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关于萨特思想及存在主义的入门书
再现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交锋的现场
为什么“主体性”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必不可少?
——————————————————————————————————————
1961年,刚发表过《辩证理性批判》的萨特,与一群一流的马克思主义者相聚于罗马葛兰西学院。这是一次极具历史意义的互动,记录了萨特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转变。与此同时,尽管萨特阐明了自己研究主体性的方式,强调了其思想的非主观主义特征,却还是暴露了与黑格尔思想的亲缘关系……
在政治和哲学都发生了根本转变的五十年后,我们该从什么视角切入这一文本?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
20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的代表人物,兼具社会活动家、文学家、批评家等身份。出于“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萨特被授予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没有接受这一奖项,理由是他“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
萨特的名字,是战后法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其重要哲学著作包括:《想象》(1936)、《自我的超越性》(1937)、《存在与虚无》(19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辩证理性批判》(1960)等。
关于主体性,萨特谈到整体的内在化和组织化,他的意思是我们通过实践来不断整合自己,我们在现实中会遇到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事,主体通过实践将外部所见所闻融入内在来重新整合自己,所以这一刻的我和上一刻的我已经不一样,因为我在不停地整合自己,每个个体所见所闻不同,...
评分关于主体性,萨特谈到整体的内在化和组织化,他的意思是我们通过实践来不断整合自己,我们在现实中会遇到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事,主体通过实践将外部所见所闻融入内在来重新整合自己,所以这一刻的我和上一刻的我已经不一样,因为我在不停地整合自己,每个个体所见所闻不同,...
评分关于主体性,萨特谈到整体的内在化和组织化,他的意思是我们通过实践来不断整合自己,我们在现实中会遇到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事,主体通过实践将外部所见所闻融入内在来重新整合自己,所以这一刻的我和上一刻的我已经不一样,因为我在不停地整合自己,每个个体所见所闻不同,...
评分关于主体性,萨特谈到整体的内在化和组织化,他的意思是我们通过实践来不断整合自己,我们在现实中会遇到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事,主体通过实践将外部所见所闻融入内在来重新整合自己,所以这一刻的我和上一刻的我已经不一样,因为我在不停地整合自己,每个个体所见所闻不同,...
评分关于主体性,萨特谈到整体的内在化和组织化,他的意思是我们通过实践来不断整合自己,我们在现实中会遇到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事,主体通过实践将外部所见所闻融入内在来重新整合自己,所以这一刻的我和上一刻的我已经不一样,因为我在不停地整合自己,每个个体所见所闻不同,...
萨特反对孤立、抽象的主体性概念,他认为主体性具有一种“非知”的特性,无法被预设并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情境不断调节、进行总体化来作用于客体。萨特对主体性的这个解释很像结构主义+黑格尔辩证法,永恒地在结构中进行重新定位来实现“正反合”的历史过程。
评分不是原稿,是讨论整理稿
评分怎么说呢,懂得多了一点,但是还是不太懂。感觉这个问题看了好多好多书都不太懂。
评分主体在情景中,他就是知觉的人,他在投射自身,在外物上显现自己的形象,并在折射过来的信息中认知自身,可是,物的环境是确定的,构建好了主体的位置,主体占据并行为,而这样的主体如何把握到阶级斗争的总体性?他们所置身其中的情景决定了他们的阶级意识,情景已经划定了意识的边界。
评分诗性是多义,哲学是单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