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局下的文化相遇

大變局下的文化相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吳義雄
出品人:
頁數:402
译者:
出版時間:2018-3-7
價格:CNY 5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1119619
叢書系列:中大史學文叢
圖書標籤:
  • 吳義雄
  • 中西文化交流史
  • 中國近代史
  • 晚清
  • 文化研究
  • 明清
  • 思想
  • 曆史學
  • 文化研究
  • 國際關係
  • 全球化
  • 文化衝突
  • 文化交流
  • 地緣政治
  • 文明對話
  • 社會變革
  • 時代思潮
  • 跨文化傳播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稿收錄吳義雄教授研究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十四篇論文。根據不同的研究角度,分為四組。首先四篇文章以晚清來華西人與西學輸入為主題,作者主要探討西學輸入過程的階段性特徵,即傳教士前期比較注重介紹西方科學觀念和方法,到20世紀初更重視傳播西方社會科學。第二組三篇文章以西人對中國的認識及其背景為主題,作者主要探討西人對中國政治體製變革的觀察,及其對颱灣問題的知識建構過程。第三組四篇文章以較早與西人、西學接觸的中國官員和知識分子為研究對象,作者考察林則徐、徐繼畬、梁發、洪秀全、容閎等人與西人交往的諸多細節,挖掘齣一些此前尚未被充分注意的史料。第四組三篇文章以傳播媒介和語言工具為主題,作者考察馬六甲、澳門等地的新式報刊,對其創辦背景、內容、特點等方麵情況詳加評介,一窺彼時的社會狀況,還以“廣州英語”為研究對象,考察其流變過程,分析其在近代中西交往進程中所産生的影響。

著者簡介

吳義雄,安徽桐城人,現為中山大學曆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外關係史、中西文化交流史、近代思想文化史。主要學術成果為:《在宗教與世俗之間:基督教新教在華南沿海的早期活動研究》(廣東教育齣版社2000年版)、《條約口岸體製的醞釀:19世紀30年代中英關係研究》(中華書局2009年版)、《在華英文報刊與近代早期的中西關係》(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2012年版)等。

圖書目錄

導言
一 來華西人與西學輸入
雙重使命: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知識結構的演化
鮑留雲與西方經濟學的初傳
西方人體生理知識在華早期傳播與本土化
謝衛樓與西方社會科學之傳入
二 西人視野裏的中國
西人視野裏的清朝政治——以《中國叢報》為中心的考察
傳教士對晚清改革與革命的反應——基於三種教會齣版物的考察
“福摩薩情結”與颱灣形象建構——《中國叢報》颱灣論述解析
三 中西文化交流中之人物與思想
西人書刊中保存的林則徐佚文
西方人眼裏的徐繼畬及其著作
梁發與洪秀全的思想關係
新齣文獻中所見之容閎
四 傳播媒介與語言工具
《印中搜聞》與19世紀前期的中西交流
《鏡海叢報》反映的晚清澳門曆史片段
“廣州英語”與鴉片戰爭前後的中西交往
收起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有點有麵、有述有論,研究真是很紮實。第一章終於看完瞭,但著實沒什麼興趣????

评分

有點有麵、有述有論,研究真是很紮實。第一章終於看完瞭,但著實沒什麼興趣????

评分

多數文章感覺一般,不敢恭維,中西交流史有時和域外文獻研究一樣,多流於錶麵介紹,至於有多少實質的內容往往忽視,如本書對於林則徐、容閎新齣文獻的研究,沒發現多少眼前一亮的內容。作者批判瞭所謂三階段,即器物—製度—文化,但此指中國學習西方及對西學認識的進程而言,並非指西學傳入中國的過程,用十九世紀前葉傳教士西方科學知識的傳播來否定沒有說服力。另外本書對於早期西學傳播影響的討論過於泛泛而論,近代國人最缺乏的無疑就是早已傳入的西方科學精神,這是根本,沒必要誇大其影響力。此期傳教士對於中國的印象以負麵為主,是為與此前的巨大區彆,不過原因也是眾所周知瞭。中國近代一缺識二缺人,如徐繼佘這種有眼光的開明士大夫,再對比下同類的郭嵩韜,國運如此,無可奈何。廣州英語那篇倒是蠻有意思。 @2019-03-26 21:46:03

评分

史料多於說理

评分

按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