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大部分時間,廣州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唯一港口。本書利用極為豐富的多語種資料,重建瞭廣州貿易在18~19世紀上半葉的日常運作。它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通過專注於實踐和程序,而不是官方政策和協議,重新審視瞭貿易的成功和失敗。作者揭開瞭所有參與者的日常生活,從引水、買辦、通事,到大班、行商和海關官員。本書最後對廣州貿易體製的反思極為深刻。全書論證透徹嚴密,翻譯語言精練流暢,可讀性強,是一部瞭解清代對外貿易的經典著作。
·
第一章迴顧瞭18世紀早期廣州貿易初期的狀況,論述整個貿易賴以發展的機製的基礎。
·
第二章進一步探討廣州貿易的運作。隨著每天日常運作的逐漸清晰,我們可以 更清楚地瞭解外國人之所以信任廣州貿易體製的原因,這促使瞭來華外國船舶急劇增多。
·
第三章到第五章,具體探討三種為貿易服務的特殊職業人群:引水人、買辦和通事。第三章分析把大型船隻引至珠江狹窄水道航行的全過程,可以更好地瞭解清朝官員如何控製這些船隻的來往。第四章通過補給品貿易以及外國人獲得物資和勞力以滿足需要的方式,探討外國人如何在中國維持生活。第五章分析由通事所執行的官方程序,這些程序使海關監督能夠控製貿易,登記在冊以便徵收關稅。探討完廣州貿易發展的基礎之後,本書接下來分析貿易架構中的變化和衍生齣的弊端。
·
第六章,迴顧貿易管理中的一些重要做法,這些做法旨在掩蓋短處而使整個體製運轉更加有效。
·
第七章,通過觀察白銀、鴉片和大米之間的聯係,專注討論貿易的內部機製。
·
第八章,探討其他若乾促進和影響貿易發展的因素,比如澳門貿易、中國帆船貿易、資本市場和代理商等內容,不過這些內容並不是貿易內部機製的一部分。
·
在確定、描述和解釋瞭控製、支配和影響貿易的主要內容和要素後,第九章將討論這些要素如何互相作用以推動貿易嚮前發展,同時闡述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過程。結語分析廣州貿易體製無法繼續維持而土崩瓦解的原因。
·
·
【本書獲譽】
·
範岱剋的著作論述瞭在廣州的東南亞人、西方人和中國人如何互動,先前被認為僵化的廣州體製如何變化與發展,閤法和非法的貿易如何在廣州協同共生,以及廣州體製如何瓦解等諸多問題。過去那些隻關注中英衝突的老一套論調,看起來需要重新檢討瞭。——彭慕蘭(Ken Pomeranz)
該著作是基於中國和歐洲檔案中迄今尚未被利用過的第一手材料,對廣州口岸體製內部運作進行詳細研究的首部成果。它為近代早期中國沿海經濟與外國商人的接觸,提供瞭全新的研究視角。這部精心研究的著作是廣州海外貿易體製研究的重要突破。——包樂史(Leonard Blussé) 萊頓大學教授
有關鴉片戰爭前幾個世紀中外關係史的研究已經從多個角度展開,但處於中外關係核心位置的廣州貿易仍有許多問題有待深入探討。通過耙疏中國和歐洲的各種資料,範岱剋的著作讓我們深深受益,該著作最終展現瞭一幅連貫的圖景,揭示瞭通常被認為以腐敗和停滯為特點的廣州體製背後,所掩蓋的基本閤理性與共同利益。——安東尼•瑞德(Anthony Reid)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教授
範岱剋(Paul A. Van Dyke),美國人,中山大學曆史學係教授。曾在澳門中華拉丁基金會、澳門曆史檔案館、澳門文化局等機構從事研究工作,先後任職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澳門大學和中山大學,是世界知名的廣州口岸史、亞洲海洋史等領域的學者,齣版瞭多本著作,包括The Canton Trade: Life and Enterprise on the China Coast, 1700-1845.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reprint 2007;Merchants of Canton and Macao: Politics and Strategie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Trade. Vol. 1.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Images of the Canton Factories 1760-1822: Reading History in Art. By Paul A. Van Dyke and Maria Kar-wing Mok.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5;Merchants of Canton and Macao: Success and Failure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Trade. Vol. 2.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6等。
读了一二章 作者首先从一个广州体制的成功开始的叙述。先给读者呈现一个制度性框架,当然这个框架是多方的利益关系形成的。从中国朝廷的角度来看,广州的贸易允许的前提是贸易的可控制性,在此基础上再来考虑贸易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从海关监督的角度来看,对外国在华活动的有效...
評分读了一二章 作者首先从一个广州体制的成功开始的叙述。先给读者呈现一个制度性框架,当然这个框架是多方的利益关系形成的。从中国朝廷的角度来看,广州的贸易允许的前提是贸易的可控制性,在此基础上再来考虑贸易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从海关监督的角度来看,对外国在华活动的有效...
評分 評分我诚挚地感谢很多引导我浏览馆藏的个人,他们是卫思韩、艾德·帕金斯(Ed Perkins)和哈里森·程(Harrison Cheng)三位给予了我毫无保留的支持和建议;荷兰海牙国家档案 馆的欧耶维先生(Mr. Oyevaar)和普兰廷加先生(Mr. Plantinga);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詹姆斯·福特·贝尔图...
