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的世界

死後的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後浪丨浙江人民齣版社
作者:[美] 雷濛德·穆迪
出品人:後浪
頁數:144
译者:林宏濤
出版時間:2018-6
價格:52.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1308302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死亡
  • 哲學
  • 心理學
  • 瀕死體驗
  • 死亡研究
  • 人類學
  • 雷濛德·穆迪
  • 科學
  • 死後世界
  • 靈魂旅程
  • 冥界探秘
  • 生死哲學
  • 超自然現象
  • 永恒生命
  • 意識延續
  • 神秘學
  • 存在意義
  • 未知宇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本探討死亡與瀕死體驗的智慧之書

創下全球銷售超過1300萬冊的驚人紀錄

.....................

※編輯推薦※

☆瀕死體驗研究之父的經典著作

本書作者采訪瞭150名被臨床判為“死亡”卻又活過來的人,詳細記述且分析瞭他們所經曆的“死後世界”,並首次提齣“瀕死體驗”的概念,開啓瞭之後數十年全世界科學傢對於該現象的研究。因此,作者被紐約時報評為“瀕死體驗之父”,而本書則為該領域的經典著作之一。

☆創下全球銷量超過1300萬冊的驚人紀錄

本書自1975年首次齣版,即在美國社會各界引起轟動,很多人因此開始關注生命與死亡的終極問題,重新找到瞭生活的意義。之後其不斷再版,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傳嚮世界各地,至今已在全球銷售超過1300萬冊,産生瞭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25周年授權中譯本,數位知名科學傢聯閤推薦

本書為25周年特彆紀念版,增加瞭國內外幾位知名科學傢的推薦序以及21世紀瀕死體驗研究的進展綜述,內容更加豐富。語言方麵,也比之前的譯本更加準確、生動和詳盡。

.....................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探討死亡與瀕死體驗的智慧之書。作者聽到一位精神病學傢講述自己“死”而復生所經曆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學講授柏拉圖“靈魂不朽”專題時聽很多學生講起類似的故事,大感震驚,遂投入到對該現象的研究中。在本書中,作者直接或間接采訪瞭150名有上述經曆者,總結齣15個共同元素,首次提齣瞭瀕死體驗(Near-Death Experience,NDE)的概念。另外,作者還將其與人類曆史上對於死後世界的重要哲學論述加以比較,並列舉心理學、自然科學對該現象的解釋,邏輯清晰,說理翔實,大大增加瞭本書的科學性與哲學內涵,引人深思。

本書一經推齣,即引起轟動,並開啓瞭全世界科學傢對瀕死體驗的研究熱潮。雖然剛開始很多醫學界人士對其冷嘲熱諷,但現在科學已經站在瞭穆迪博士這一邊。三十多年過去瞭,本書仍然不斷再版,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球銷售數韆萬冊,實為該領域的經典著作。

全書文字生動優美而富有哲理,讀後不但能讓大傢對死亡重新思考,也更加珍惜現有的生命。

.....................

※名人推薦※

穆迪的研究開啓瞭“一個新的世界”。

——布魯斯·葛雷森 弗吉尼亞大學精神醫學教授

《死後的世界》讓我們迴想起沉睡在我們心裏的靈性。它給瞭我們許多靈性工具,讓我們去理解自己的生命。這是一本永垂不朽的書。

——麥爾文·摩斯 華盛頓大學兒科學副教授 著名瀕死體驗研究者

穆迪博士在書中所述的研究將燃亮並確認我們兩韆年以來被告知的事實——死後仍然會有生命。

——伊麗莎白·羅伯斯庫勒 瀕死體驗研究先驅,暢銷書作傢

本書開創齣一個過去一直因事涉秘密而被科學界擱置一旁的研究大領域。

——黃榮村 颱灣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著者簡介

雷濛德·穆迪(Raymond A.Moody),弗吉尼亞大學文學學士、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後因對醫學和科學的濃厚興趣,繼續到醫學院學習並教授醫療哲學,並取得西喬治亞學院心理學博士學位,曾擔任喬治亞州醫學鑒識精神病學傢,先後任教於西喬治亞學院、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等高校,首次提齣“瀕死體驗”的概念,被《紐約時報》譽為“瀕死體驗之父”,並因其在該領域的卓越貢獻,於1988年在丹麥獲頒“世界人道主義奬”。如今,他仍在不遺餘力地繼續其事業,齣版相關書籍十幾本,在全球銷售幾韆萬冊。並積極在各地舉辦相關講座,普及瀕死體驗的知識。

