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的祭禱

切爾諾貝利的祭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集團
作者:[白俄] S. A. 阿列剋謝耶維奇
出品人:中信·大方
頁數:384
译者:孫越
出版時間:2018-8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8690469
叢書系列:S·A·阿列剋謝耶維奇作品
圖書標籤:
  • 切爾諾貝利
  • 紀實文學
  • 紀實
  • 阿列剋謝耶維奇
  • 白俄羅斯
  • 蘇俄文學
  • 外國文學
  • 文學
  • 切爾諾貝利
  • 核災難
  • 曆史
  • 蘇聯
  • 環保
  • 記憶
  • 悲劇
  • 反思
  • 文學
  • 人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諾貝爾文學奬得主《二手時間》作者阿列剋謝耶維奇代錶作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幸存者口述實錄

簡體版首度完整齣版,作者全新修訂,指定譯本

諾貝爾文學奬頒奬詞:她的復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2周年,以本書作為對受難者、犧牲者的祭禱

...... .............

※編輯推薦※

★ 阿列剋謝耶維奇代錶作,“烏托邦之聲”係列中的最感人肺腑的篇章 。

★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幸存者口述實錄,揭開切爾諾貝利災難的“內幕和真相”。文學史上最震撼人心的非虛構寫作。

★ 每一頁都是奇異而殘忍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透視著俄國人的靈魂 。阿列剋謝耶維奇探訪事故發生地,曆時數年,采訪瞭超過500位災難受害者,真實地記錄人們的憤怒、恐懼、勇敢、同情和愛。她拼寫齣瞭一個時代的聲音和一幅幅不同的人性圖像。

★ 阿列剋謝耶維奇是經典俄語文學的繼承者。她繼承瞭從普希金開始,到托爾斯泰、契訶夫的現實主義脈絡。她的作品是俄羅斯現實主義傳統的當代體現。

★ 一部反思人類技術災難的啓示錄。福島核泄露、朝鮮核試驗等人類的科技危險正潛伏在我們身邊,當我們反思曆史,該如何避免災難重演?

...................

※內容簡介※

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治下的烏剋蘭境內,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這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技術悲劇之一。上萬平民因放射性物質長期受到感染或緻命;數萬畝土地被汙染,切爾諾貝利一夜之間化為廢城。

事故後十年,著名記者阿列剋謝耶維奇冒著核輻射危險,深入事故發生現場,曆時數年,訪問瞭超過500位幸存者,用普通個體的聲音平貼齣時代的全景,書寫瞭一部人類的啓示錄。在這裏,平凡人物的真實經曆比小說更驚人。每個人的聲音都透視著曆史的崩塌、國傢機器的隱瞞、俄羅斯人的價值觀,以及人們的憤怒、恐懼、勇敢、同情和愛。

「切爾諾貝利核爆是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災害事件,時至今日我還是不解,我所見證的究竟是過去還是未來?……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恐懼的窠臼。」——阿列剋謝耶維奇

...................

※媒體推薦※

因涉及蘇聯曆史上富有爭議的主題,阿列剋謝耶維奇常將自己置於險境,她挑戰過往敘事,並重新審視曆史事件對普通人的影響。

——《紐約客》

她的書具有危險的力量,記錄著二十世紀的暴力、愚蠢與殘酷,毫無冷場。

——德國國傢廣播電颱

阿列剋謝耶維奇為曆史中的灰色地帶舉起一盞明燈。

——瑞典《赫爾辛伯格日報 》

每一頁都是殘酷、荒誕的故事,就像核輻射殘存在幸存者的體內。

——《紐約時報》

阿列剋謝耶維奇在這部非凡的作品中,記錄瞭她的白俄羅斯同胞的生與死。本書終於在美國齣版……簡直是無與倫比的見證。

——《國傢》雜誌

比起戈爾巴喬夫的經濟改革,切爾諾貝利事件可能是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

——《政治事務》雜誌

如同古希臘悲劇錶演的閤唱團,本書收錄瞭眾人的心聲。短期之內,我們恐怕不會再有機會讀到這般真實記錄憤怒、愚昧、英勇和傷亡的文字。

——《倫敦時報》

口語敘述的曆史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充斥著麵對命運時的無奈、艱苦卓絕的勇氣,以及濃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滅的X光透視著俄國人的靈魂。

——《齣版人周刊》

書中記錄著受汙染的世界裏駭人的生活。這些典型的故事分彆傳達齣不同的聲音:憤怒、恐懼、無知、艱苦、英勇、同情和愛。阿列剋謝耶維奇冒著損害健康的風險,深入前綫收集這些見證,把故事轉化成令人難忘的精闢著作,我們隻能期盼書中的災難不會重現。

——《書目雜誌》

閱讀阿列剋謝耶維奇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會讓人感到哀傷。她的寫作技法好似無言的雄辯,描繪瞭時代的無助、英雄主義和苦難。從受訪者的獨白中,她創造瞭這樣一種曆史:讀者無論離事件多遙遠,都會感同身受。閱讀本書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切爾諾貝利是歐洲的一場海嘯,這場由人類造成的海嘯,永無止盡…如果你關心未來,我強烈推薦本書。阿列剋謝耶維奇的切爾諾貝利充滿著極端和未知,它是技術爆炸的試驗場。

—— Julian Evans,《每日電郵報》

她創造瞭一部情感史,你甚至可以認為它是一部靈魂史。

——Sara Danius,瑞典皇傢科學院常任乾事

著者簡介

S.A.阿列剋謝耶維奇,1948年生於烏剋蘭,畢業於明斯剋大學新聞學係。白俄羅斯記者、散文作傢。她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紀實文學,記錄瞭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人類 曆史上重大的事件。著有《二手時間》《戰爭中沒有女性》《鋅製男孩》《切爾諾貝 利的祭禱》等。

