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波早期作品,极有灵气的小说。这部早期之作所显示出来的灵气和奇异品质,即使放到整个当代文学来看,也可以说是无人媲美的。
■自由理性、特立独行、黑色幽默,二十年来王小波的文字像一面猎猎旌旗感召着一代代年轻人,王小波是书店里永不消失的风景!
■王小波版的《故事新编》。小说充满调侃、幽默和机智,颇能代表王小波小说的精髓。
■李银河高度评价:初读小波《夜行记》时的印象,对于其中恣肆淋漓的想象、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都非常喜欢。
李银河亲自校订全稿,修订原序,表达对王小波的欣赏和追念之情。
王蒙、王朔、李敬泽、章诒和、徐则臣、徐浩峰、麦家、冯唐、柴静,诸多文坛名家倾情推荐,致敬王小波。
王小波(1952—1997)
1952年生于北京。1968年到云南插队。后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3年在北京当工人。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1986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从没有人像他那样有无数青年自愿充当其“门下走狗”。他的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现代汉语小说极强的阅读快感,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别样的世界;他的杂文,幽默中充满智性,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轻人奉为精神偶像。
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亦是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代表作有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小说《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其中《黄金时代》《未来世界》分别获第十三届、第十六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编剧奖。
王小波的文字是一个好特别的存在,跳脱有趣纯粹,有斑斓的色彩,水晶的光辉,一如他对自己的期许,写一些闪光的句子,像月光一样皎洁;文学有很多风格,肥沃的,阴郁的,广袤苍凉的,但是王小波的语言文字是一个很独特的领域,没有边界,没有风格,行文所处信马由缰一样的飞扬;...
评分对于《猫》的结局还是诧异的,但回头一细想,现实可不就是那么一回子事儿吗。 《地久天长》是太多故事的模板了,但大多改完后近乎淫和乱,那样朴实的感情还是未曾有过的。 《夜行记》我的理解是一儒一僧在吹牛皮中的自我救赎和相互救赎,也不知到底一夜过去到底有甚作用。 整体...
评分早期作品突出男追女,后半部唐传奇改编,突出女追男。不同角度,相同爱。 《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与《地久天长》才逐步进入正题。 早期作品有些缺“骨”,或说缺少核心。但唐传奇改编弥补了“骨”的不足。作者选的唐传奇材料更适合自己添“翼”。表达了自己所要表达的爱情观。 ...
评分《夜行记》有五个故事: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最喜欢的当然是夜行记了,其次就是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 王小波的文字洒脱幽默,读来畅快淋漓;情节新颖奇特,读来脑洞大开。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文坛少了王小波的...
评分书生路上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和尚,两人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 可书生说这柄剑好,和尚就偏偏说不好,书生说路人胆子大,和尚就偏偏说他们胆小,书生说我们迷路了,和尚就偏偏说没迷路,就连马瘸没瘸,和尚也要和书生杠一下,书生说马没瘸,和尚却偏说马瘸了。 总之,就是书生说鸡...
再三读,还是喜欢。每篇都好,而且居然一篇比一篇好。前言里李银河写,一位有志于写作的朋友读了《夜行记》,后来就再也不写小说而改营他业了。这澎湃恣意的天赋,的确是可以让别的写作者望而却步甚至绝望的。
评分近两年看到最有趣的文字了,难得一本书看完每一篇故事, 都是轻松快乐的。
评分“他仰天长啸,也就是说,吹了个哨。”潇洒自如如王小波。
评分王小波太可爱了,笔下的每个人物都太可爱了。
评分想起陈丹青说[梵高]的憨 说打死他也画不出中国美院学生的技巧 可那种憨 哪怕早期初习画作时候 就可谓“神品” 我翻了这本[王小波]初习写作的集子 恍然明白些 有一种好 是源于本来的纯真 与所谓技艺成熟无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