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政治教育、政治愿望、祸患之中的教师、当官的年代和死缓阶段。一方面,阿隆追述了20世纪法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细致地描绘了各种行为人的面貌。他把自身生活以及公共生活的周边环境都写了进去,而内心波动和事件起伏只是稍有触及。另一方面,他把自己的全部著述都收 集和归纳到书中,每篇著作的核心内容,他用几页提要加以说明。阿隆还补充了对其评论的各种反应,收入了他曾收到的赞同或反对他的信件,以及他自己写的回顾性评论。从某种程度上讲,《雷蒙•阿隆回忆录》归纳了他的整个人生和全部著述。
雷蒙·阿隆(Raymond Aron,1905—1983),20世纪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知识分子的鸦片》《社会学主要思潮》《阶级斗争:工业社会新讲》《国家间的和平与战争》等。
译者 杨祖功 (1937-),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已退休),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经济与政治、西方政治制度等。译有《政治社会学:政治学要素》《论经济“奇迹”》等。
王甦 (1982-),巴黎十大社会学博士,法国国立人口研究院研究助理,译有《男人的历史》(第三卷)、《国家间的和平与战争》(即将出版)等。
.................................................................................... 译文总体的质量还可以,但有些用词与前后文呈现的作者表述的心态不一致,读起来感觉很怪,同时部分人名翻译有些乱,这个不知道应不应该算审稿编辑的责任,本来对这本书的期望还是蛮高的...
评分【读品·浅尝】 王晓渔 关于阿隆,我们除了知道他与萨特的分歧,还知道些什么呢?幸好,1992年三联书店就推出《雷蒙•阿隆回忆录:五十年的政治反思》,今年新星出版社将它再版。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阿隆的一句话:“我相信,我已经说出了基本事实”,这让人想起聂鲁达的回...
评分科捷夫、科杰夫、柯捷夫,猜猜看,他们是不是三兄弟? 当然不是。 他们是《雷蒙·阿隆回忆录》中一代哲人科耶夫的三个“化身”。在这本书中,不同的章节,哪怕仅仅隔开薄薄的几页,科耶夫就可能摇身一变,成为“科捷夫、科杰夫、柯捷夫”中的一个。并且在这些中文名字后面没有...
评分拉尔夫达伦多夫“在《心灵内外的旅程》一书中提到雷蒙阿隆和亨利基辛格——他们都是学者、历史学家、知识分子性新闻工作者,发挥了重要的公共作用,但未尝没有付出代价:遭到心怀嫉妒的学术同事的诋毁,被讲求实际的政治家指责为书生论证。达伦多夫评论说阿隆距离权力太近而...
评分科捷夫、科杰夫、柯捷夫,猜猜看,他们是不是三兄弟? 当然不是。 他们是《雷蒙·阿隆回忆录》中一代哲人科耶夫的三个“化身”。在这本书中,不同的章节,哪怕仅仅隔开薄薄的几页,科耶夫就可能摇身一变,成为“科捷夫、科杰夫、柯捷夫”中的一个。并且在这些中文名字后面没有...
分量。甲骨文,功德一件。
评分不过如此。
评分雷蒙阿隆,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评论家、保守主义者,萨特的好友,巴黎大学教授,《知识分子鸦片》的作者。他的回忆录,在九三年三联书店出过一版,2006年新星出版社再版,本版仍是在三联版基础上修订增补,从原来的一册,变成了厚厚精装两大册。从内容上看,雷蒙阿隆作为法国著名的极右翼,从来都是站在西方、法国和保守主义一方,但是很奇怪的是,在回忆录中,他确实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并试图用社会学加以解释的学者之一。也就是说,他是研究过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单纯的意识形态叫嚣。这就与其他保守主义者有了很大的区别。同样,作为萨特的大学同学,他一直保持着与这位终身好友的关系,虽然从交流变成论战,甚至是媒体上的攻击,但是阿隆还是保持了冷静和克制,至少没有过分黑萨特,这也表明保守主义的修养还不错。至少比破口大骂的左派强。
评分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无需赘述,他文字中敏锐智但又骄傲。总结起来就是一个人舌战群儒,打嘴炮的一生,与萨特相爱相杀,最终在生命力上战胜了萨特,获得很多问题的最终解释权。传记几乎涵盖了20世纪重要的国际大事迹,穿插了以往阿隆作品的解读,所以虽然是传记,其实读起来挺累的。几个有趣背景,对纳粹德国苏联模式的批判,五月风暴中反对学生与萨特撕,还有在锡安运动,阿尔巴尼亚对立也有见解,只可惜他没看到苏联解体等。不过,我更喜欢书中两部分,二战中法国的自由法国运动中的体发展,战后阿隆把持右翼费加罗报与左翼世界报争天下,故事性很足。
评分永远没有善与恶之争,只有可取与可憎之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