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所有昨日的诗》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万物静默如迷》作者辛波斯卡向万物告别的经典之作,收录了生前出版的最后两本诗集《这里》《冒号》的合辑,这两本诗集之前在国内从未出版和介绍过。在这些诗里,诗人开始 思考世上的生活,譬如梦境、回忆、迷宫、微生物,又譬如离婚、古希腊雕像、写作灵感的奥秘。
仿若一场昨日之旅,我们见到了她喜欢的画家维梅尔、黑人歌手艾拉•费兹洁拉看到她与青春期的自己交谈,与主宰死亡的命运女神对话。晚年的辛波斯卡依旧对世界保持童贞般的好奇,依旧有着丰沛的想象力,只是在犀利的嘲讽中多了份宽容和理解。
书中特别加入辛波斯卡生前藏品照片和诗人生平年表,另附赠精心编译的别册,收录辛波斯卡新译诗十三首。
维斯拉瓦·辛波斯卡 Wisława Szymborska (1923-2012),当代最为迷人的诗人之一,享有“诗界莫扎特”的美誉。1923年生于波兰小镇布宁。擅长以幽默、诗意的口吻描述严肃主题和日常事物,以诗歌回答生活。199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成为美国文 学艺术学院名誉会员,系美国授予杰出艺术家的最高荣誉。2012年2月1日,于克拉科夫逝世。
译者 陈黎,一九五四年生,台湾师大英语系毕业。著有诗集、散文集、音乐评介集等二十余种。曾获时报文学奖推荐奖、联合报文学奖新诗首奖、台湾文学奖新诗金典奖,梁实秋文学奖翻译奖等。
张芬龄,台湾师大英语系毕业。著有《现代诗启示录》,与陈黎合译有《万物静默如谜》《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等二十余种。多次获梁实秋文学奖翻译奖。
1. 辛波斯卡的诗里有一种精致,迷人的肤浅。在P36《凭记忆画出的画像》中,还有P39的《梦》,她对名词运用的熟稔,超过我所知道的任何一位女诗人。然而这是饶舌的,小聪明的把戏。它们一致的缺少一种深度。 ...
评分与辛波斯卡另外两本诗集《万物静默成迷》、《我曾这样寂寞生活》相比,这本《给所有昨日的诗》,无论是包装样式,还是诗歌的主题、内核,都呈现出一种碎片、割裂的效果。 本书选自诗人身前最后出版的两本诗集,而且出版时间距她离世最多不超过七年。这些诗无论是在精神强度,还...
评分事实上我很好奇到底有多少人还在读诗。在这个严肃文学变得越来越小众的时代里,读诗大概像是某种行为艺术了吧。我们依然推崇阅读,但“实在”的得到才是目的。毕竟只要愿意付钱,9分钟就能“读”完一本书。 今天听焦元溥的古典音乐课最后一讲,他用了一节课来强调,如果真的想...
评分与辛波斯卡另外两本诗集《万物静默成迷》、《我曾这样寂寞生活》相比,这本《给所有昨日的诗》,无论是包装样式,还是诗歌的主题、内核,都呈现出一种碎片、割裂的效果。 本书选自诗人身前最后出版的两本诗集,而且出版时间距她离世最多不超过七年。这些诗无论是在精神强度,还...
评分第一次接触辛波斯卡的诗。有的篇目特别有印象。比如例子,恐怖分子,离婚等等。用不一样的视角,给人以遐想,或许这就是诗的张力。引人深思,产生共鸣,不同视角。很欣喜自己看了她的诗,竟然真的有相见恨晚的情绪。又或者,所有的相遇都是就别重逢的喜悦。是什么性别不重要,...
如果到80岁还保有生命力创造力直觉力甚至至死方休并且作品留有余味的话,你无法再去评价什么。
评分【2018035】三分优雅,三分智性,三分轻灵,一分恰到好处的赤子之心,永远开放、永远烂漫、永远好奇,即使在备受病痛折磨的老年,这配方也从未变过。在她这里,我始终偏爱读诗的荒谬,胜过不读诗的荒谬。辛波斯卡大概是最值得出全集的诗人之一吧……陈恳老师,您是办大事的人,看好您哦【喂】
评分和岁月的对话,用诗的方式,用诗的想象。一如既往地珍爱。
评分哎,我可真喜欢辛波斯卡啊。
评分书末评论提到,“有论者认为《给所有昨日的诗》一书未见惊人之作,谓此书似乎像重游著名旅游景点,未觉太多新魅力和神秘感,但……”,我觉得不必再转折,就是这意思。这些晚年作品絮絮叨叨,绵软无力,偶有吉光片羽,完成度都不太高,还是读读她以前的诗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