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之味》分别摘取汪曾祺描写,植物、美食、风景、旧事等,代表性文章。收录汪曾祺经典散文名篇《人间草木》《草木春秋》《故乡的食物》《五味》《吃食和文学》《草巷口》《昆明的雨》《多年父子成兄弟》《随遇而安》等。汪曾祺的文章,总是贴近生活,不炫技,不做作,淡而不俗,读其文章总是被汪老的淳朴、自在、温润、通透快乐的情绪所感染,不由得就想多热爱生活一分,原来生活可以这么有趣儿。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的散文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里的淡泊和对人情事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他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正是应和了中国读者的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他的作品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
今年2月份刚品读完汪老的散文集《人间草木》,为其随性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才华所折服。这几周忙里偷闲又再接再厉地阅读了这本《人间之味》,这次阅读又让我意外发现汪老对“吃”的独特感悟与经验,还了解了其家庭轶事,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钦佩,更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共鸣,对...
评分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猪年春节,如春天,似夏天,28-17℃的花城,没有回家,没有烟火,没有想见的人,于是看起了花,看起了书,不温不热,不紧不慢。记得秋天回家的时候看的是蔡澜旅食集,写到秋天的露水和大雾,冬天的落雪和烤红薯。 食物是记忆的载体,一想到家就离不...
评分今年2月份刚品读完汪老的散文集《人间草木》,为其随性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才华所折服。这几周忙里偷闲又再接再厉地阅读了这本《人间之味》,这次阅读又让我意外发现汪老对“吃”的独特感悟与经验,还了解了其家庭轶事,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钦佩,更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共鸣,对...
评分我喜欢书的墨香,尤其是新书,拿到后,我都会先打开用鼻子狠狠的嗅一嗅,这一嗅,仿佛书的内容也能嗅去大半一样。墨水和纸张混杂的气味,总让人的思绪飘到屋外,飘向苍穹,飘出气层的包裹,最终在不只是哪个宇宙的角落里静谧着。 这种感觉,在我拿到这本书时,更甚了。 平凡的...
评分我喜欢书的墨香,尤其是新书,拿到后,我都会先打开用鼻子狠狠的嗅一嗅,这一嗅,仿佛书的内容也能嗅去大半一样。墨水和纸张混杂的气味,总让人的思绪飘到屋外,飘向苍穹,飘出气层的包裹,最终在不只是哪个宇宙的角落里静谧着。 这种感觉,在我拿到这本书时,更甚了。 平凡的...
文风朴实,平淡有味,有一段关于写作的思考写得特别好:我认为一篇小说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作的。作者写了,读者读了,创作过程才算完成。作者不能什么都知道,都写尽了。要留出余地,让读者去捉摸、去思索、去补充。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包世臣论书以为当使字之上下左右皆有字。宋人论崔颢的《长干曲》“无字处皆有字”。短篇小说可以说是“空白的艺术”。办法很简单:能不说的话就不说。这样一篇小说的容量就会更大了,传达的信息就更多。以己少少许,胜人多多许。短了,其实是长了。少了,其实是多了。这是很划算的事。
评分好像听汪老爷子聊天
评分太美好了 与故乡重叠的种种 都让我觉得那么栩栩如生
评分随性的生活态度,对生活细微的观察,用心体会自然的细节,便能练就一双慧眼吧。 世间美食的精华多见于各地小吃和特色菜。汪老在书中介绍了他所到之处的各地美食,读者一部分竟也能让人看的“津津有味”除了家乡菜。情以物载,随着那些淡然的文字,感受汪老经历的酸甜苦辣。 书中对家人的回忆,能让人感觉到浓浓的亲情。他博学多才的祖父和父亲,无一不是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字里行间对贤良淑德、厨艺高超的祖母的描述,让人深深感受到对亲人的眷恋。 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笑对波澜,看开一切的内心自在,于苦难中寻出生活的乐趣。
评分不只做一个观察者,还要做一个体验者。从生活的各种细微之处发现趣味,让每一日都有所不同。———好像越来越喜欢看这类型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