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经济: 如何把大众的注意力变成生意

注意力经济: 如何把大众的注意力变成生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吴修铭
出品人:
页数:446
译者:
出版时间:2018-4-1
价格:69
装帧:
isbn号码:978750868194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新经济
  • 商业
  • 互联网
  • 营销
  • 思维
  • 经济学
  • 心理学
  • 吴修铭
  • 注意力经济
  • 大众注意力
  • 商业策略
  • 心理洞察
  • 信息消费
  • 品牌运营
  • 用户关注
  • 内容营销
  • 思维模式
  • 商业洞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这本书由万维钢作序,并在《得到》日课中多次推荐!中文版未上市之前,中文前沿媒体就在力推这本书!关于注意力争夺战的历史和现在,作者给了权威的梳理和定位!

百年来,在争夺注意力的战场上,媒体、广告、商人、企业和大众成为博弈的主角。商人是如何在注意力争夺战中获利的?媒体是如何在改变报道形式的?广告是如何进化的?以及,营销是如何变得随处可见、无孔不入的呢?这本书讲述了令商人或企业从吸引注意力中获益的各种套路。

从户外广告到社交平台到知识付费再到视频APP的崛起,大众的注意力始终是一种可以变现的商品,特别是智能手机出现以后,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注意力逐渐涣散的全过程。

名人推荐

一部大众传媒的发展史,就是媒体、广告商和大众的博弈史。每一次或大或小的技术进步,都可能导致博弈格局发生改变……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大概知道书里要讲些什么。可是读完之后,我还是获得了一种社会地位上升了的感觉。这大概是因为我现在更加珍惜自己的注意力,也更加……同情那些随意挥霍注意力的人了。

万维钢 科学作家

媒体推荐

吴修铭优雅的写作给读者带来的愉悦感就像带领着读者走进了一间井井有条的衣橱。

《纽约时报》

这本书中提到了许多试图阻止广告侵犯我们生活的人,但是他们通常都失败了……吴修铭写作中的戏剧化推拉效果很棒。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注意力经济的历史引人入胜……吴修铭向我们展示我们目前的注意力分散是如何产生的。

《华盛顿邮报》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吴修铭,美国学者,祖籍中国台湾,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定期为《纽约客》撰写文章。曾担任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高级顾问,媒体改革组织Free Press主席。2002年因反对过滤及筛选网络信息的技术,首次提出“网络中立性”(Net Neutrality)一词。2006年入选《科学美国人》杂志“50名最 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其著作《总开关:信息帝国的兴衰变迁》(The Master Switch: The Rise and Fall of Information Empires)于2010年被《纽约客》《财富》《出版者周刊》等媒体评选为2010年最佳书籍之一。

目录信息

目录
前 言 一笔非同寻常的交易
第一部分 开创现代注意力行业
第1章.最初的注意力商人
第2章.策划专利药物广告的高手
第3章.英国政府的“一战”动员
第4章.为女性制造产品需求
第5章.隐藏在科学的外衣之下
第6章.广告与欺诈的界限
第二部分 征服时空
第7章.黄金时段的诞生
第8章.美国两大广播公司的角逐
第9章.纳粹德国的极端政治宣传
第10章.注意力霸主——电视
第11章.被操控的电视竞猜节目
第12章.20世纪60年代的反叛
第13章.为不同受众定制不同内容
第三部分 第三屏幕
第14章.电子邮件以及“签到”的力量
第15章.视频游戏进入千家万户
第16章.第一批通信公司的生死之战
第四部分 成名的重要性
第17章.名人产业链的建立
第18章.脱口秀模式
第19章.有剧本的真人秀
第五部分 内容王国
第20章.内容为王时代的来临
第21章.博客——普通人的狂欢
第22章.主流媒体陷落,点击诱饵崛起
第23章.脸谱网——社交网络巨人
第24章.人人都可以出名
第25章.Instagram——展示就是目的
第26章.新闻头条——标题就是眼睛
第27章.网剧流行——全新的叙事策略
第28章.谁是未来的注意力掌控者?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看完此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加珍惜自己的注意力了。 注意力就像时间一样,不可以存储到未来使用,只要你是清醒的,你就在产生注意力并且消耗注意力。 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它甚至比时间更加重要,你的注意力关注的东西组成了你的生活经历。 时间不因人为控制而流逝,而注意...  

评分

“注意力”是一种可以贩卖的产品 “未来的品牌没有粉丝迟早会死。”正如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所言,在资讯时代,谁能引起更多的关注,谁就有机会创造更大的商机。从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到马薇薇的《好好说话》,哪个不是以庞大的粉丝量为基础来实现流量和知识的双重变现?在某...

评分

“注意力”是一种可以贩卖的产品 “未来的品牌没有粉丝迟早会死。”正如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所言,在资讯时代,谁能引起更多的关注,谁就有机会创造更大的商机。从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到马薇薇的《好好说话》,哪个不是以庞大的粉丝量为基础来实现流量和知识的双重变现?在某...

评分

基本是一部美国广告业简史。从1833年第一张以广告为主要收入的报纸《纽约太阳报》开始讲起,到海报,邮购,广播,电视,直到2015年苹果的Safari浏览器拦截广告,讲期间广告业的人和事。提到了许多当时比较轰动的媒体、节目。 作者用注意力的抢夺这个主线来组织全书的素材。从报...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注意力经济”的原理是,收割注意力,然后转售注意力。因此,竞争的输与赢依赖的是注意力的获取与保持。所以,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大家开始不断地突破底线——越是夸大其词、耸人听闻、肆无忌惮的另类内容,越是可以吸引注意力。争夺注意力是一切商业活动的底层逻辑。

评分

内容远

评分

被不断的新内容吸引~ 感觉没有写到核心,我这样说也真是嚣张。

评分

娱乐至死的后续,互联网时代,从谷歌到ins到buzzfeed到网飞,甚至到我下载的电子书最后一页的广告,广告商总是在变着法的想要侵入私人领域,占据你的大脑,控制你的行为。甚至于他们被改写成为你自身的需求:通过朋友圈塑造自身形象,通过网剧学习语言,通过清单体学习技能,因此越发地模糊了娱乐与其他生活的界限。 甚至于网瘾这个词都被以时代的名义抛弃了,试看当下哪个不是悲哀的网虫。作者只能做到让读者明了相关专业术语。 媒介素养教育在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已经起步,而我国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都很少,更不要提实际应用了。在媒介与资本的合谋下,我们恐怕看不到什么曙光,最多骂骂腾讯无耻行径,然后我们继续坐下来沉迷于观看。

评分

更多讲的是美国媒体与广告的历史,对于如何保护自己的注意力着墨不多。有几段话翻译得不知所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