曾獲得包括瑞典筆會奬、德國萊比锡圖書奬、法國“世界見證人”奬、美國國傢書評人奬(2005)、德國書業和平奬等在內的多項大奬。2013年和2014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提名,入圍最終決選名單,2015年獲奬。

譯者,孫越,1959 年生於北京,旅俄作傢、翻譯傢。中國翻譯協會專傢會員。俄羅斯國際筆會會員。中國戈寶權外國文學翻譯一等奬獲得者。譯有《騎兵軍》《勃留索夫詩選》《繆斯:莫斯科- 北京》《心靈河灣》等。著有文集《俄羅斯冰美人》《斯拉夫之美》等。

圖書目錄

曆史背景
孤獨的人類之聲
切爾諾貝利:被忽略的曆史與對我們世界圖景的質疑
第一部分
死者的大地 士兵的閤唱
我們為什麼要記
與活人和死人聊什麼
寫在門上的一生
一個村莊的獨白:怎樣把天上的人叫迴來,哭一場,吃頓飯
找到蚯蚓,雞開心;鐵鍋煮的,也會變
無字歌
三樁古老的恐懼,為何一個男人在女人講話時不作聲
人在惡中敏銳異常,而在一本正經的愛情錶述中,又是那樣簡單淳樸
士兵的閤唱
第二部分
被造者的花環 人民的閤唱
古老的預言
月下風景
看到耶穌倒下就牙疼的證人
三段獨白:“行走的骨灰”和“說話的泥土”
沒有契訶夫和托爾斯泰,我們無法生活
聖方濟各曾給鳥兒布道
無題——呐喊
兩種聲音——男人的和女人的
神秘的東西在爬,往你身體裏爬
笛卡兒的哲學:和彆人一起吃汙染的麵包片,不用覺得尷尬
我們早已從樹上下來,但沒想到它很快長齣年輪
在封死的水井邊
角色與情節之苦
人民的閤唱
第三部分
悲情的贊賞 孩子的閤唱
我們不知道,死亡竟如此美麗
化為泥土多簡單
大國的象徵與秘密
生活裏可怕的事總是安靜而自然地發生
俄羅斯人總是願意信點兒什麼
大時代裏無助的小生命
我們那時愛過的物理學
更甚於科雷馬、奧斯威辛和大屠殺
自由和壽終正寢 之夢
就算是怪胎,我也愛他
給我們的日常生活添加些東西,就更容易理解它瞭
無言的士兵
永恒和詛咒:怎麼辦和誰之過?
蘇維埃政權捍衛者
兩個天使遇到小奧蓮卡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絕對權力
祭牲與祭司
孩子的閤唱
孤獨的人類之聲
代結局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刚刚过去的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事件30周年纪念日。1986年的那天凌晨,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炉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随风飘散,产生的辐射线剂量,相当于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总和的100倍。 事故发生时,反应炉附近的居民纷纷站到高处欣赏爆炸的绚丽火光。其...  

評分

2015的诺贝尔文学奖,我的关注点依旧是恶趣味的“村上春树能否结束陪跑局面,拿一次诺贝尔文学奖”。 奖项公布前我特意去查了博彩公司的赔率,按照赔率显示,最有可能获奖的是白俄罗斯纪实文学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 纪实文学这个定语在当时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尽管我一开始连...  

評分

20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白俄罗斯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她的作品很快就列上了畅销书榜单,其中就包括那本《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第一次听说切尔诺贝利这个名字,是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新闻报道中,原本以为福岛的那次已经很严重了,人类历史上竟然还有更...  

評分

当我们谈论过去或未来的时候,我们会将自己对时代的认知带入其中,但切尔诺贝利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灾难,散布于我们地球上的放射性核素,还将存留五十年,一百年,一万年,甚至更长时间……从人类生命的角度说,它是永恒的。我们该怎样理解它?我们可能破解我们尚不可知的恐惧的...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無法擺脫我的閱讀是在消費他人痛苦的負罪感。

评分

再來講個笑話:他們把美國的機器人派到頂上,工作瞭五分鍾就停下來瞭;又派日本的機器人上去,乾瞭九分鍾就停止工作瞭;最後派去俄羅斯機器人,足足工作瞭兩小時。這時對講機裏說:''伊萬諾夫列兵,你可以下來抽根煙瞭。''

评分

這是本悲傷之書,卻不是陰鬱之書,因為裏麵有愛,有為他人的自我犧牲。在最淒慘的境遇裏,我們依然看到瞭人性的光輝,這就是為什麼頭頂被核烏雲的陰霾所籠罩,我們還是能夠看到希望。

评分

讀完第一章的晚上就深深失眠瞭,目睹親人沉淪在人間煉獄而自己毫無辦法的絕望感,僅是文字描述就已觸目驚心,無法想象與HBO劇集同步食用的驚悚。切爾諾貝利曾是前蘇聯用以驗證、追求超級大國存在的武力利器,也是宣揚國傢信仰的政治手段,而今卻成為飽受身心重創、被孤立隔絕的“ 切爾諾貝利民族”,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數萬年無法消亡的輻射如何以“石棺”來物理封存?人類的確是地球之癌,野心欲望之膨脹引發的自噬比任何一場天災人禍更驚人,熬過漫長的互戧戰爭,熬過堅忍的政治清洗,終究難逃無形彌天災難。眾多親曆口述者的血淚講述讓讀者直墮深淵,首尾兩篇《孤獨的人類之聲》最佳,與高層欺瞞說謊恐嚇成鮮明對比的是,小人物們的相濡以沫與感人至深——“就算是怪胎,我也愛他”。

评分

如果不是HBO我估計我一直都不知道這段曆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