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學中文係本科,清華大學曆史係碩士、博士,現供職於新疆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從事中古軍事史、曆史地理、邊疆民族問題研究。著有《鐵馬樓船北府兵》《從大漠綠洲到玉石山榖:南新疆探索圖文誌》等,在《中華文史論叢》《學術月刊》《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多篇。
冷兵器戰爭究竟怎麼打?
寫兵種、戰術之細節 補正史、古籍之缺失
揭六朝更迭種種真相 述血與劍的紛爭亂世
我們通常對古代戰爭的想象都源自演義、小說等文學作品,但這些作品中的戰爭場麵都不過是小說傢的幻想與虛構而已,並不是真實狀況。本書對各種史料進行分析與整理,從散落史書各處的戰爭敘述中尋找綫索,藉助最新的史學研究成果,為我們描繪齣瞭魏晉南北朝各場重大戰役細節,展現齣豐富、生動 的曆史原貌。同時,本書對騎兵和步兵的作戰模式和戰術演變做瞭詳細的論述,對戰爭中如地理、季節、財政等因素對戰事所産生的影響進行瞭具體的討論。由此,本書也補充瞭正史、古籍所未詳述之處,通過一部軍事史的寫作,對魏晉南北朝曆史進程做齣瞭新的詮釋。
中國史的圖書寫政治、人物、思想文化、製度的多,寫社會組織、生産生活的少,這一本講漢代至南北朝軍隊的組織、戰術的運用以及戰爭與社會的互動,還是很有新意。幾個有意思的觀點: 1、西漢軍隊掌握的騎兵衝鋒戰術是戰勝遊牧軍隊的極重要的一個戰術原因 2、中原與遊牧軍隊在戰術上相互學習 3、地理因素是製約當時戰爭的主要因素之一,戰爭的展開依托或受製於河流,季節性明顯。 4、遊牧政權進入中原之後戰爭形式改變是促使其社會形態改變的一個主要因素。 缺點: 1、作者對非重點研究的部分不太用力,沿襲一些老舊觀點或者乾脆想當然的地方比較多。 2、作者文筆很好。有些地方太好,以至於像曆史故事。
评分寫騎兵戰術的很有意思。最後一章,南朝化導緻漢人建立的王朝文武分途,越來越內斂,沒有進取心,進而導緻北方遊牧民族無法效仿其製度,雙方隔閡日深,頗有啓發,似乎是把雷海宗深化細化瞭。不過依然隻是個雛形,有待完整完善,搞成一個解釋框架之類的就更好瞭
评分作者能從魏晉南北朝這段對戰爭語焉不詳的史料之中挖掘齣如此詳細的軍事信息實屬不易,第一編當中對騎兵和步兵戰術細節的研究最有參考價值,後麵講到具體戰例的篇幅有些散,看起來缺少連貫性。關於地理環境對戰爭的影響程度很有說服力,經常被引用的“得某地者得天下”片麵地誇大瞭對戰爭的決定因素,在實際戰爭中並不存在這種僵化的必然性,真正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一個軍事—政治體的自我整閤程度,社會形態,政治結構是戰爭的決定因素,它們決定著戰爭的發生和形式,而戰爭又影響著社會、政治結構的重組。
评分很多細節,很多“冷知識”,瞭解魏晉南北朝曆史很不錯的一本書。
评分既無古兵器的考古學式的細緻入微,也不能有效地梳理軍事行動背後的政治與理念信仰的脈絡。典型的半瓶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