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吴义雄 中西文化交流史 中国近代史 晚清 文化研究 明清 思想 历史学
发表于2024-11-22
大变局下的文化相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稿收录吴义雄教授研究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十四篇论文。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分为四组。首先四篇文章以晚清来华西人与西学输入为主题,作者主要探讨西学输入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即传教士前期比较注重介绍西方科学观念和方法,到20世纪初更重视传播西方社会科学。第二组三篇文章以西人对中国的认识及其背景为主题,作者主要探讨西人对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观察,及其对台湾问题的知识建构过程。第三组四篇文章以较早与西人、西学接触的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作者考察林则徐、徐继畬、梁发、洪秀全、容闳等人与西人交往的诸多细节,挖掘出一些此前尚未被充分注意的史料。第四组三篇文章以传播媒介和语言工具为主题,作者考察马六甲、澳门等地的新式报刊,对其创办背景、内容、特点等方面情况详加评介,一窥彼时的社会状况,还以“广州英语”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流变过程,分析其在近代中西交往进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吴义雄,安徽桐城人,现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外关系史、中西文化交流史、近代思想文化史。主要学术成果为:《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版)、《在华英文报刊与近代早期的中西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等。
按需。
评分史料多于说理
评分多数文章感觉一般,不敢恭维,中西交流史有时和域外文献研究一样,多流于表面介绍,至于有多少实质的内容往往忽视,如本书对于林则徐、容闳新出文献的研究,没发现多少眼前一亮的内容。作者批判了所谓三阶段,即器物—制度—文化,但此指中国学习西方及对西学认识的进程而言,并非指西学传入中国的过程,用十九世纪前叶传教士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来否定没有说服力。另外本书对于早期西学传播影响的讨论过于泛泛而论,近代国人最缺乏的无疑就是早已传入的西方科学精神,这是根本,没必要夸大其影响力。此期传教士对于中国的印象以负面为主,是为与此前的巨大区别,不过原因也是众所周知了。中国近代一缺识二缺人,如徐继畲这种有眼光的开明士大夫,再对比下同类的郭嵩韬,国运如此,无可奈何。广州英语那篇倒是蛮有意思。
评分多数文章感觉一般,不敢恭维,中西交流史有时和域外文献研究一样,多流于表面介绍,至于有多少实质的内容往往忽视,如本书对于林则徐、容闳新出文献的研究,没发现多少眼前一亮的内容。作者批判了所谓三阶段,即器物—制度—文化,但此指中国学习西方及对西学认识的进程而言,并非指西学传入中国的过程,用十九世纪前叶传教士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来否定没有说服力。另外本书对于早期西学传播影响的讨论过于泛泛而论,近代国人最缺乏的无疑就是早已传入的西方科学精神,这是根本,没必要夸大其影响力。此期传教士对于中国的印象以负面为主,是为与此前的巨大区别,不过原因也是众所周知了。中国近代一缺识二缺人,如徐继畲这种有眼光的开明士大夫,再对比下同类的郭嵩韬,国运如此,无可奈何。广州英语那篇倒是蛮有意思。
评分多数文章感觉一般,不敢恭维,中西交流史有时和域外文献研究一样,多流于表面介绍,至于有多少实质的内容往往忽视,如本书对于林则徐、容闳新出文献的研究,没发现多少眼前一亮的内容。作者批判了所谓三阶段,即器物—制度—文化,但此指中国学习西方及对西学认识的进程而言,并非指西学传入中国的过程,用十九世纪前叶传教士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来否定没有说服力。另外本书对于早期西学传播影响的讨论过于泛泛而论,近代国人最缺乏的无疑就是早已传入的西方科学精神,这是根本,没必要夸大其影响力。此期传教士对于中国的印象以负面为主,是为与此前的巨大区别,不过原因也是众所周知了。中国近代一缺识二缺人,如徐继畲这种有眼光的开明士大夫,再对比下同类的郭嵩韬,国运如此,无可奈何。广州英语那篇倒是蛮有意思。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大变局下的文化相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