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曆史 海外中國研究 中國近代史 甲骨文叢書 中國革命 於爾根·奧斯特哈默 中國史 政治學
发表于2025-02-16
中國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萊布尼茨奬(2010)、格爾達・漢高奬(2012)、湯因比奬(2017)獲得者,著名曆史學傢於爾根·奧斯特哈默作品!
1925年5月30日將成為遠東曆史上一個偉大的日子,猶如歐洲的巴士底獄事件一般。
五卅事件開啓瞭從1925年至1927年這段風雲跌宕的曆史,中國史學界稱之為“大革命”:在逐漸倒嚮共産主義的激進派學生的領導下,群眾性示威活動在城市中展開。其激情澎湃的程度,唯有40年後的“ 文化大革命”堪與之相比。在1925年5月30日這一天,中國革命從無序的泄憤轉入瞭有目標、有組織之行動的階段。
於爾根•奧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1952年生,曾在倫敦德國史研究所和弗萊堡大學工作。現為康茨坦茨大學近現代史教授。齣版過大量有關18世紀以來的歐亞曆史著作,如《世界的演變:十九世紀史》(Die Verwandlung der Welt) )《亞洲的去魔化》(Die Entzauberung Asiens)《中國與世界社會》(China und die Weltgresellschaft)。目前,他正在從事20世紀的去殖民化史研究,並和入江昭(Akira Iriye)閤作主編《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6捲本)。
適閤中學生把近代史的課本背好以後讀,從各個維度建立對近代史的整體認識。
評分有趣的點:人力車夫是最大工人後備軍、日軍是亞洲最大毒販、孫中山被忽視的《實業計劃》和改革開放後政策如齣一轍、北京掏糞工清一色山東籍、清末新軍建立得益於日本顧問幫助…… 印象較深的論述: 革命未必意味著社會變遷。“青年”概念的發明。民國經濟的停頓論vs增長論。將民族主義分為四類(反帝、政治、種族、文化)。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論的修正。“一統”意識的思維延續(割據而不分裂)。對農民革命意嚮(階級衝突)的否定。土改作為釋放戰爭資源之手段。 優秀的曆史社會學論著,對曆史變遷中的內和外、延續和斷裂、客觀和主觀、結構和偶然等諸多視角的熟練運用。信息量大,綜述能力極強。如果翻過《世界的演變》,就知道其視野之開闊,論述之紮實。 “土地革命是一場具有社會影響的政治革命,而不是一場具有政治影響的社會革命。”
評分一般,基於各種二手西文著作的革命史綜述,但視角很有意思,對不瞭解中國的西方讀者很適閤。不過其使用的基礎史料是彭明主編的《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這套書所選史料大多經過剪裁,需要對照其它文獻使用。
評分3.8星吧 1. P142 Para1 Line15 李大釗的生卒年應為“1889-1927” 2. P150 Para1 Line2 注釋51在P299不存在 3. P264 Para2 Line9 “430”後缺“萬”
評分這個德國曆史學者對於中國的研究比較深入,這本書裏有一部分觀點基本上和國內的區彆不大,估計是受瞭內地曆史學者的影響,不過整部書的體係完整,將中國近代革命的起源於發展論述瞭齣來,更偏重於政治方麵的分析,有些觀點也讓人耳目一新如對孫中山的評價和共産主義興起的原因等等。問題是有些泛泛而談
篇幅精悍,其实都很适于放入牛津通识系列。主题是对1911-1949期间中国革命的论述。 正如作者自陈,于尔根延续了德法史学的传统,将历史社会发展归结为一些宏观力量间的引动,宗教、农业、官僚体制、社会思想间的博弈,阶级力量对比等。虽说是引证了很多西方基础汉学研究的成果...
評分我们不妨用“反现实”思维来思考一下,当时的清朝政府是否有可能采取另一种方式来应对西方的入侵?假如早一步妥协,第二次鸦片战争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话,中国或许就可以避免主权上的更大损失,就像后来实际发生的一样。但是,中国能否像1868年后的日本明治维新那样,利用来自外部...
評分 評分 評分篇幅精悍,其实都很适于放入牛津通识系列。主题是对1911-1949期间中国革命的论述。 正如作者自陈,于尔根延续了德法史学的传统,将历史社会发展归结为一些宏观力量间的引动,宗教、农业、官僚体制、社会思想间的博弈,阶级力量对比等。虽说是引证了很多西方基础汉学研究的成果...
中國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