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哲學

肉身哲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作者:[美]喬治•萊考夫(George Lakoff)
出品人:
頁數:800
译者:李葆嘉、孫曉霞、司聯閤、殷紅伶、劉林 譯
出版時間:2018-1
價格:12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9239985
叢書系列:外國語言學名著譯叢
圖書標籤:
  • 哲學
  • 認知科學
  • 心理學
  • 認知語言學
  • 身體研究
  • 認知研究
  • Lakoff
  • 語言學
  • 哲學
  • 肉身
  • 存在
  • 意識
  • 本體
  • 生命
  • 思維
  • 現實
  • 身體
  • 自我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為一本開拓性著作,《肉身哲學》可能改變我們對傳統西方哲學的看法。人類意指何物?知識何以獲取?道德源於何處?嚮來為西方哲學之中心論題。以往哲學傢的一些共識——通過內省而瞭解其心智、理性具有離身性和普遍性、對世界的思考大多為非隱喻義,如今卻遭遇第二代認知科學的質疑。認知無意識、心智親身性、隱喻性思維成為本書的主題。一方麵,對心智、真實、時間、原因、自我、道德等概念逐一檢討;一方麵,揭示以往哲學其思維模式背後的隱喻結構。本書的旨趣,就在於建構肉身哲學。

具體有以下幾部分。

第一部分討論瞭來自認知科學與認知語言學的方法。

第二部分,我們研究認知科學的基本哲學理念。使用認知方法分析從事任何哲學研究都必須提齣的某些基本概念,如:時間、事件、因果、心智、自我以及道德。

第三部分,我們著手從認知科學的視角研究哲學本身。我們將這些分析方法用於哲學史上各重要時期的學說研究——古希臘自然本元學(metaphysics)[1],包括前蘇格拉底學派(pre- Socrates)、柏拉圖(Plato)和亞裏士多德(Aristotle)的學說;笛卡爾(Rene Descartes)的心智理論與啓濛運動時期的官能心理學;康德的道德理論以及解析哲學。我們認為,認知科學的方法為這些宏偉的知識殿堂帶來瞭嶄新的和深刻的洞察力,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些哲學觀念以及解釋它們。盡管這些哲學之間存在根本差異,但是幾個世紀以來,許多人都以為,它們各自似乎是憑直覺獲得的。我們還會涉及這些哲學遺留給當代哲學、語言學和社會科學中的問題,尤其是英美解析哲學、喬姆斯基語言學,以及使用在經濟與外交政策中的理性行為者模型(rational-actor model)。

最後,在第四部分,對我們在探究人類是什麼以及人類生存條件這一過程中的受益加以總結。

浮現在我們麵前的是一門力求不斷砥礪的哲學。基於親身心智的實證瞭解的哲學視角,就是一門肉身形式的哲學(philosophy in the flesh),就是一門解釋“我們主要為何,又能為何”的哲學。

著者簡介

喬治·萊考夫(George Lakoff),生成語義學、認知語言學的主要創始人。早年在麻省理工學院主修數學與文學。1966年獲印第安納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1971—1972年任職於斯坦福大學行為科學研究中心;1972年起任職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校區語言學係。代錶性著作有《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與馬剋·約翰遜閤著)、《女人、火與危險事物:範疇顯露的心智》、《肉身哲學:親身心智及其嚮西方思想的挑戰》(與馬剋·約翰遜閤著)等。

馬剋·約翰遜 (Mark Johnson),美國哲學傢、認知科學傢。早年在堪薩斯大學主修哲學與文學。1977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其後任職於南伊利諾大學哲學係;1994年起任俄勒岡大學人文暨科學講座教授。1979年結識萊考夫,並開始長期閤作。著有《隱喻的哲學透視》《心智中的身體:意義、想象和理性的身體基礎》《道德想象:倫理學的認知科學蘊涵》《身體的意義:人類理解的美感》等。

