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丹尼尔·贝尔
出品人:后浪
页数:560
译者:高铦
出版时间:2018-6
价格:11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009921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未来学
  • 丹尼尔·贝尔
  • 社会理论
  • 后工业社会
  • 社会
  • 文化
  • 社會學
  • 后工业社会
  • 社会变迁
  • 科技发展
  • 现代化进程
  • 文化转型
  • 经济结构
  • 城市化
  • 信息化
  • 知识经济
  • 社会批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与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大趋势》并称“未来学三大经典”

美国批判社会学大师、“哈佛之荣耀”丹尼尔·贝尔与卡尔·马克思及《资本论》的一场跨世纪对话

.....................

※编辑推荐※

☆我们该如何认识趋势推动带给未来社会的巨大改变?

☆在资本主义的进阶之路上,知识占有是否会取代资本占有,进而决定未来社会的阶层结构?

☆趋势分析与社会学之想象力的无缝接合 捕捉介乎三大社会结构中轴之中的不确定性

.....................

※内容简介※

资本主义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上曾孕育各种类型的社会形态,本书首版问世之际,石油危机爆发,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盛行的管理资本主义盛极而衰。丹尼尔·贝尔认为一种与工业化社会不尽相同的社会形态正在露出端倪,于是撰写了这本以未来学形式呈现、同时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系统分析能力的社会学经典之作。贝尔把自己对所谓“后工业社会”的预测看作是与卡尔·马克思的一场对话,是对《资本论》惊才绝艳的社会分析的承续、修正和发展。他以系统思考、趋势分析以及社会结构之中轴原理为工具,不但明确指出当时刚刚在美国露出萌芽的“服务业即将取代制造业”以及“对知识的汇编整理正消解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影响”两大趋势是“后工业社会”即将到来的前兆,更进一步详尽阐释、分析了它们将对三大社会结构中轴产生的影响。

.....................

※名人推荐※

☆社会学领域极少有一项研究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于世界如何运转的认识,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做到了这一点。早在1973年首版时,这本著作就已是众人眼中的经典。

——哈佛大学“路易斯与琳达·盖泽尔大学教授” 威廉·J·威尔逊(William J. Wilson)

☆这本书是过去50年最伟大的社会学经典之一,同时预示了未来50年世界的新变化。

——“信息时代三部曲”作者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

☆丹尼尔·贝尔在本书首版中提出的“后工业技术”,现在已是为公众所熟知的名词。新增序言言简意赅,不但介绍了这些沿贝尔预见的方向、在过渡阶段获得巨大发展的新技术的鲜明特征,并且对由新技术带来但不能由它完全控制的各种社会影响给出了富有洞见的评价。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琼·肯尼迪经济学荣休教授 肯尼斯·J·阿罗(Kenneth J. Arrow)

☆这种社会只是初露端倪,尚未成熟到能够给它明确命名(即定义)的程度。因此贝尔称之为后工业社会,是为着强调这些变化的间隙性、过渡性,意即他所讨论的那些趋势已经超过了工业化社会的界线,但还没有完全地成形为边界清晰的一种社会形态。

