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是沈语冰教授继《20世纪艺术批评》出版十三年后,进一步深化、细化现代艺术史论研究的成果。在独立或合作翻译欧美艺术史经典十二种的基础上,沈语冰教授广泛搜求,剔抉爬梳,将原作的学术渊流、内在理路、方法新变以及后世接受等,简洁明快地呈现出来,堪称十年磨一剑的佳构。
除勾勒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基本地形图的“导论”外,本书主体部分由罗杰·弗莱、格林伯格、施坦伯格、夏皮罗、T. J. 克拉克、乔纳森·克拉里等六个专题组成,涵盖了现代艺术史写作中的形式主义、现代主义、现代图像学、精神分析、艺术社会史与视觉考古学等重要理论和方法。
沈语冰,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著有《20世纪艺术批评》,并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与合作译有《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等十二部,其中《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获AAC第八届“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艺术类出版物最终提名奖。因“长期致力于系统翻译介绍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为中国艺术研究做出重大贡献,丰富了中文世界的学术视野”,获第二届当代艺术思想论坛艺术理论奖。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作为导论很出彩了,先不论各章,只前言的性情与问题意识就已经很难得了;全书对一些主要问题和理论家进行了梳理;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理论三者所搭建的文化生产和文化交往机制构成的场域中,艺术传统/艺术作品/艺术实践三者的感性价值与理性意义如何经由现代性装置后对现代人的认知与审美产生影响;想到上当代艺术批评与理论课时,老师强调关键在于我们面对艺术所遭遇的何种问题,直面了解何种艺术作品与艺术精神,处理了何种具体的艺术实践与文化生产。不以单一学科知识为基础和中心,将各种学科和知识话语纳入到现代艺术体系构设中,传统与现代不仅是抽象的对立;是吴师所说的感性在不停地绽放
评分一份可靠地航海图,可以激发阅读原著的热望。对于自己关心的几个话题,又从中获得不少启发和线索。沈老师说,学术乃性情,阅读该书,可以见出让人向往的“格调”。
评分高二读。从17年出版,到18年双十一剁手,期待沈语冰。
评分五折购于朝阳书展,大爱!作者用几位重要艺术史家的论述与介绍,清晰勾勒了英美现代艺术史的脉络,每篇都有分析举例让人了解该人的主要艺术分析方法,受益匪浅。
评分去年参加活动,粗略读过此书。各章节专论清晰明了有见解,很有参考价值,序言可作为学术方法论读物来读。仅通过序言就可以大概把握英语学界现代艺术史论的总体形貌,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者近年来的学术旨趣与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