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以河流为主题的非虚构读物。
作者奥利维娅沿着弗吉尼亚·伍尔夫自沉的乌斯河独行四十二英里,从源头一直走到入海口。从十三世纪野蛮的贵族战争到十九世纪博物学家对恐龙化石的挖掘,从古老的民俗传说到弗吉尼亚·伍尔夫对河流的诠释,作者用流畅且富有诗意的语言,将河流沿岸不同时 期的历史串联在一起,探讨河流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类文化不可忽视的关联。
奥利维娅·莱恩 Olivia Laing,一位备受赞誉的作家、评论家,曾任英国《观察家报》图书版副主编,撰写的文章多见于《观察家报》《新政客》《卫报》等主流媒体。她还是2011年麦克道尔奖得主,曾获得英国艺术委员会、作者基金会,以及2014年艾克尔斯基金会作家驻英 大使馆的奖励。她已出版的著作包括《回声泉之旅》和《沿河行》等,前者入围2013年柯达传记作品奖短名单、传播奖以及戈登·伯恩奖短名单,而后者被《独立报》《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选为年度好书,并且入围翁达杰文学奖、多尔曼年度旅游书奖短名单。另一部新著《孤独的城市》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等权威媒体重磅推荐,中文版在2017年8月由未读·文艺家编辑出版,被人物、凤凰读书、文学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国内权威媒体推荐,颇受读者好评。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出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之口,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绝对静止而是一切都处在运动与变化当中。我想这其中有看得见的河流,自然也有那看不见却扰人思路的记忆,不知道为什么我在翻阅《沿河行》一书时会想到以上内容。 《沿河行》的作者奥利维娅...
评分历史像花粉一样聚集成团,稠密而又不具形体。 每每读到奥利维娅·莱恩的文字,便觉得孤独感扑面而来。也许是因为在《孤独的城市》中,奥利维娅·莱恩将人与城市的孤独解构得太深入有关。也许是因为《沿河行》中,作者的意识无限代入伍尔芙。或者还有《回声泉之旅》中更多形态的...
评分是罗伯特·麦克法兰那一类的“边走边想”游记散文——说它是游记好像也不准确,比起具体的“游”,作者关注的其实都是眼中所见的景致之外的东西。 丢了工作又失恋,作者决定沿着乌斯河——伍尔夫揣着两口袋石头走进去的那条河——进行一次自我疗伤/暂停生活专注思考好从头再来...
评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出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之口,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绝对静止而是一切都处在运动与变化当中。我想这其中有看得见的河流,自然也有那看不见却扰人思路的记忆,不知道为什么我在翻阅《沿河行》一书时会想到以上内容。 《沿河行》的作者奥利维娅...
评分“人类社会文明起源于河流文化,人类社会发展积淀河流文化,河流文化生命推动社会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大河文明。”人类的身体构造元素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氢元素与氧元素,这也是勾成水分子必不可少的两种元素。当人类在地球上安居乐业时,他们首先选择的地址便是河流附近,人...
书袋吊的太多,笔力也不够,总体而言可读性不大。
评分引用量惊人,涉及的故事还算充实有趣,行文一言难尽。p22页有最符合本书环境描写(大部分)的一句话:“我需要一位女神来清洗我的眼睛。”只是看着作者试图贴近伍尔夫(除此之外都是无关紧要的),我就差不多失明了。
评分旅行是一场修行。河流是文明的摇篮。沿河而行,与往事相遇,与历史重逢。对与错,爱与恨,都随流水杳然去。一部情感丰沛的好书,思索人与自然的命运,凝重而深沉。
评分3.5。有个不错的点子,可惜处理得啰嗦细碎。
评分来有一本Laing的书买了没拆封,应该不会拆开来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