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利古拉》是加缪戏剧的代表作,法国著名评论家安德烈·马尔罗给予极高赞誉,表示非常欣赏加缪“高超的驾驭能力”。
古罗马皇帝卡利古拉在失去心爱的女人后,悟到一个“极其简单,极其明了,显得有点儿迂拙,但是很难发现”的真理,那就是“人必有一死,他们的生活并不幸福”。为使生活在假象中的人们认识到世界的荒诞,卡利古拉化身暴君,把荒诞的世界、恶的命运的逻辑推行到极端。他施行暴政,任意杀戮,使人深感难以活下去;既然人不理解命运,那它就装扮成命运,让人看清命运的面孔……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 1913-1960)
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荒诞哲学”的代表,存在主义文学大师。1913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蒙多维城,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成为“年轻一代的良心”。他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不幸遭遇车祸英年早逝,年仅47岁。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讲真,我觉得我没有看懂这本orz。 不过就剧本来说还是很好看的,尤其是原创剧,思想方面是一步步递进的。面对荒诞的现实从以暴制暴,以杀止杀到心如磐石,冷硬对抗再到最后的以爱为本,心中怀仁,是一个深刻的过程。 但是善恶其实并不那么分明,也不是孩童就会天真善良,而我们也许永远会和荒诞同行。
评分讲真,我觉得我没有看懂这本orz。 不过就剧本来说还是很好看的,尤其是原创剧,思想方面是一步步递进的。面对荒诞的现实从以暴制暴,以杀止杀到心如磐石,冷硬对抗再到最后的以爱为本,心中怀仁,是一个深刻的过程。 但是善恶其实并不那么分明,也不是孩童就会天真善良,而我们也许永远会和荒诞同行。
评分我最喜欢加缪的一点就在于:他尽管毫不掩饰地指出这个生活本身的荒诞,可他书写的人物总是对世界抱有强烈的自我的信念,正或反,而这种特质为他们构筑出了无比的生命力。从前我认为默尔索的问题是缺乏参与的热忱,现在明白了,他同卡利古拉、西皮翁、玛尔塔、雅奈克或者安南科夫其实共享的是一种命运。问题不在于选择的方向,也不在于善恶爱恨,最根本的是要做到避免麻木不仁——唯其如此才有可能鄙视巨石。
评分缩短,紧凑,绷紧和爆发相交错,这便是戏剧得法则;而自由发展,以及沉思默想,则与小说密不可分。-加缪 原创剧尤其是卡利古拉,可能是加缪年轻的原因,以内在逻辑推动戏剧情节,由于对话和情节为逻辑服务,矛盾并不连续,导致对话堆砌空洞。相比而言,莎翁是真的牛逼,以不断的戏剧矛盾推动情节来反映内核。 相比之下,改编剧就看的舒服的多。
评分很紧凑有趣的剧本 但世界观为敌 虚无的狂欢 戏剧作为酒神之髓 使命恰恰相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