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巴尔之书

赫拉巴尔之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匈牙利] 艾斯特哈兹·彼得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258
译者:余泽民
出版时间:2017-8
价格:4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45184
丛书系列:艾斯特哈兹·彼得作品
图书标签:
  • 匈牙利
  • 小说
  • 艾斯特哈兹·彼得
  • 外国文学
  • 世纪文景
  • 欧洲文学
  • Esterhazy_Peter
  • 长篇小说
  • 赫拉巴尔
  • 文学
  • 小说
  • 捷克
  • 存在主义
  • 孤独
  • 语言
  • 哲学
  • 现代主义
  • 叙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最具原创性最有趣的后现代文学作品

献给捷克文学大师赫拉巴尔的致敬之作

两名天使开着汽车走街串巷,他们奉上帝之命来到人间,刺耳的鸣笛声惊吓了周围的居民——其实他们只为一个叫安娜的女人而来。

安娜的丈夫是一位作家,正在写作一部关于捷克文学大师赫拉巴尔的书。他深陷瓶颈,无暇他顾,甚至不知道妻子怀孕了,而且有意放弃这个孩子。安娜是一个美丽的女人,爱好布鲁斯音乐。她爱上了赫拉巴尔——在心灵层面上。她把自己的思考、苦闷、幻想和柔情在内心向赫拉巴尔一一倾诉。她的倾诉宁静、深沉、强大。上帝被打动了。

为了安抚安娜,上帝决定向查理·派克学习吹萨克斯。

上帝能成功吗?

艾斯特哈兹·彼得是我们时代最有趣、最具原创性的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艾斯特哈兹的作品十分跳跃,而且旁征博引,善用俚语……,他的语言极为生动活泼,犹如电流一般。——约翰·厄普代克

凭借艾斯特哈兹·彼得的小说,匈牙利文学终于成熟并拥有了自己的大师。——纳道什·彼得

艾斯特哈兹·彼得用一部异想天开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小说向著名的捷克作家赫拉巴尔致敬,这部小说将极为严肃的思考融入在华丽的文体和富于才智的激情。——《科克斯书评》

他的世界是语词的烟火,其故事往往就是语言本身,他作为一个文体家更甚于作为一个故事叙述者,他的小说通过在不同的视角和语气之间不断切换来推进,而不是通过情节,他精于用典和戏谑,……堪称匈牙利的文学先锋。——《泰晤士报》

作者简介

艾斯特哈兹·彼得(Esterházy Péter,1950-2016 ),当代匈牙利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被称为“匈牙利的乔伊斯”,获奖无数,如德国书业和平奖、匈牙利马洛伊·山多尔奖,以及匈牙利共和国最高荣誉——科苏特奖章,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艾斯特哈兹是欧洲最古老显赫的贵族姓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彼得降生在这个大家族刚刚沦为平民的时候,但对于小说家来讲却是“最理想的时候”。他大学学习数学,曾是足球健将。1976年开始写作,已著书近30种,被译成20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天堂的和谐》《修订版本》《心脏助动词》《匈牙利色情小读物》《赫拉巴尔之书》《一个女人》等。

2016年7月14日,艾斯特哈兹·彼得在布达佩斯因胰腺癌去世。

目录信息

导读/彼得的布里洛盒子
中文版序
忠诚篇
不忠篇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上帝为了一位叫安娜的女人,为了她祈祷中的惊愕,也许这个惊愕是因为死亡,上帝作出了决定,他要去学会吹萨克斯。然后,他可以用悠扬的布鲁斯音乐的旋律让这女人高兴,当然他不是去替神父们工作,去祝福这个女人。这是匈牙利作家艾斯特哈兹•彼得在《赫拉巴尔之书》中设计...  

评分

导读/彼得的布里洛盒子 某种程度讲,匈牙利作家艾斯特哈兹•彼得的《赫拉巴尔之书》也就是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是已逝的美国艺术家,上世纪80年代来过中国,对...  

评分

上帝为了一位叫安娜的女人,为了她祈祷中的惊愕,也许这个惊愕是因为死亡,上帝作出了决定,他要去学会吹萨克斯。然后,他可以用悠扬的布鲁斯音乐的旋律让这女人高兴,当然他不是去替神父们工作,去祝福这个女人。这是匈牙利作家艾斯特哈兹•彼得在《赫拉巴尔之书》中设计...  

评分

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应该是这样的 他不但能刻画个人灵魂的深度 而且还能承载整个民族的记忆 展现他所在家国的精神维度 这样的作家不但是民族之宝 更是全人类的财富 匈牙利的艾斯特哈兹 就是这样卓越的一个作家 他最近被介绍到大陆的《赫拉巴尔之书》 是一部天才之作 此外 一定...  

评分

导读/彼得的布里洛盒子 某种程度讲,匈牙利作家艾斯特哈兹•彼得的《赫拉巴尔之书》也就是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是已逝的美国艺术家,上世纪80年代来过中国,对...  

用户评价

评分

印象最深的不是作家,也不是他媳妇的勇敢及漂亮的臀部,不是耶稣的所谓“敬佩的成全”,而是完全被那位使者袭袭(裘裘)的名字吸引住。

评分

非常棒的思路,但真的没处理好

评分

书后有译者一篇极好的跋语,极富情感,完整展示彼得创作全貌。本书的叙事虽则复杂,但闪光的思想流动,充满了精神魅力。洋溢于本书之中的,是对集权政治的讽刺,对人物追求自由的同情。上帝、天使居然也掺杂俗世,这种想象力可谓骇人。多声部的叙事,于交错中展示人物的极限命运:细水长流的人生根底,是悲剧性的束缚挣扎,阴影横行的历史。

评分

处长们的孩子都在美国,在各种教育学习会议上,他们都信誓旦旦地要捍卫新时代思想,私下手机里传递着各种饭局与约会,八千项规定也没有办法扭转现状。这些人都难以被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他们是恶毒的利己主义,他们的信仰是美国,他们的新上帝是美元。这也是个与小说里提到的时代一样的时代,还搞不清楚新时代到底是怎么样的。

评分

惭愧,不如封面的梗概和译后记读的过瘾。。。不过倒是催生了一些灵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