圖書目錄

序一 瀕死體驗的經典之作 黃榮村
序二 一窺死亡的些許樣貌 陳锡琦
序三 以融閤科學和哲學的觀點來闡述死後的世界 曾煥棠
序四 瀕死體驗的珍貴啓示 趙翠慧
英文紀念版序 死亡是個復雜得多的東西 麥爾文·摩斯
英文初版序 一位正直誠實的研究者所寫的書 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
導論
第一章 死亡的現象
第二章 死亡經驗
無以名狀
聽到消息
平和與寜靜的感覺
聲響
黑暗的隧道
脫離身體
和彆人相遇
光的存有者
迴顧一生
邊界或界綫
迴程
告訴彆人
對生活的影響
對死亡改觀
佐證
第三章 以古喻今
《聖經》
柏拉圖
《西藏度亡經》(《中有聞教得度密法》)
伊曼紐·斯威登堡
第四章 答客問
第五章 諸傢解釋
超自然的解釋
自然科學的解釋
心理學的解釋
第六章 感言
後記 二十一世紀的瀕死體驗 雷濛德•穆迪
緻謝
齣版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Amazon评论53人4.5星,相当不错的评价。在无数对于死亡主观臆断的猜测之外,这是一本有医学背景的博士对于濒死体验的记录,从研究方法来说,这还称不上是研究报告,但无论如何它带给我们一些关于死亡的信息。 作者摘录了他所访谈的150个濒死案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部分,当然,...  

評分

今天中元节,宜祭祀,宜谈生死。 我没有死过,生也才勉强走了快一半。我一直以为,人死后会根据信仰文化不同,看到完全各异的亡灵世界:中国人的黑白无常、奈何桥与孟婆汤;日本人的三途川、彼岸花和黄泉门;基督徒的鎏金大门、白袍天使与竖琴…… 但一个老外告诉我,他访谈了1...  

評分

研究濒死体验的比较早期和重要的著作。正如作者所承认的那样,这远算不上严格的科学研究。其原因,首要的是所获得的样本的局限性,并不能覆盖足够充分的不同种族、文化、年龄、性别等等。这也是源于本身这个研究的课题的特殊性。受限于样本的局限,也就无法进行充分的统计或其...  

評分

1、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 Krishaber(1873)最早描述了这一症状。Dugas(1898)首次应用了人格解体这一术语。一般说来人格解体是指对自我和周围现实的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而言。 对自我的不真实的感觉即指狭义的人格解体,它可单独产生,而对周围现实的这种感觉则又称非...

評分

这本书让我们回忆起关于死亡的永恒智慧。我们不只是死去而已,死亡是个复杂得多的东西。若我们有意识地死去,就会对我们的生命了解更多,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会愈加开阔。借着理解濒死体验,我们回想起部落萨满的智慧、《西藏度亡经》的洞见,以及伟大的世界宗教的起源。《死...  

用戶評價

评分

我相信這種現象。

评分

從宗教、哲學、自然科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分析 其實看的時候會有質疑 但是因為中學時有一次抽血暈血 體驗瞭一次“靈魂齣竅”(?maybe) 因為那時候整個頭砸在抽血桌上 有看到隧道和遠處的光 耳邊也有各種嘈雜的講話聲齣現 但由於當時沒有“瀕死”這個概念 所以一臉懵逼地醒來後也沒有告訴傢人自己看到聽到的 當時聽到的聲音也比較模糊 完全沒印象是什麼 隻記得這種感覺;如果不是親身經歷 我也不會信。

评分

What if,會是個非常特彆的體驗吧。

评分

作者基於150段瀕死經曆分析,總結齣一個看上去還行之有效的模型,認為人在接近死亡的時候會有15種元素。(不會是每一個人都有15種經曆,元素排列都不一樣) 但那些彆人描述的瀕死體驗,我好像都有在自己的夢境裏體驗過,比如說脫離自己的身體,在天花闆上俯瞰自己的肉體,在強光裏穿過長長的隧道。 羅素說:「哲學就是介於宗教和科學之間」,像瀕死體驗這樣的研究課題好像隻能由哲學去解釋,去尋找一種捉摸不定的邊界。 以前總覺得科學和非科學一定是界限分明的,但是瀕死體驗這個研究對象似乎橫跨在科學和非科學之上,我們可能未來很多年都沒有辦法對其進行解釋(就像之前看心靈哲學的時候一樣),我們朝著一個方嚮如老牛一般哼哧哼哧嚮前,卻不一定能找到一個結果,更不能確定這個結果的正確與否。

评分

有過瀕死體驗,當時在腦海中第一時間發齣一個疑問:“我的生命就此終結瞭嗎?”,異常冷靜又平和,然後我看到光亮,想起瞭媽媽,因為是她送我去外地讀高中,我不能就這樣死去......生死看淡,唯有愛是不能辜負的。我將它形容為:愛的重生之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