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邓广铭
出品人:
页数:305
译者:
出版时间:2017-4-1
价格:5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58898
丛书系列: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新版)
图书标签:
  • 邓广铭
  • 王安石
  • 传记
  • 人物传记
  • 中国历史
  • 历史
  • 宋史
  • *三联@北京*
  • 北宋历史
  • 王安石
  • 政治改革
  • 宋神宗
  • 变法图强
  • 儒家思想
  • 宋代官员
  • 历史人物
  • 改革家
  • 中国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北宋政治改革风云中的领袖人物王安石,以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精神,当北宋中期积弊已深、内忧外患扰攘之际,以一身任天下之责,推展以富国富民强兵为宗旨的变法革新运动。其才识“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其文行“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其魄力“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苏轼语)

王安石“三不足”的境界,使他成为当时思想界的先进人物,同时也成为脱离了广大知识阶层的人物。加以政治风云的变幻,倾泻于王安石身上的污泥浊水、诬谤丑化,始自其生前,至南宋则愈演愈烈,几近千年而未得涤清。

邓广铭先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历经半个世纪之久,倾注了巨大心力,四写王安石,体现出一个史学大家的时代眼光与严谨精神。作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展现出一个颇具特色的熙宁变法改制时期,凸显出一个抖落掉污染、误解和扭曲的政治改革家形象,使王安石能够以其本来的风度和丰采,再现于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邓广铭,字恭三,1907年生于山东临邑。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在宋辽金史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主要著述有《岳飞传》《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等人物传记以及《稼轩词编年笺注》等。

目录信息

序言
第一章 当国执政以前的王安石
第一节 从童幼到青少年
一 王安石诞生的时间、地点
二 王安石的父母
三 王安石青少年时期的心路历程
第二节 进士及第和初入仕途
一 本是合格的状元
二 在签书淮南东路节度判官厅公事任上
三 在知鄞县任上
第三节 王安石愿作地方官“以少施其所学”
一 做舒州通判
二 在江东提刑任内的一些事
第四节 王安石再到北宋朝廷供职
一 勉强就任三司度支判官奏进长达万言的《言事书》
二 参加了是否续行榷茶法的讨论
三 参与相度牧马监变革问题的商讨
四 为王安石的《明妃曲》辩诬
五 王安石畅论理财为治国先务
六 径迁知制诰
七 辞官归江宁守母丧 收徒讲学
第二章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革新
第一节 任翰林学士期内的王安石
一 王安石劝说宋神宗做大有为之君
二 王安石愿助宋神宗大有为
第二节 王安石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变法革新
一 变法的终极目标是富民、富国和强兵
二 摧制豪强兼并
三 对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视和积极性的调动
四 崇尚法治
第三节 王安石变法革新的精神支柱——“三不足”精神
一 “天变不足畏”
二 “祖宗不足法”
三 “流俗之言不足恤”
第三章王安石入参大政时治国安邦的两大抱负
第一节 向大自然讨取财富的为天下理财之法
一 “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主张的提出
二 与司马光关于理财问题的争论
第二节 王安石吞灭西夏契丹统一中国的战略设想
一 北宋建国百年内对契丹(辽)政策的几次改变
二 王安石志欲恢复汉唐旧境统一中国
第四章王安石推行新法及其所遇阻力
第一节 有关理财和兴农的各种新法
一 最能体现“为天下理财”主张的“农田水利法”附说王安石对黄河的治理
二 均输法
三 青苗法
四 免役法(或称募役法)
五 市易法
六 方田均税法
第二节 有关恢复民兵制度和加强军队作战实力的两种新法
一 保甲法
二 将兵法
第五章 王安石对待敌国外患的决策
第一节 全力支持王韶对西蕃诸部的招讨——断西夏右臂的河湟之役
第二节 在契丹统治者两次制造衅端时的对策
一 熙宁五年契丹统治者的第一次挑衅
二 熙宁六年契丹统治者的第二次挑衅
三 韩琦、富弼主张自行解除武装以 释契丹统治者之疑
四 驳斥邵伯温捏造的“以与为取”的无耻谰言
第六章 王安石的两次罢相
第一节 宋神宗畏天变与王安石的首次罢相
第二节 战略设想的破灭和王安石的第二次罢相
一 用孟子的“濡滞”去齐探求王安石迟迟辞别相位的原因
二 王安石的二次罢相非因吕惠卿的“发其私书”
第三节 略论宋神宗、王安石二人间的关系 一
一 思想境界和战略设想的差距使宋神宗与王安石的关系日益疏远
二 宋神宗依然运用要使执政大臣“异论相搅”的那条家法
第七章 宋神宗的逝世与宋廷政局的大变
第一节 宋神宗的逝世和保守派人物的当政
第二节 章悻就役法问题对司马光进行严厉驳斥
第三节 新法全被废罢
第四节 司马光、文彦博等人弃地与敌
第八章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第一节 这次变法是革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一场激烈斗争
第二节 为天下理财的成效:发展了生产,扭转了积贫的局势
第三节 新法的被推翻不等于新法的失败
第九章 王安石的暮年和身后
第一节 十年的退休生涯
第二节 身后的冷落
附 志
编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和举措,当然有其可以议论商榷之处,但那不属于本书主题之内,故概不涉及了。” 邓老应用历史之妙,沉思…… 两条路线的斗争,亘古不变。可是等新中国的史家才发现了这个真理,晚了还是早了——悲哀!  

