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的路》自1956年出版以来,已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震撼、感动并鼓舞了亿万读者。该书讲述了二战期间波兰骑兵军官拉维奇成功逃离集中营,走出西伯利亚,横穿无人戈壁,闯过藏区雪域,翻越喜马拉雅,然后抵达印度的惊险故事。
一本伟大的书,令我无法释卷,读后回味无穷。
——史蒂芬·E·安布罗斯(《兄弟连》作者)
一部战胜绝望的经典,不可毁灭的人性之美。
——班涅迪克特·亚伦(著名英国探险家、作家,制作BBC多部探险节目)
一部人类勇气和意志的传奇,读来荡气回肠。
——西里尔·康诺利《泰晤士报》
追求自由的勇气与光芒万丈的人性尊严,在书中处处可见。
——《洛杉矶时报》
在任何时代,(此书)都可跻身最令人惊心动容的英雄史诗之列。
——《芝加哥论坛报》
斯拉沃米尔·拉维奇,生于1915年9月。自1932年起在华沙研习建筑学。1937年加入波兰后备军。1939年夏天完婚,随后便开赴战场。波兰沦陷后,他被关押入狱,从此告别故土与家人。二战结束后,他定居英国诺丁汉地区,与家人过着平静的生活,并致力于为波兰的孤儿募款。2004年4月,他以年近九十的高龄辞世。
如果进行整体性的定义,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的、令现代人膜拜的、关于人性的传奇故事。页页高光的逻辑在于:是血肉之躯的凡人,本着对自由的信念完成了穿越——西伯利亚、蒙古戈壁荒漠、世界屋脊等地球最冷酷生存环境的神迹。使人深思的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是什么推动了他...
评分最近读了两本小说,都是自传体纪实小说——《回来的路》和《小家伙》。 《回来的路》的主人公是几位被判入苏联西伯利亚集中营服苦役的身份各异的“反革命”分子,因为蔑视憎恨那个专与自由为敌的政府,不甘久陷囹圄,冒死越狱,徒步11个月、6千多公里,走过冰...
评分 评分今天,当我们还在纠结如何面对、解决“1984”的困境时,合上小说后,我才发现,书中的主人公们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走出1984!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之前看电影时已经颇感震撼,但没想到,小说更加动人心魄。不得不说,作者写得很好,冷静的文笔下面掩藏着足以...
评分今天,当我们还在纠结如何面对、解决“1984”的困境时,合上小说后,我才发现,书中的主人公们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走出1984!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之前看电影时已经颇感震撼,但没想到,小说更加动人心魄。不得不说,作者写得很好,冷静的文笔下面掩藏着足以...
源起西伯利亚,由外蒙到内蒙,经甘肃入藏,翻喜马拉雅山脉,到达印度。8人小组最后4人存活
评分令人无法释卷。好看。
评分源起西伯利亚,由外蒙到内蒙,经甘肃入藏,翻喜马拉雅山脉,到达印度。8人小组最后4人存活
评分令人无法释卷。好看。
评分源起西伯利亚,由外蒙到内蒙,经甘肃入藏,翻喜马拉雅山脉,到达印度。8人小组最后4人存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