——丹尼尔·贝尔的中国学生、香港科技大学著名教授 丁学良

作者简介

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19—2011),出身于纽约的东欧移民家庭,在青少年时期曾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他一度供职于《财富》杂志,后来与欧文·克里斯托等人共同创办著名的《公众利益》杂志。贝尔是二战之后代表美国思想界主流的纽约文人圈的杰出人物,先后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及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在贝尔身后的讣告中称之为“哈佛之荣耀、社会学的图腾以及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英国《经济学人》则撰文纪念称,贝尔作为伟大的社会学家对资本主义研究贡献巨大,成就堪与熊彼特、凯恩斯比肩。贝尔的三大代表作《意识形态的终结》《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未来三部曲”。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
1999 年版前言 技术轴心时代
1976 年版前言
1973 年版序
导 论
方法论补记
后工业社会面面观
后工业社会思想史
本书计划
第一章 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社会发展理论
马克思的两大图式
后马克思主义:西方的对话
马克思主义:官僚政治的问题
苏联:官僚政治和新阶级
社会发展:莫斯科的看法
捷克对未来的看法
后工业社会:一种概念性图式
第二章 从商品到服务:不断变化的经济形态
工作部门和职业
后工业社会的几种劳工问题
教育与地位
黑 人
妇 女
非营利部门
“新”工人阶级
变革的限制
第三章 知识和技术诸方面:后工业社会中新的阶级结构
变化的速度
规模的变化
知识诸方面
定义“知识”
知识的计量
知识的分解
技术进步的计量
现代化和技术发展
经济进步的计量
对技术的预测
知识社会的结构
知识阶级诸方面
科学精英和大众
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未来形象
体制结构
资源分配
结论
第四章 公司的从属性:经济化模式和社会学化模式之间的紧张关系
新的批评
经济化模式
公司:一种新的社会发明
经济化模式的局限性
国民生产总值、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社会学化模式
种种规划
作为社会学机构的公司
义务的平衡
公司的转折点
私有财产还是私有企业?
“公司”的含义
从艰苦奋斗到平淡无奇
第五章 社会选择和社会计划:我们的概念和工具的适应性
社会抉择和社会价值:需要新的算法
群体政治和个人领导
数字、互动与密度
扩散和规模变化
社会单元的适当规模和范围
公共与私人
社会结算系统
规划工具
社会指标是什么?
时代前景
第六章 “将来由谁统治?”后工业社会中的政治家和科技治国论者
范 式
时间机器
初现的年代
科技治国思想与观念
物支配人
军人支配物
由谁掌权?
政治角逐场
结语 未来的议程
社会制度是怎样改变的?
科学的未来
科学的精神气质
科学领域的政治
能者统治与平等

取消学校教育

重新界定平等
反对能者统治的情况

卢梭和人类的虚荣
穆勒和代议制的逻辑
罗尔斯和公正
对能者统治重下定义

公正的能者统治
匮乏的终结?
新的匮乏
文化与意识
作为仲裁者的政治
国际背景
结 论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 在社会预测领域,这是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作者所预测的时代里,我们可以方便的审视其预测是否精准。 预测一个人的命运是江湖骗子,然而预测一个时代的发展则有据可循。作者所做的预测只限于发展的大趋势...  

评分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人的一生,某些阶段做某些事情。站在三十岁的关口,我发现自己的心境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有些隐隐的焦虑,孩子、职业、家庭和未来,这些事情推着自己要往前,但是房价、职业规划、贸易战和社会走向又让自己心生迷...  

评分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的代表作。 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19--2011),出生于纽约的犹太人家庭,大学毕业后曾从事新闻工作(任职于《新领袖》《幸福》杂志),后在哥大取得哲学博士,在哈佛大学任教授。...  

评分

评分

犹太鬼写的不足为信。······················································································································...

用户评价

评分

翻译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数据显得有些老旧。贝尔所预言的未来,大体就是当下。作为一手理论,很多焦虑制造机其实就是在稀释这个理论。但是这类作品总让我思考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大众有什么理由买来看?

评分

我和20世纪的未来学家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么多年了,原来自己学的是庸俗马克思主义,请问面对投资信用体系的全社会建设,日益兴起的专家阶级,马克思不是未来学家应该是确定的了吧

评分

《意识形态的终结》之延续,揭启《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之讨论。从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入手批判,倡导以中轴原理说明社会经济组织之再安排,用为其他结构所环绕的组织框架分别解释结构、政治、文化各自的重构与互动,强调知识、技术的最新演进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塑:知识的指数级增长、技术扩散速度的增长,使人与人的关系成为社会生活的焦点,并进而重构了社会阶层分化与政治话语权的争夺进程;现代企业的运作深刻体现了手段-目标的现代性紧张(但相关经济学显然说得更好);社会规划借助技术的可达性发展出参与式民主,然而经济指标仍然需要社会指标的修正……

评分

以此书为例,560页,110元,老版翻新配了个序言(两者网上皆有电子版),草纸印刷(貌似板砖),连马粪纸硬壳(所谓精装)都不加一个,3折都不会买好么。。。参看: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193191/discussion/615341574/

评分

46年前出版的一本预测未来的书 现在看来 不就是我们的当下生活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