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注疏校議

尚書注疏校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杜澤遜
出品人:
頁數:229
译者:
出版時間:2018-4
價格:2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112384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獻學
  • 尚書
  • 經學
  • 經學
  • 尚書
  • 杜澤遜
  • 經學新繹
  • 文獻
  • 尚書
  • 經學
  • 注疏
  • 校勘
  • 古代文獻
  • 中國古典文獻
  • 儒傢經典
  • 曆史文獻
  • 文化典籍
  • 版本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尚書注疏校議》,凡六捲,是杜澤遜先生在整理編纂《尚書注疏匯校》的過程中撰寫而成的一部學術劄記。其中,前五捲為考證版本異同,共計230條;第六捲包含五篇考證性文章及跋文,分彆為《論平水本<尚書注疏>》、《十行本<尚書注疏 君奭>書後》、《明永樂本<尚書注疏>跋》、《阮元刻<尚書注疏>校勘記“嶽本”辨正》、《<尚書?說命>孔傳校議》。該書在遍查《尚書注疏》存世重要版本的基礎上,對其中的重要異文擇要撰寫劄記,加以按斷,其中既有對異文來龍去脈的梳理,也不乏對《尚書》義理的闡發。

著者簡介

杜澤遜,山東滕州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古籍整理專傢,在版本、目錄學領域卓有成就,著有《文獻學概要》、《山東文獻集成》等。

圖書目錄

尚書注疏校議捲一
(一)《經典釋文》保存舊本異文之可貴
(二)《經典釋文》經注摘句字體不能畫一
(三)《經典釋文》缺字
(四)《經典釋文》傳刻之訛字
(五)經注釋文本、經注疏釋文本之“釋文”可正《經典釋文》之訛
(六)注疏本“釋文”之增益
(七)注疏本“釋文”失真
(八)注疏本“釋文”反切隨語音變化而改
(九)劉師培《經學教科書》述古文《尚書》馬、鄭注未確
(一〇)孔穎達引《國語》
(一一)顧彪《尚書疏》
(一二)敦煌本之可貴
(一三)敦煌本倒文
(一四)阮元論日本古本之不可盡從
(一五)段玉裁論日本足利古本不盡可據
(一六)日本古本不可盡信之一例
(一七)宋刊單疏本之可貴
(一八)宋刊單疏本訛字
(一九)宋刊單疏本、八行本之可貴
(二〇)宋刊單疏本、八行本保存疏中之注
(二一)宋刊八行本與單疏本近緣
(二二)宋刊八行本當源於單疏本
(二三)宋刊八行本之誤
(二四)宋刊八行本妄改
(二五)宋刊八行本脫字
(二六)宋刊八行本倒文
(二七)宋刊八行本改通假字為通行字
(二八)宋刊八行本偶用俗字
(二九)足利八行宋本之修版改字
(三〇)足利八行本修版之誤
(三一)足利八行本修版之可取者
(三二)足利八行本修版依《史記》改字
(三三)足利八行本修版或延至明代
(三四)《尚書要義》存宋刊單疏本、八行本之舊貌
(三五)《尚書要義》訛字獨與宋刊八行本同者
(三六)《尚書要義》脫文獨與宋刊八行本同者
(三七)《尚書要義》當從八行本《尚書正義》齣
(三八)《尚書要義》之有釋文
(三九)《尚書要義》庫本訛字
(四〇)宋魏縣尉宅刊本疏文或源齣宋刊八行本
(四一)宋魏縣尉宅本之佳處
(四二)宋魏縣尉宅本脫文
……
尚書注疏校議捲二
尚書注疏校議捲三
尚書注疏校議捲四
尚書注疏校議捲五
尚書注疏校議捲六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是文獻學的《古書疑義舉例》嘛?走來走去,看來看去,還是風景此處獨好。

评分

條理齣的《校議》有點糾偏的意圖,對習以為常的俗本如元十行、北監、毛本著力去發掘校勘價值,對阮本、《尚書正義定本》則不太客氣,像盧文弨《群書拾補》一共有十七條,沒說一句好話,傷害糾太大瞭。頁5稱p.3015作“據眾”,實為“眾據”,《敦煌經部文獻閤集》不誤;第33條論足利修版可能遲至明代,但例1、3也不排除自然訛字的可能,邦封、功切形近;第40條以八行本“邦”壞字論魏縣尉宅本疏文齣自宋八行本,有孤證問題,且壞字可能是印本問題;第62條論宋王朋甫本經注為析齣本,73條論元十行本齣自魏縣尉宅本可從。

评分

這是文獻學的《古書疑義舉例》嘛?走來走去,看來看去,還是風景此處獨好。

评分

本書又可稱“黃懷信點校本車禍現場”(雖然北大本的錯誤提得少,但是我依一些條目檢瞭幾處也同樣是錯的)。前五捲是將各條目按十九種校本、十五種校勘記的順序依次說明這次匯校之後關於諸本的優劣得失、訛誤脫增,都是以實例為證。捲六相當於論文。由此書窺見瞭概論類書籍未校原書就評價本子或抄前人評價的壞毛病,以及幾本以前以為劣質的本子的好處。看來隻有老實讀書纔能真知道本子的好壞。《匯校》初校僅用瞭兩年,真是快,所以說人多好辦事兒(現在乾文獻學的都是女史?)。杜先生的匯校傾嚮還是很明顯的,就是盡量齣校記,防止因為個人判斷導緻失誤。以至於捲四(一二三)條,對於“禮”“禮”這兩個異體而産生的訛誤演變杜先生反思在匯校時忽略瞭這個,“有其害也”(因為列入異體字錶後信息就失真瞭)。本書倒可以當成概覽《匯校》成果的精要瞭。

评分

條理齣的《校議》有點糾偏的意圖,對習以為常的俗本如元十行、北監、毛本著力去發掘校勘價值,對阮本、《尚書正義定本》則不太客氣,像盧文弨《群書拾補》一共有十七條,沒說一句好話,傷害糾太大瞭。頁5稱p.3015作“據眾”,實為“眾據”,《敦煌經部文獻閤集》不誤;第33條論足利修版可能遲至明代,但例1、3也不排除自然訛字的可能,邦封、功切形近;第40條以八行本“邦”壞字論魏縣尉宅本疏文齣自宋八行本,有孤證問題,且壞字可能是印本問題;第62條論宋王朋甫本經注為析齣本,73條論元十行本齣自魏縣尉宅本可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