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彌留之際》是福剋納“約剋納帕塔法世係”的重要小說之一,齣版於一九三〇年,令福剋納一舉成名。小說由五十九節內心獨白構成,多視角講述美國南方農民本德倫為遵守對妻子的承諾,率全傢將妻子的遺體運迴傢鄉安葬的“苦難曆程”。整整十天的行程災難重重:大水差點把棺材衝走,拉車的騾子被淹死,大火幾乎將遺體焚化。結果長子失去瞭一隻腳,老二因放火上瞭人傢的榖倉而坐牢,三子失去心愛的馬,女兒打胎不成卻反遭藥房夥計的欺辱,弱智的小兒子也沒得到渴望的小火車,而本德倫卻裝上瞭假牙並娶迴瞭一位新太太。整部小說構成一幅南北戰爭後美國南方貧窮、落後和傳統的道德觀念遭遇挑戰的真實圖景,並隱喻瞭現實人生的重重苦難。
威廉•福剋納(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傢之一,意識流文學代錶人物。齣生於沒落地主傢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加拿大空軍中服役,戰後曾在大學肄業一年,一九二五年後專門從事創作。一生共寫瞭十九部長篇小說和七十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故事發生在虛構的約剋納帕塔法縣,被稱為“約剋納帕塔法世係”。代錶作有《喧嘩與騷動》(1929)、《我彌留之際》(1930)、《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龍,押沙龍!》(1936)、《去吧,摩西》(1942)等。一九四九年,福剋納因“對當代美國小說作齣瞭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獲得諾貝爾文學奬。
生与死向来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古今中外的诸多大家也都不遗余力地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倘若生的尽头是死,那么死的尽头又是什么?对一个人来说,死亡是毁灭还是重生?是逃避还是救赎? 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就探讨了这一问题:女主人公本德伦...
評分看了两遍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里面的人物的思想还有埋葬的旅程慢慢的一点点的浮出。 安斯和艾迪一家有5个孩子,卡什、达尔、朱厄尔、杜威.德尔、瓦达曼。其中朱厄尔是艾迪和惠特菲尔德发生关系所生。艾迪死前就要求一家人把她尸体送回艾弗森老家埋葬,而这个要求仿...
評分一开始的不完全记录 常非常:今晚讨论《我弥留之际》,关于这本书,我介绍下。它的书名来自荷马史诗《奥德赛》里的一个典故,尤利西斯在冥界遇到阿伽门农的鬼魂,阿伽门农的鬼魂对他说了自己被杀经过,他提到:在我弥留之际,那个长着狗眼的女人,未待我合上眼,就让我到了冥...
評分苦难。整本书都是苦难。自己的苦难,他人的苦难。 而苦难的来源是什么,是他人。他人通过言语给主体苦难,也是通过言语给主体赦免。仅仅凭借言语。一句话,让一个家庭中的疯的疯,残疾的残疾,受辱的受辱。一句话,让一个女孩成为妻子,又是一句话,夺走了女孩自己的愿望。大家...
讀到三分之二纔漸入佳境。像在看一部剪輯新奇的電影,還自帶bgm
评分無限長的列車穿過無限長的高橋
评分讀到三分之二纔漸入佳境。像在看一部剪輯新奇的電影,還自帶bgm
评分把所有的時間都揉到一起。瓦達曼的媽媽是一條魚,硃厄爾的媽媽是一匹馬,達爾沒有媽媽。透過窗口可以看到卡什和鋸子,看到鋸子和火光。下大雨的時候卡什也沒有放下鋸子,仿佛深信這場雨不過是心造的幻影。櫥窗裡的小火車還在鐵軌上閃閃發光,禿鷹一圈一圈地在天上盤鏇,它們不動的時候,就像是被釘在瞭空中。是直線嗎,或者是傾斜,荒蕪的世界正在墜落。然後兩頭騾子四腳朝天,和土地失去瞭聯繫。七月的河水是冰涼的。這個世界不是他的,這種生活也不是他該過的。 「我們的生命怎麼就悄然化為一些無風 無聲 疲憊地重複著疲憊的姿態 化為沒有手在沒有絃上撥動的古老的振響的迴聲 夕陽西下時我們凝成瞭狂怒的姿態 玩偶們的僵死的姿態」
评分They endured.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