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祭祀戏剧研究

中国祭祀戏剧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日]田仲一成
出品人:
页数:349
译者:布和
出版时间:2008-02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33828
丛书系列:文学史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戏剧
  • 田仲一成
  • 戏曲
  • 中国祭祀戏剧研究
  • 宗教
  • 人类学·社会学
  • 海外汉学
  • 中国祭祀
  • 戏剧研究
  • 民俗文化
  • 传统仪式
  • 戏曲史
  • 宗教仪式
  • 民间信仰
  • 舞台表演
  • 文化传承
  • 古代戏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祭祀戏剧研究》为笔者1981年出版的《中国祭祀演剧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的中文译本。原书内容分为三篇:第一篇“祭祀戏剧的产生”,第二篇“祭祀戏剧的发展”,第三篇“祭祀戏剧的传播”。全书原为一千余页的大部头著述,在翻译成中文时根据需要只把原书的第一篇翻译出版,割舍了其余两篇。《中国祭祀戏剧研究》内容包括:社祭礼仪的文艺化,迎神赛会,杂技文艺的产生,喜庆戏剧的产生,镇魂戏剧的产生等。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绪论 中国祭祀戏剧产生的缘由
第一章 社祭礼仪的文艺化
引论 社祭礼仪向文艺的转化
第一节 先秦至汉魏六朝时期(潜伏期)
第二节 唐至五代时期(萌芽期)
第三节 北宋至南宋时期(初期)
第二章 迎神赛会
引论 迎神赛会的构成
第一节 新会县潮连乡洪圣龙王祭祀
第二节 宝安县长洲北帝庙祭祀
第三节 宝安县西贡粮船湾天后神诞、建醮祭祀活动
第三章 杂技文艺的产生
引论 巡游礼仪向文艺的转化
第一节 銮仪(神舆引导)
第二节 仪仗(平台、彩色)队列
第三节 武技文艺
第四章 喜庆戏剧的产生
引论 作为祀神礼仪的“建醮”活动
第一节 巫觋礼仪的阶段
第二节 参军戏(歌舞剧)的阶段
第三节 院本的阶段
第五章 镇魂戏剧的产生
引论 “超幽建醮”戏剧的构成
第一节 英灵镇魂戏的形成
第二节 幽鬼超度剧的形成
结语
附录一 中国戏剧从祭祀中产生的条件及其发展过程
附录二 中国戏曲文学产生的时期
附录三 中国祭祀戏剧的原始形态
附录四 长洲超幽建醮仪式补说
附录五 镇魂戏剧“目连戏”的形成与发展
中译本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镇魂剧(尤其是判案戏)与目连戏那两章启发颇大,给了我一条将这一年来触及过的几个问题串联起来的线索。然而,作者用田野资料讨论起源与变迁的方法似乎太静态太不历史化了。看他在《中国的宗族与戏剧》的前言里提及,制度研究的视角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嗯...唔...嗯...

评分

田仲一成的靶子是王国维和青木正儿,认为他们虽然指出中国戏剧滥觞于巫觋和倡优,却把论述重点放在戏剧的“歌舞演故事”的层面。但他通篇都在强调中国戏剧的“文艺化”是因为社祭礼仪活动在中晚唐后丧失其宗教性导致的,实际上反讽地认可了青木和王的观点;戏剧非宗教化的两个条件:自然神崇拜被人格神崇拜取代,孤立分散的村落活动被以核心集市的寺庙为中心的新型社会取代(如果玩弄dis-enchantment的字面意思,会发现在宗教层面上的袪魅为戏剧层面上的幻觉取代,形成一种奇特的张力)。有趣的点在于,他认为中国戏剧中之所以没有产生经典意义上的悲剧,是因为受了祭祀戏剧的阴阳调和型结构的影响(前半段幽鬼镇魂-凶礼-悲剧,后半段神诞庆祝-吉礼-喜剧);戏剧产生的条件是孤魂的存在,由是它具备了潜在的复活力量。田野资料存疑。

评分

作者在仪式戏剧的田野调查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这是他nb的地方。但一涉及其他问题,比如中国戏的起源,他对材料的诠释就让我无法接受了,过于牵强附会。说到底,他是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没有全面了解,而且还不自觉。

评分

[PKU/E2-1]J809.2/36a

评分

为了贯彻祭祀起源说,有些逻辑非常简单粗暴????延续了该系列书籍图片恐怖惊悚的一贯风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