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沈从文前半生(1902-1948)传记,是《沈从文的后半生》的兄弟篇,讲述在中国历史变动的1902-1948年间,沈从文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书中叙述他的辗转流荡,”传奇”与平常,”人格放光”与精神痛苦。他与时代密切相连却持续强韧地保持紧张的”对话”--这是一个人自己的故事,也是牵涉各种社会关系,承载文学、思想与感情的重量,交织进现代中国的故事。从沈从文的成长、哀乐与创作脉络中,也可窥见中国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当时的文人生存状态。
张新颖,1967年生于山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沈从文九讲》、《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等;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置身其中》、《斜行线》等;随笔集《迷恋记》、《此生》、《有情》、《风吹小集》、《读书这么好的事》等。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2006年)、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2008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4年)、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15年)等多种奖项。
想象一具肉身,惯常先想象那张脸,揣摩着镀上五官,然后是皮肤下的筋肉和骨骼,添上汩汩流动的血液,然后就可以将它摆弄。 灵魂则是另外一回事情。 万般形容都无法描摹抬头和低头的风姿,正是在一根根与他人无异的神经线条和一团团血和肉奇妙作用之下的电波。阿尔忒弥斯的眼睛...
评分有两类作家,或者说作品。一类更具有时代性,或主动或无意识地,在文字中留下鲜明的烙印;另一类作品则不太在乎时代的追光,汹涌的潮流,而是落脚于更永恒与长远的“人生远景”与人性之光。 时代价值与文学价值,两者相比,我始终更看重文学价值,那些永恒的、如天如地、始终不...
评分 评分《沈从文的前半生》和《沈从文的后半生》(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2月出版),共计50多万字。用两本书写一个人,足见沈从文在张新颖心目中的位置。张新颖深情凝望沈从文的一生,并且重点放在他生命中两次确立自我的过程。 沈从文后半生转向文物研究,被描述为一个文学天才的中途退...
评分一 ①在北京沈从文在北京大学附近找了个小公寓,方便去北大旁听,公寓一个由贮煤间改造而成、仅可容膝的小客房,他给它取了个名“窄而霉小斋”。 ②此时胡也频和丁玲夫妇也住在简陋的公寓里面。 ③沈从文参加了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海静心斋举行的婚礼。“极不愿意”出场而最终还...
“向虚空里伸手,攫着的是风” “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 “提起「时代」,真是一言难尽” “生者尽责求生” “谁看到?谁明白?谁相信?” “我想呼喊,可不知向谁呼喊” “和这个乱糟糟的现实社会对面” 真好,真好,真好,人好,写得也好。
评分紛亂戰火中,三姐還給二哥捎了楷帖,行李中夾了五彩鴛鴦戲荷的盤子。
评分“向虚空里伸手,攫着的是风” “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 “提起「时代」,真是一言难尽” “生者尽责求生” “谁看到?谁明白?谁相信?” “我想呼喊,可不知向谁呼喊” “和这个乱糟糟的现实社会对面” 真好,真好,真好,人好,写得也好。
评分差强人意,单独对沈,我可能兴趣不算很大。但他带给合肥张家的影响很大了,民国的文人圈,文学观念,文物爱好,旧时的文人精神,是他和张家人共有的。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充和很懂他。
评分紛亂戰火中,三姐還給二哥捎了楷帖,行李中夾了五彩鴛鴦戲荷的盤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