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上中下三本共包含十卷,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充满庸俗、倾轧的社会里的奋斗历程。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趋于清明高远之境,透出另一世界的黎明的曙光。
作者: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20世纪初,他开始陆续发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这些传记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曼·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译者: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江苏省南汇县(今属上海)人。我国知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名著十五部;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著述收录于《傅雷文集》
同样是写英雄,同样要让人励志(虽然作者并不一定有此初衷,或被误读)。《约翰.克利斯朵夫》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牛虻》等等,都有着天壤之别。要我说出理由,我只能这是感觉,阅读后的感觉,是对初恋情人的懵懂感觉,无需解释,无需强调。 不同的受众对故...
评分《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我读了近五年。本科时候拿起放下过很多次,总是读到两三卷左右继续不下去。尤其是在青年克里斯朵夫愤青之时,觉得太啰嗦,也太情绪化,攻击来攻击去都是类似的东西,这个自负到不近情理的家伙对我吸引力没那么强,年少的我很快就没有了耐性。这次重新...
评分用两个多星期的课上时间读完了《约翰•克里斯多夫》,像走过了另一个人生一样,跟着他一起经历童年的贫困、青年的斗争、中年的功成名就以及晚年的从容淡定,经历一段段亲情、爱情以及友情。每个人都能在克里斯多夫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共鸣,因为就像罗兰深信的那样,人有...
评分《關於傅譯「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平明出版社版》 傅雷先生翻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最早,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37年第一冊栞印,其第二、第三、第四冊,直到1941年方纔陸續出齊,第一冊卷首冠有「譯者獻詞」,第二冊卷首冠有「譯者弁言」。後来,上海...
评分X年X月X日 “看《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二卷,有非常愉悦之感,摆脱了束缚自己的情欲......” 写下这句话是在1988年的春天。1988年的春天肯定发生了什么,只是我现在想不起来了。但这事肯定与身体、与情感,或者与两者都有关。那年的春天来得迟,三月了还有雪。是小...
大概看了四五天吧,一直沉浸于这个交响乐世界中,结构的确是很宏大的,但整部读下来就觉得没有那么精彩,有些情节略有拖沓,重复之感,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可爱的粉丝老头~不过自己阅历不够,书中涉及到很多关于音乐和政治的点也不太了解,多读多看吧。
评分#卷1-4#开篇真的昏昏欲睡,在襁褓时期的描写就是随便一个什么都能上升到生命死亡宇宙起源,强迫自己沉下心慢慢也就看出些乐趣来了,这种书其实特别适合读出来,跟你肉眼一目十行看的完全不是同一本,每一句话读出来了以后好像把死气的面具揭开露出少女般美丽面容。每个作者是不是一生都想写一本约翰克利斯朵夫?
评分看完了!像是过了一辈子,怅然若失。
评分有点拖沓啰嗦
评分激烈平和,时间给你经历,时间给你反思…恍若一瞬,漫漫而不可得,时间也会让我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历时接近一年读完,开始不知所云,后渐入佳境,中途虽有耽搁,但好在还是陪伴主人公从诞生到肉体的毁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