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苏珊•桑塔格全集”一种,桑塔格日记第一卷。自《反对阐释》开始,每一本桑塔格著作的问世,都是美国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这种现象,甚至到桑塔格死后都在延续。许多有关她生平逸事的著作在她逝世后陆续出版,而所有这些在桑塔格身后出版的著作中,当属桑塔格日记的出版最令人期待与激动。苏珊•桑塔格身后留下了近100个日记、笔记本。2008年12月,在她去世4年后,由其子戴维•里夫亲自整理的三卷本桑塔格日记首卷《重生》出版,世人终于得以窥见私人日记中那个真我的女斗士。
1947至1963年,这16年,正是桑塔格从一个花季少女成长为一个青年作家以及单身母亲所走过的历程。其生命的中心内容就是不顾一切地去经历:如饥似渴地去阅读,竭尽全力地去理解。
苏珊•桑塔格(Susan Santag,1933—2004),美国作家、评论家、女权主义者,当代西方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一位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的公众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200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及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1957年12月底,苏珊•桑塔格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日记是用来表现我个性的工具。它代表我是一个在情感和精神上都是独立自主的人。因此(唉),它根本不是单纯记录我的每天的真实生活,而是——有许多则日记正是如此——提供了与我实际生活不同的其他可能性。”其时桑塔格24岁...
评分苏珊·桑塔格的日记,最早一篇记录于1947年11月23日,其时桑塔格十四岁,日记中提到一句话说,她相信“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智力”。桑塔格的日记由她的儿子戴维·里夫编选三卷出版,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第一卷《重生》。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这一卷的最后一篇记录于1963年的...
评分 评分她——苏珊·桑塔格十分与众不同,在那样的一个不懂她的年代,她叛逆以及堕落,但殊不知这是世人不能接受之她的天性——同性恋。 她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并深度自我剖析与自我反省,给自己勇气,也给后人勇气,了解自己,善待自己,勇敢面对生活的...
评分日记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写? 什么样的情况下:情感的体验和思考本身;生活本身丰富的经历 年龄和好奇心的因素?旅游,熟悉的环境和陌生的环境?(感觉的敏锐程度)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所有的感官半自动或自动的警觉状态,接受的信息量很大,所以时间会变得缓慢。 扩大而言,人生的...
修改:终于明白了豆瓣的重要性(不然你看她马克起来多乱啊)
评分看的第一本桑塔格。桑塔格这么多年一直在保持(严肃)思考、从不停止的她看起来有些急躁,或者因为想太多自己很折磨,紧绷、偶尔剑走偏锋。不安、焦虑:感情、性、生活。(戴维出版母亲这样的日记,应该也有不少道德焦虑吧)。但确实是受她的启发应该永无止境地学习、广泛狩猎、输出。不太能从日记里感受年份的流逝,因为诚如评论所说,这十七年桑塔格的感情、生活没什么实质的进展。任自己耽溺其中。私生活混乱、丰富,对学术又是很严谨。这样的结合好像最利于创作。她说作家有两类,一类是荷马、托尔斯泰那样伟大的外在作家;而她和卡夫卡一样,是疯癫的内在作家。阿布拉莫维奇说得好,艺术家不应该有自我生活控制的能力。
评分思想打破生活的平淡无奇。
评分重读,在土星的标志下,重生
评分更喜欢她十几岁的那一段想法,中间婚姻的空缺五年。虽然后来记录的大多数情感纠葛,但只要涉及到阅读就是大批量的,量大而广。 很多词汇的记录。看桑塔格的日记也是寻求一种自己记录的方式。不用每日写太多废话。有话就写。多想,多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