圖書目錄

第一冊
譯序 永恒的靈肉:親身離身集於一身/ 李葆嘉 1
一、Embodied Philosophy 與Philosophy in the Flesh/ 1
二、希臘哲學淵源與自然本元 / 8
三、時間概念與時間模式 /33
四、道德先天與道德基因/46
五、以蠡測海與學海無邊 /52
六、從親身體驗到離身玄思 /71
七、格式塔感知與象牙塔刻畫 /80
緻 謝/85
第一部分 親身心智如何嚮西方哲學傳統挑戰
第一章 引論:我們是誰/3
一、認知科學如何重啓哲學核心問題/3
二、提齣哲學問題需要運用人類理性/7
三、何為打算提齣以及迴答哲學問題 / 7
第二章 認知無意識/9
一、認知無意識/10
二、為什麼“認知”無意識? /11
三、形成有意識思維的隱形之手 /12
四、作為隱喻的自然本元學 /13
五、基於實證的可靠哲學:超越自然化認識論/14
第三章 親身性心智/15
一、身體和大腦如何塑造理性 /15
二、神經生物應會事物分類 /16
三、範疇、概念和經驗的不可分離性/18
四、實在主義、推理與親身化 /20
五、三種親身性概念 /21
六、空間與肌動概念的神經建模 /36
七、心智中的身體 /41
第四章 基本隱喻與主觀經驗/44
一、基本隱喻的整體原理 /45
二、基本隱喻的親身化 /55
三、小結 /58
第五章 復雜隱喻剖析/60
一、復雜隱喻的構建 /60
二、常用於推理的隱喻 /65
三、新穎的隱喻 /66
四、隱喻習語與心智意象 /67
五、隱喻的多元性:單個概念的多重隱喻/ 69
六、隱喻的閤適性/72
七、小結/73
第六章 親身實在主義:認知科學對峙先驗哲學/74
一、認知科學的兩代構想 /75
二、認知科學的哲學承諾/78
三、概念隱喻的會聚證據 /80
四、對後現代批評科學的迴應 /88
五、親身的科學實在主義 /89
第七章 實在主義與真實/94
一、直接的、錶徵的、親身的實在主義/94
二、實在主義與真實 /98
三、親身與真實 /102
四、現象學、功能主義、物質主義:唯一平麵上的本元優先問題/107
五、非取消主義的親身心智 /109
六、非取消式的物理主義 /111
七、親身實在主義的介入 /113
八、認知無意識的有效性 /114
第八章 隱喻與真實/118
一、傳統隱喻理論 /118
二、對語言與真實的常識理論 /119
三、傳統隱喻理論為何式微 /122
四、隱喻思維的哲學蘊涵 /127
第二部分 認知科學的基本哲學觀念
第九章 認知科學的哲學觀念/131
一、哲學探索的基本概念 /131
二、什麼是哲學的探究 /133
第十章 時 間/135
一、事件和時間隱喻化 /135
二、運動時間隱喻 /140
三、時間的隱喻和轉喻 /152
四、時間的哲學與常識 /154
五、時間與資源和金錢 /162
六、時間與心智/169
第十一章 事件與原因/172
一、關於因果的兩個謎 /173
二、從思維和語言的實證研究開始/177
三、基本事件結構隱喻 /180
四、物體事件結構隱喻 /202
五、詞語“原因”與緻使結構 /210
六、事物變化與因果概念復雜性 /217
七、自然因果關係及其本質 /224
八、目的論:為何把世界視為理性 /231
九、總體的哲學成果 /242
第十二章 心 智/250
一、心智如身體係統 /250
二、心智隱喻與哲學在語言上的轉嚮 /260
三、心智隱喻與當代心智哲學 /275
四、隱喻的心智 /283
第十三章 自 我/285
一、主體與自我 /286
二、物質客體的自我 /288
三、不同的自我 /293
四、結論及其所引發質疑 /313
第十四章 道 德/316
一、道德隱喻係統的經驗基礎 /316
二、道德的具體隱喻 /323
三、傢庭道德/338
四、各種倫理觀 /345
五、道德的隱喻及其理解 /349
六、傳統道德觀 /352
第二冊
第三部分 哲學的認知科學
第十五章 哲學理論和民俗說法/361
一、何為哲學的認知科學/361
二、認知科學能為哲學提供什麼/ 364
第十六章 前蘇格拉底:古希臘本元學中的認知科學/ 370
一、本元學為何處於險境 /370
二、西方哲學的肇始/374
三、米利都自然哲學學派 / 375
四、為何關注前蘇格拉底本元學 /380
五、前蘇格拉底隱喻式的本元學/387
第十七章 柏拉圖的理性知識/390
一、本質即觀念的隱喻/394
二、本質即理想的隱喻/394
三、柏拉圖的“善良”觀 /395
第十八章 亞裏士多德的存在本質/400
一、範疇體係/404
二、因果關係/405
三、關於定義的經典理論/407
四、亞裏士多德的邏輯 /407
五、字麵意和隱喻義/ 410
六、與眾不同的“存在”/ 414
第十九章 笛卡爾與啓濛運動心智/419
一、笛卡爾的心智視覺 /420
二、笛卡爾的知識隱喻邏輯 /421
三、笛卡爾的演繹邏輯 /425
四、笛卡爾的離身心智 /428
五、形式體係、錶徵和天賦 /432
六、笛卡爾的哲學遺産/436
第二十章 康德的道德哲學/443
一、康德的嚴父道德 /445
二、康德的道德觀念 /450
三、康德的絕對命令 /463
四、康德的道德哲學意味著什麼 /465
第二十一章 解析哲學/467
一、解析哲學的剖析 /468
二、解析哲學通說 /468
三、形式主義哲學學派 /471
四、日常語言哲學學派 /475
五、奎因哲學的意義整體論 /477
六、解析哲學和形式主義哲學之誤/490
七、語言和後結構主義哲學 /491
八、語言的親身哲學 /495
第二十二章 喬姆斯基哲學和認知語言學/497
一、喬姆斯基語言學 /497
二、關於語言學的討論 /507
三、喬姆斯基語言學援引哲學之失/ 523
四、認知語言學的主要成果 /525
五、語言能力與語言學上的普遍性/534
六、認知語言學的哲學蘊涵 /537
第二十三章 理性行為理論/541
一、理性行為理論 /542
二、數學與數學隱喻化/543
三、數學隱喻與解釋性映射/547
四、“閤理”現實的構建 /557
第二十四章 哲學理論如何運作/566
一、哲學依靠共享的概念隱喻 /567
二、哲學是如何變化的 /570
第四部分 親身哲學
第二十五章 肉身中的哲學/577
一、經驗與哲學/577
二、人類與本性 /578
三、進化與自利 /583
四、心智和精神 /587
附錄 語言神經理論範式
一、心智和語言親身體驗的三種模型 /594
二、語言神經理論研究範式 /595
三、瑞傑爾模型 /598
四、身體動作概念 /601
五、貝雷模型/604
六、肌動控製如何投射於事件和行為的一般邏輯 / 607
文獻目錄說明/611
參考文獻/613
參考文獻結構列錶 /613
參考文獻列錶/614
術語對譯錶/637
人名對譯錶/656
譯 後/663
李葆嘉譯著/690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认知语言学不可能建立在先验哲学世界观基础之上,就其所运用的第二代认知科学理论方法,以及对就概念、理性和语言的理解贡献而言,认知语言学具有重大的哲学蕴涵。它既提供了强烈批判传统哲学观点的依据,又促使我们形成“经验主义哲学观”。 一、经验主义哲学 我们提及的每个...

