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版,装帧更精美,典藏必选】
★马尔克斯小说封笔之作
★原著创西班牙语出版奇迹
首印130万册,一周内加印50万册
★《苦妓回忆录》与马尔克斯以前写的东西都不一样,读起来有种天鹅绒般的快感。是他给行将消逝的光,写的一封情书。——约翰·厄普代克
★马尔克斯写了一部小说,探索另一种价值,极端的、纯洁的、不可能的爱的价值,这是经典的爱,向时间挑战散发它短暂的光辉;这也是浪漫的爱,向死亡挑战完成对回忆的记叙。 ——胡里奥·奥尔特加(秘鲁诗人)
活到九十岁这年,我想找个年少的处女,送自己一个充满疯狂爱欲的夜晚。我记起了罗莎·卡瓦尔卡斯,那个地下妓院的老鸨,当初一有新来的好姑娘她就马上通知信誉良好的顾客。我从未屈从于这一招或她的任何一个下流诱惑,但她还是不相信我原则的纯洁性。道德这事儿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她坏笑道,你等着瞧吧。她大约只比我小一点儿,多年没有消息,已经死了也说不定。但电话铃刚响一声,我就听出了她的声音。废话不说,我开门见山:
“就是今天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04年《苦妓回忆录》问世。2014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译者简介
轩乐,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葡语系,曾任电视台编辑,后于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文哲系进修。译有加西亚·马尔克斯《族长的秋天》、弗朗西斯科·翁布拉尔《粉红野兽》等作品。
这是读的第二本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前面刚看完《霍乱时期的爱情》,两本书的情节有相似之处,例如,同样的河流,同样都有几百个情人,不知道在彼时的拉丁美洲这种情况是否很普遍,还好前面有《霍乱》做了铺垫,不然又会让我感觉瞎了狗眼,哈哈。《苦妓》描述了一个九十多...
评分“性是一个人在不能得到爱时给自己的安慰”,读到这句话我仿佛知道了记者的苦楚和作者的答案。 年老的记者想在自己90岁生日的夜晚去享受一个年轻的处女的身体,看起来多么荒诞不经。 记者年轻时候的荒淫,放肆,去红灯区进行一次酣畅淋漓剧烈活动似乎已经成了记者的业余工作,...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是读的第二本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前面刚看完《霍乱时期的爱情》,两本书的情节有相似之处,例如,同样的河流,同样都有几百个情人,不知道在彼时的拉丁美洲这种情况是否很普遍,还好前面有《霍乱》做了铺垫,不然又会让我感觉瞎了狗眼,哈哈。《苦妓》描述了一个九十多...
爱情与衰老,这莫不是把《霍乱时期的爱情》和《睡美人》重写了一遍?不经让人怀疑作者从来没有得到过他想要那绝对的爱情。
评分爱情与衰老,这莫不是把《霍乱时期的爱情》和《睡美人》重写了一遍?不经让人怀疑作者从来没有得到过他想要那绝对的爱情。
评分一个九十岁的老先生和一个十四岁的出卖初夜的妓女之间的故事。比较奇特的点是,小姑娘几乎从头到尾都是以熟睡的形式出场,剩下老先生一人在那边看她睡觉边叨叨(却又不在实际行动上占有她)。最终老先生安然度过九十岁的最后一天,也迎来了和小姑娘的完美结局。和百年及霍乱比起来当然天差地别,虽然总体仍有南美风土气。考虑到老先生那么大年纪描绘这么一段纯爱真的不容易,总体三星半。
评分生命并不是像赫拉克利特的奔腾不息的河流那样流逝的东西,而是在铁箅子上翻身的唯一机会,翻过来后还能继续把另一面再烤九十年。
评分川端康成的痕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