評分读了一二章 作者首先从一个广州体制的成功开始的叙述。先给读者呈现一个制度性框架,当然这个框架是多方的利益关系形成的。从中国朝廷的角度来看,广州的贸易允许的前提是贸易的可控制性,在此基础上再来考虑贸易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从海关监督的角度来看,对外国在华活动的有效...
該書堪稱活的製度史。通過對引水人、買辦和通事等為貿易服務的特殊職業人群的探討,作者嚮我們展示瞭粵海關官員控製船隻來往、外國人補給品的獲得以及貿易程序並非為瞭限製貿易,而是為瞭掌控貿易便於徵收關稅。不同於我們傳統的認知,這一套貿易體製既能控製外國人和貿易,又能夠同時滿足他們的需要,同時在處理朝廷所關注的事情上存在高度的靈活性,並非漏洞百齣腐敗不堪的製度。然而製度終究需要人來執行的,廣州體製的中樞和主體並非上層的粵海關監督和兩廣總督而是下層的行商、引水人、通事和買辦。中央對於財政收入的需求和朝廷官員無所不在的攤派索取壓縮瞭他們的生存空間,將他們推嚮瞭走私、腐敗和其他非法行為之中。朝廷收入的增長掩蓋瞭體製的缺陷和日益猖獗的腐敗與走私,上層官員既沒有動力也沒有可能去改變現有體製,廣州體製終於走嚮末路
评分廣州作為一個稅收錢袋是成功的,交通進步的年代,來瞭比幾百年前更多的洋人,國庫不說,地方官也可以吃額外稅收吃肥;但不能轉型成近代海關是失敗的,僅一點就證明廣州的管理差勁:即連當地地方官也不能弄清全部事項。因為貿易海口在清朝是皇帝認為的重大國傢政策,不僅是貿易還要【防夷】,是國傢性質的工作,中央朝廷纔有決定權,當地地方官沒有決策權力,另外野蠻的指導思想是隻要有從事這種國傢活動的一些中國人的活動被檢察官記錄下嚴重的、犯瞭罪的、尋釁滋事擾亂貿易的、影響呈送朝廷稅收的諸如此類事項後,一旦問題得到解決,他們的名字就會消失。這些官方文件幾乎沒有透露本國人的生活,幾乎所有的細節內容都保存在外國檔案中,失敗延續瞭,中國有世上最激烈的經濟活動,研究這些經濟齣幾個諾貝爾學者不難,隻是我們已經主動挖去自己的雙眼瞭
评分廣州作為一個稅收錢袋是成功的,交通進步的年代,來瞭比幾百年前更多的洋人,國庫不說,地方官也可以吃額外稅收吃肥;但不能轉型成近代海關是失敗的,僅一點就證明廣州的管理差勁:即連當地地方官也不能弄清全部事項。因為貿易海口在清朝是皇帝認為的重大國傢政策,不僅是貿易還要【防夷】,是國傢性質的工作,中央朝廷纔有決定權,當地地方官沒有決策權力,另外野蠻的指導思想是隻要有從事這種國傢活動的一些中國人的活動被檢察官記錄下嚴重的、犯瞭罪的、尋釁滋事擾亂貿易的、影響呈送朝廷稅收的諸如此類事項後,一旦問題得到解決,他們的名字就會消失。這些官方文件幾乎沒有透露本國人的生活,幾乎所有的細節內容都保存在外國檔案中,失敗延續瞭,中國有世上最激烈的經濟活動,研究這些經濟齣幾個諾貝爾學者不難,隻是我們已經主動挖去自己的雙眼瞭
评分世界第一中衛的跨界曆史著作XD(但其實好像不一樣,van Dijk vs. van Dyke)。巨細靡遺到有一丟丟枯燥的論述,頁174,「廣州體製就像一颱龐大的機器,有成韆上萬的小零件獨立工作又相互協調,推動著貿易前進」,但很可惜,「清王朝沒有做任何準備使國傢適應新的競爭環境」(頁183),「由於未能保存其詳細記錄,廣州體製必然失敗;由於缺乏準確的信息,粵海關監督、兩廣總督、朝廷大臣儘管不斷採取措施,但治標不治本」(頁186-187),又一個「無法數目字管理」式的睏境與遺憾。。。頁171,「當時清政府缺少一種搜集外國人和國際市場信息,分析這些數據以確定信息的重要性並適當地做齣反應的管理架構,最終導緻瞭體製的崩潰」。。。
评分三星半,偏學術性。梳理各種資料得齣一個與傳統印象不同的“廣州體製”圖景:遠在1757年之前很久,廣州港就以其相對穩定的貿易規管和配套服務體係使貿易易達成和風險可控,從而建立起瞭“廣州體製”的名聲,且長期持續穩定;19世紀30年代起,齣口商品可替代性提高以及可以淺水通行的汽船大量使用衝擊瞭原有貿易機製卻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導緻最終廣州體製的瓦解;行商受到官府和外商的雙重擠壓,麵對突發的貿易條件變化沒有太多風險應對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