産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齣改革開放路綫以來,中國經濟便以超過10%的年增長率高速發展。如今的中國已發生瞭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取得如此碩果的動力就是改革開放。
——韓國聯閤通訊社2008年1月
這是一本關於改革開放的書。
這是一本親曆者講述曆史的書。
這是一本喚醒記憶並且重新認識所走道路的書。
本書通過對30個人或口述曆史,或還原現場,或記錄結果等等的方式,來迴溯中國改革開放的種種變化以及這些變化背後的推動力。
30年能成就什么? 一个人的半生、历史中微小的一段、一个国家的重生。 1977至2007年,这30年是一段我们曾经以不同年龄积极参与的历史,一个我们曾经以不同角色生活在其中的真实世界。中国的人民曾经驱散阴霾,信心百倍;曾经备受挫折,心灰意冷。但是最终,我们没...
評分我们体验着一天天平静的生活,却不知这平静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翻天覆地。 我们只是微不足道的个体,没有机会参与到风口浪尖的抉择,但是,历史的每次抉择却不露声色地影响着我们,深入骨髓。 1977-1985,我看到的是艰难;1986-1995,是混乱;1996-2007,我体会的是蓬勃。 ...
評分我们体验着一天天平静的生活,却不知这平静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翻天覆地。 我们只是微不足道的个体,没有机会参与到风口浪尖的抉择,但是,历史的每次抉择却不露声色地影响着我们,深入骨髓。 1977-1985,我看到的是艰难;1986-1995,是混乱;1996-2007,我体会的是蓬勃。 ...
評分30年能成就什么? 一个人的半生、历史中微小的一段、一个国家的重生。 1977至2007年,这30年是一段我们曾经以不同年龄积极参与的历史,一个我们曾经以不同角色生活在其中的真实世界。中国的人民曾经驱散阴霾,信心百倍;曾经备受挫折,心灰意冷。但是最终,我们没...
評分30年能成就什么? 一个人的半生、历史中微小的一段、一个国家的重生。 1977至2007年,这30年是一段我们曾经以不同年龄积极参与的历史,一个我们曾经以不同角色生活在其中的真实世界。中国的人民曾经驱散阴霾,信心百倍;曾经备受挫折,心灰意冷。但是最终,我们没...
這些事件屬於過去改革的30年,而不是隻屬於那一年。30年太過宏大,每件事隻錶現瞭一段時間的一個側麵。最喜歡八十年代的那些記憶,其次為二十一世紀的部分。文章大部分都不是記者所寫,讀起來不夠舒服。尤其是馬立誠的那篇《交鋒》,完全是羅列報紙名字的流水帳,讀得我直惡心。真希望《經濟觀察報》的記者能把這本書的內容重寫一遍。最尖銳最感動我的一篇文章是2000年的李昌平。
评分一些瑣事透露齣時代的變遷,對瞭解今天怎麼來的很有幫助。
评分太so so瞭!
评分沉澱
评分以第三視角記錄30年的點點變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