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自然,體現材料的真味
飲食為媒,以“和食”觀“和魂”
……………………
◎ 編輯推薦
★ ·從《深夜食堂》的人生百味,到《和食雙神》的匠人精神……日本料理的錶象之下,蘊藏著一個民族怎樣的文化積澱與精神內涵?
·我們熟悉的壽司誕生於19世紀、刺身的曆史亦不久遠,這些日本傳統食物最初是何模樣?它們的齣現有著怎樣的社會與文化背景?
·奈良與平安時代“公傢文化”的“式三獻”有哪些食物與禮儀?
·日本料理自古刀功勝火功,如何嫻熟優雅地切割一條魚乃室町時代武士修養之一……
★ 由上古敘至當下,首部由國內學者撰寫、通過日本料理探討日本文化的專著;
★ 嚴謹的文獻依據結閤考古成果與親身經曆,深刻而不晦澀,生動而不枯燥;
★ 時隔八年全麵修訂,更新大量數據,新增16頁彩插、44張彩色照片。
……………………
◎ 內容簡介
我們熟悉的壽司、天婦羅、刺身、烏鼕麵等傳統日本食物最初是什麼樣子?“懷石料理”“會席料理”如何發展成為今日的樣貌?外來飲食又對日本傳統料理産生瞭怎樣的影響?作者梳理瞭大量中日文獻、考古成果,結閤在日本的親身經曆,從日本上古時代的飲食生活講起,論述瞭日本料理如何由帶有濃鬱東亞大陸色彩的飲食,發展至具有鮮明列島特色的日本料理。
除瞭料理本身,本書亦對與料理密切相關的調味料、飲食器皿、食攤、料理屋及料理書刊進行瞭論述,並對日本料理發展背後的“公傢文化” “武傢文化”、佛教的傳入與發展、中國與朝鮮半島文化的影響等文化因素進行瞭分析與探討。正如作者所言,本書的內容是日本飲食,但重點不在飲食本身,而是通過飲食錶象探討其內在的文化意蘊及飲食文化與其他文化領域的關聯。
徐靜波,齣生於上海,曾在神戶大學、京都大學等日本多所大學擔任教授,現為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研究領域為中日文化關係、中日文化比較。著作有《梁實鞦——傳統的復歸》《東風從西邊吹來——中華文化在日本》《近代日本文化人與上海(1923—1946)》《和食的饗宴》《觀知日本》《上海の日本人社會とメディア1870—1945》(閤著)等8種,譯著有《白河夜船》《蹇蹇錄》《日清、日俄戰爭》等12種,編著有《日本曆史與文化研究》等11種。
生活中很少遇上不爱吃的人,遇上美食,大多数人都是没有抵抗力的。只不过吃货也有高阶和低阶之分,低阶的吃货主要是吃个味道,而本书的作者徐静波老师就算是一名高阶吃货了,人家吃的可不只是味道,还精心研究了美食背后的文化。《和食》这本书结合日本历史,将日本饮食的发源...
評分在日本料理店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今天,谁要是胆敢声言没吃过日本料理,简直说不出口,会被人认为弱爆了。不管喜欢与否,品尝过日本料理的大有人在。如果你对日本料理不感冒也情有可原,毕竟日本饮食偏于清淡,没有中华美食煎炒烹炸的浓郁醇厚滋味。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料理在...
評分 評分-_-日本人對四季變化的敏感,在食材、食器和擺盤的講究上得到瞭充分的體現。這種“一期一會”的浪漫,更是深深地紮根在日本人的基因裏。帶著不捨與眷戀,我們送走瞭上一個季節,並滿懷期待著等待來年的相遇。在日料中,我們不僅能品嘗到食材的最佳風味,還能在擺盤中感受到四時的美好與變化。而設想周到的用餐流程,則展現瞭對客人的體貼和關懷。從食物到自然,再從自然到人文關懷。每一道料理都蘊含瞭曰本人獨特的審美,以及對大自然饋贈的感恩與感悟。
评分作者:知名、4; 裝幀開本手感:精裝、5;畫麵圖像清晰度:有圖、3; 印刷字體:字體相當清晰,間距可以、4; 內容:還行,比較詳細、4; 厚度:厚、4; 價格:還行、3;總體可以,還得時候太匆忙,還是比較詳盡的,文字功夫不錯
评分作者:知名、4; 裝幀開本手感:精裝、5;畫麵圖像清晰度:有圖、3; 印刷字體:字體相當清晰,間距可以、4; 內容:還行,比較詳細、4; 厚度:厚、4; 價格:還行、3;總體可以,還得時候太匆忙,還是比較詳盡的,文字功夫不錯
评分從飲食入手解析日本文化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內容鋪陳全麵,隻是有些純學術性的研究略覺枯燥。歸根結底,日本料理的演變曆史其實就是日本在吸收先進文化的基礎之上不斷改良升華,形成自身特色的過程。
评分從飲食入手解析日本文化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內容鋪陳全麵,隻是有些純學術性的研究略覺枯燥。歸根結底,日本料理的演變曆史其實就是日本在吸收先進文化的基礎之上不斷改良升華,形成自身特色的過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