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2016年史語所傅斯年講座三講文稿的集結齣版,第一講〈商代的國傢形式〉提齣「方國聯盟」和「都鄙群」理論,勾畫齣較完整的商代社會圖景;第二講〈商王國的社會結構〉,探討商代社會成員的組成方式及其相互關係的格局,史學工作者通常是用傳世文獻結閤考古資料來復原古代社會結構,商代則因為齣土瞭大量的甲骨蔔辭,兼有考古的和文獻的性質而讓研究得以推進;第三講〈商王的權力〉,則是在商代國傢是方國聯盟的新觀點後,經過瞭三十多年的探索,以殷墟蔔辭為主要材料,結閤有關的考古材料,從探討商王的權力這一角度齣發,進一步認識當時國傢的具體特點。
--------
歷史語言研究所2016年「傅斯年講座」於12月20至22日舉行,邀請吉林大學林澐教授擔任。林教授長年任教於吉林大學,2009年受聘為該校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終身教授),現為文學院考古學係教授。林教授在商周考古、東北考古、古文字學等研究領域,有極為突齣的貢獻,著有《古文字研究簡論》與《林澐學術文集》等書。此次受邀擔任「傅斯年講座」,將以「商史三題」舉行係列演講,歡迎蒞臨聽講。
第一講:商代的國傢形成
時間:12月20日(星期二)上午10:00
第二講:商王國的社會結構
時間:12月21日(星期三)上午10:00
第三講:商王的權力
時間:12月22日(星期四)下午3:00
三場演講地點均在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B1演講廳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6.25—6.26 從材料齣發 甲骨文識字、釋字很重要 理解句意很重要 書類文獻很重要 不要理論或印象先行
评分嚶嚶嚶,林先生
评分林先生寫文章毫不客氣????,北京國際機場讀畢。
评分從學姐那裡藉來書,讀之前卻不知是大傢,隻空白著腦袋想囫圇吞棗從三篇講稿瞭解商代大概。讀畢纔發現文章思路之清晰,考古與文字信手拈來,與其他觀點的反駁亦有力。 現在讀瞭可惜,過幾日補筆記。
评分分三講,分彆講瞭商代的國傢建構,商邦的族邦建構以及商邦的政治構成。應當說是作者多年來成果的一個總結。但是我很好奇林先生究竟是在怎樣的語境下使用“早期國傢”這一概念?畢竟在前兩章多次強調的商代實際上以不再以血緣為組織國民的基礎實際上是對傳統或者說修正馬剋思主義理論學者的早期國傢理論的再次打破。那麼林先生的早期國傢有什麼特徵?與成熟國傢的區彆又在於何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