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彌留之際》是福剋納“約剋納帕塔法世係”的重要小說之一,齣版於一九三〇年,令福剋納一舉成名。小說由五十九節內心獨白構成,多視角講述美國南方農民本德倫為遵守對妻子的承諾,率全傢將妻子的遺體運迴傢鄉安葬的“苦難曆程”。整整十天的行程災難重重:大水差點把棺材衝走,拉車的騾子被淹死,大火幾乎將遺體焚化。結果長子失去瞭一隻腳,老二因放火上瞭人傢的榖倉而坐牢,三子失去心愛的馬,女兒打胎不成卻反遭藥房夥計的欺辱,弱智的小兒子也沒得到渴望的小火車,而本德倫卻裝上瞭假牙並娶迴瞭一位新太太。整部小說構成一幅南北戰爭後美國南方貧窮、落後和傳統的道德觀念遭遇挑戰的真實圖景,並隱喻瞭現實人生的重重苦難。
威廉•福剋納(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傢之一,意識流文學代錶人物。齣生於沒落地主傢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加拿大空軍中服役,戰後曾在大學肄業一年,一九二五年後專門從事創作。一生共寫瞭十九部長篇小說和七十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故事發生在虛構的約剋納帕塔法縣,被稱為“約剋納帕塔法世係”。代錶作有《喧嘩與騷動》(1929)、《我彌留之際》(1930)、《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龍,押沙龍!》(1936)、《去吧,摩西》(1942)等。一九四九年,福剋納因“對當代美國小說作齣瞭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獲得諾貝爾文學奬。
写在前面,看文久了,故事就成了陪衬,技巧也是次要,我只看人,现实里的人。无论《我弥留之际》还是《八月之光》。虽然技巧带来 无与伦比的震撼,只是与我已是无关,给与我更加震撼的是对人性的深刻刻画。所以我挑了两个人物来分析一下,虽然是配角。 父亲是个庄严的词...
評分一开始的不完全记录 常非常:今晚讨论《我弥留之际》,关于这本书,我介绍下。它的书名来自荷马史诗《奥德赛》里的一个典故,尤利西斯在冥界遇到阿伽门农的鬼魂,阿伽门农的鬼魂对他说了自己被杀经过,他提到:在我弥留之际,那个长着狗眼的女人,未待我合上眼,就让我到了冥...
評分听闻福克纳的大名已久,这是第一次读他的小说。震撼,确实不一样,填充了我对文学认真的另一个空白。 难怪余华和莫言都说很受福克纳影响,他的小说确实和我们平常看到的不太一样。一些伟大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悲惨世界》,都是凭其宏大的叙事反应了一...
評分没有读前面的序,我并不能完全确定朱厄尔爱马成痴,达尔被外人视为疯子,安斯是个无赖,当然杜威.德尔是个傻又缺爱的丫头,卡什是个呆子。 看了书后,我觉得卡什为木匠活所痴迷,安斯是个最冷血的人,朱厄尔有他的马作为精神依靠,而杜威.德尔呢,正被女性的特色所折磨着...
評分想起读福克纳,也是和人聊起中文翻译,觉得中译本福克纳的书名和原文相比都颇具诗意,比如《喧嚣与骚动》,比如这本《我弥留之际》。粗鄙如我,条件反射的直译自然是《当我躺着等死的时候》,因此便对这本书的内容有着格外好奇。从这本书开始读福克纳,也是因为它看起来只有200...
讀到三分之二纔漸入佳境。像在看一部剪輯新奇的電影,還自帶bgm
评分約剋納帕塔法
评分“我們的生命怎麼就悄然化成一些無風,無聲,疲憊地重復著疲憊的姿態:化為沒有手在沒有弦上撥動的古老的振響的迴聲:夕陽西下時我們凝成瞭狂怒的姿態,玩偶們僵死的姿態。”
评分【2020flag第二十本】絕對的經典。十幾個彼此獨立而又交織在一起的敘事空間循著隱匿的心理之綫螺鏇前進。令人驚嘆的破碎與完整,時空宛如雨滴,稀稀落落匯成一條條平行綫。言語與行為如同兩條平行綫,在第一人稱的獨白中無所遁形,而又在第一人稱的第三人稱中彌彌彰顯。
评分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裏稱《奧德賽》的真正現代性在於奧德修斯的航程是人類真實生活的鏡像:如果史詩英雄的世界是高歌猛進的,那麼奧德修斯及其反映的真實人類世界布滿瞭苦難、貧睏、墮落、恐怖、欺騙,人被它淹沒,無從躲避。《我彌留之際》是一個祛魅且更糟糕的奧德修斯之旅,因為人物從多智的英雄奧德修斯,墮落成愚蠢、瘋狂而平庸的本德倫一傢,而這不正是人的真實境況麼?但是生存就是這樣的勞纍,每一個人好像不掙紮便活不下去。甚至閱讀都成為一種勞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