評分

认知语言学不可能建立在先验哲学世界观基础之上,就其所运用的第二代认知科学理论方法,以及对就概念、理性和语言的理解贡献而言,认知语言学具有重大的哲学蕴涵。它既提供了强烈批判传统哲学观点的依据,又促使我们形成“经验主义哲学观”。 一、经验主义哲学 我们提及的每个...

評分

认知语言学不可能建立在先验哲学世界观基础之上,就其所运用的第二代认知科学理论方法,以及对就概念、理性和语言的理解贡献而言,认知语言学具有重大的哲学蕴涵。它既提供了强烈批判传统哲学观点的依据,又促使我们形成“经验主义哲学观”。 一、经验主义哲学 我们提及的每个...

評分

认知语言学不可能建立在先验哲学世界观基础之上,就其所运用的第二代认知科学理论方法,以及对就概念、理性和语言的理解贡献而言,认知语言学具有重大的哲学蕴涵。它既提供了强烈批判传统哲学观点的依据,又促使我们形成“经验主义哲学观”。 一、经验主义哲学 我们提及的每个...

評分

认知语言学不可能建立在先验哲学世界观基础之上,就其所运用的第二代认知科学理论方法,以及对就概念、理性和语言的理解贡献而言,认知语言学具有重大的哲学蕴涵。它既提供了强烈批判传统哲学观点的依据,又促使我们形成“经验主义哲学观”。 一、经验主义哲学 我们提及的每个...

用戶評價

评分

隨手一翻,兩位作者野心太大,如果深入瞭解海德格爾,就不會把“時間”那章寫得流俗瞭。

评分

”解釋“我們主要為何,又能為何”的哲學”,,

评分

沒讀完,不打算讀,建議任何人都不要讀。鏗鏘有力地攻擊瞭各個哲學流派聲稱要挑戰西方哲學體係,然後拿著認知科學四個字反復做字麵解釋,在常識性邏輯上車軲轆話來迴說,持續堆積廢話打太極。介於邪教和僞科學之間,不信可以讀讀看

评分

偏見:不懂認知科學的哲學傢不配自稱哲學傢。

评分

”解釋“我們主要為何,又能為何”的哲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