评分

历史学家研究历史,大概就是两条路线。要不就是致力于还原历史的真相,这就要通过种种手段去对历史做一个严谨的考据,而不带着自身的情感;要不就是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探索出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对时下的形势进行分析。大部分历史学家可能都倾向于第二种路线。 所以容易看到两种极...  

评分

本人这篇小文,不专说王安石,也不评论变法,只稍稍点评这本书,是以起了这个名字。 不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然评关于王安石的书,总要牵涉宋史,才疏学浅,但恐贻笑大方。 邓广铭老先生是宋史领域的一代大师,他对宋史的研究方法也奠定了建国以来宋史研究的格局和路数。单...  

评分

邓恭三先生的这本书书不厚,但我却拖沓了很长时间才把他读完。本书的一大特点是近乎脸谱试的人物展示,正面一号人物王安石,反面一号人物司马光……这种写作方法令人非常费解,被誉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的邓广铭先生如此标签式的写法非常不令人满意,我一度对...  

评分

昨晚跟Z聊了大半夜,其实是缘于对古代文人的不同看法,她非常喜欢苏轼,喜欢他的豪放洒脱,与世无争,喜欢他诗歌里的恬淡自然,或许这是大部分人喜欢苏的原因,其实我也非常喜欢,后来我发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给她,其实我更喜欢山野气质的诗人,但是她觉得陶渊明如果没有...  

用户评价

评分

特定时段、特定主题下的特定观点,未见可解介甫,或可一窥恭三。

评分

看看历史,发现总是在重复,所以任何对历史的书写,都可以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借古喻今。

评分

邓先生这文风像唯物史观和工科逻辑的集合体,驾驭史料极为简洁,线索清楚还又前后呼应,功力不是一般历史作家能比的;内容的好处在把新法当一个整体来写,新法的一切目的在“灭西夏征契丹、恢复汉唐旧境”,“为天下理财”一大半是为此准备,这可以解释清楚很多东西,但还是有硬伤:写新法的效果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理想的“法意”上,弊端几乎没展开写,甚至刻意回避,这实际上就把王安石的形象描成了一幅唯物史观的“改革先锋”脸谱,倒是宋神宗的形象更丰满些

评分

更想打7.5分。结合解玺璋译写的梁启超版《王安石传》阅读,会更好理解,毕竟本书文言文很多,而且比较考究,当科普历史读物还是有点难读。两书虽均是为王安石辩诬,但其中观点还是各有不同,也算是互为补充。

评分

考辨精细,论述平实,允为良史。读罢全书,可发现邓先生在坚持朴学精神的同时,又含有满满的现实关怀,颇有一种“直把荆公做邓公”的气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