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美国

素质教育在美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黄全愈
出品人:
页数:278
译者:
出版时间:2017-5
价格:3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5496300
丛书系列:素质教育在美国
图书标签:
  • 教育
  • 黄全愈
  • 美国教育
  • 美国
  • 素质教育
  • 米格2019年读的书
  • 教育学
  • 我的藏书---米格21的藏书
  • 素质教育
  • 美国教育
  • 教育改革
  • 比较教育
  • 教育理念
  • K12教育
  • 教育发展
  • 教育政策
  • 多元智能
  • 终身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成绩那么好?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

如果说美国的教育好,为什么长年在美国读书的孩子回国后无法跟班?

如果说美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人口只占世界5%的美国,却获得了世界上最多的诺贝尔奖?

就上述问题,黄全愈教授历时二十余年,深入到美国教育的“心脏”中去做研究,并对国内的教育进行了发人深省的反思。作者从他跨文化的经历和独特的视角,揭示美国基础教育成功的精髓,从而指出中国素质教育的盲区。

作者的叙述和分析,引人入胜,诱人深思;所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振聋发聩。本书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爱弥儿》”,曾荣登中国大陆非文艺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作者简介

黄全愈,旅美教育学家。先后担任美国迈阿密大学亚洲、亚—美学科部主任,孔子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教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被迈阿密大学授予“(学术)重大影响奖”,并被提名为杰出教授。

黄全愈是中美教育和文化比较专家,他长期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其作品《混血虎》曾荣登《纽约时报》《出版家周刊》推荐书单。所著中美教育比较系列,在中国教育界不断引起强烈反响,其中,《素质教育在美国》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爱弥儿》”。

目录信息

引言001
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001
尴尬的问题003
绕不开的定义005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015
创造性不能“教”021
第二章能不能用左手写字025
又一个尴尬的问题027
中华民族的迷惑028
人有哪四种行为030
素质教育的盲区045
第三章要不要投自己一票055
谁来射点球057
竞选班代表065
投不投自己一票071
第四章老师能不能有错别字079
老师能不能有错别字081
长辈是不是孩子的朋友087
要不要尊师爱生094
第五章要不要教育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099
有没有统一的是非判断标准101
要不要教育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104
“没商量”的“天条”109
第六章到大学阶段才做学问吗131
初级教育打基础,高级教育做学问133
往车上装货,还是给车子加油134
做研究的目的145
第七章教育要不要平等159
平等的困惑161
不平等的三个永恒前提161
三个概念:平等、公平、公正162
平等概念对教育的迷惑164
矿矿经历的“天赋教育计划”165
公平概念对教育的困惑178
公正概念对教育的诱惑183
第八章要不要惩罚孩子185
儿子经历的惩罚教育187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什么197
自己改造自己203
第九章几个值得思考的教育观念问题213
到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215
要计算器,还是要计算技220
在中国接受初等教育,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是不是最佳组合228
孩子能不能对长辈说“不”234
乌龟比兔子跑得快吗239
第十章值得思考的若干教育体制问题243
要不要取消高考245
要不要专业对口250
专业对口的中国特色251
专业对口的弊端252
改革的可行性与对策252
美国的可借鉴经验256
要不要给教育工作者留下“铁饭碗”268
要不要外行管理内行271
后记274
参考资料27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在美国工作,孩子也在美国接受教育并成长。记录的见闻及对东西方的对比和思考。lotta fun.

评分

天赋高的孩子需要怎样的素质教育?是揠苗助长地学高年级课程,还是让孩子做研究,锻炼他的创造,批判能力?

评分

谁想看这本书请联系我,15元全国包邮。八成新,没有字迹和画线。Q1872913373或者站内联系

评分

作者在美国工作,孩子也在美国接受教育并成长。记录的见闻及对东西方的对比和思考。lotta fun.

评分

李君老师提到了,作为准备论文的,嗯,闲书 就看到关于研究能力的一些看法,是否在有了丰厚知识之后,并具备所谓研究能力了才能开展研究?(p.145) 这是个蛮有趣的问题,因为是困扰我所知道的很多朋友的一个问题。可是书里没有说太清楚,倒是 璠 那里有篇日志,讲的明白。 重要的不是"研究能力",而是"去研究的能力"。首先是如何看待自己,一个个人的可能性,其次是如何看待研究,到底多大的事儿是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