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学?》是“萨特代表作”之一。萨特不仅是二十世纪法国声名卓著的思想家、哲学家、小说家和戏剧家,也是有创见的文艺理论家,他针对“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提出了干预现实生活的“介入文学”理论。本卷收萨特的重要文论《什么是文学?》《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较系统地阐明了作者有关文学的属性、写作的目的,为谁写作等重大问题的观点,特别是有关文学的批判职能及作家的独立判断权等观点。
让-保罗·萨特( 法语: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 --- 1980年4月15日 ),法国哲学家、作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大师,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代表作《存在与虚无》是存在主义的巅峰作品。1964年,让-保罗·萨特凭着《呕吐》(或译作恶心)一书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主动回绝该奖项,成为第一位拒绝领奖的诺贝尔奖得主。他是1970年代女权运动的重要理论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伴侣,他们的哲学思想非常相近又各有千秋。
作者对读者的召唤,最终是为了和读者一起去开创一个广阔光明的世界 ——读萨特《什么是文学》 周志芳 2018-06-02 萨特是法国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和《方法论若干问题》,这...
评分作者对读者的召唤,最终是为了和读者一起去开创一个广阔光明的世界 ——读萨特《什么是文学》 周志芳 2018-06-02 萨特是法国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和《方法论若干问题》,这...
评分作者对读者的召唤,最终是为了和读者一起去开创一个广阔光明的世界 ——读萨特《什么是文学》 周志芳 2018-06-02 萨特是法国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和《方法论若干问题》,这...
评分作者对读者的召唤,最终是为了和读者一起去开创一个广阔光明的世界 ——读萨特《什么是文学》 周志芳 2018-06-02 萨特是法国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和《方法论若干问题》,这...
评分作者对读者的召唤,最终是为了和读者一起去开创一个广阔光明的世界 ——读萨特《什么是文学》 周志芳 2018-06-02 萨特是法国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和《方法论若干问题》,这...
萨特反对当时流行的以虚无作为深层本质的、反对读者的“为艺术而艺术”倾向文学,却并非为那种作者与读者为意识形态神话而同谋的古典主义招魂,而是吁求这样一种辩证法:“在一个无阶级、无独裁、无稳定性的世界里,文学将完成它产生自身意识的过程。”当然我无法同意其对福楼拜以降的现实主义、形式主义的诘难,后者何以与自然主义同流被称作杀机四伏的“恐怖主义”?假使福楼拜(甚至可以推及马拉美)真的让句子掉入了“永劫不返”的“虚空”中,这个“掉入”的动作本身也即证明了作家(或者与之享有同种经验的读者)在其所身处的社会或时代间所作的种种均告失败的寻求意义的努力。
评分阅读是知觉与创造的综合,创造只能在阅读中得到完成,因而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项召唤。书是作为目的被提供给读者的自由,而在自身显示自由的同时也揭示了他人的自由,因而写作必然是介入的。 此文中萨特一直在强调写作的介入性质,相比作家更像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自白。
评分【上帝知道,如果说公墓是宁静的,最惬意的公墓莫过于图书室,死者都在那里;他们惟一做过的事情是写作,他们早就洗涤了生的罪恶,何况关于他们的一生,人们只是通过别的死人写的有关他们的书才有所了解。兰波死了。帕台纳·贝里松和伊萨贝尔·兰波也死了;碍事的人都消失了,只剩下沿着贴墙的搁板,像骨灰存放处的骨灰盒一样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小棺材。】
评分有的时候,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就又活过来了。先星标起来,日后写书评~
评分太爱萨特了 最后感受到他那种悲观的情绪正在一点一点的上来 想起本科的时候翻完这本小册子的时候 也是在一个雾霾天“没有了人世界可以存在得更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