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作者:郭建龙
出品人:
页数:416
译者:
出版时间:2017-4
价格:CNY 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5911091
丛书系列:帝国密码三部曲
图书标签:
  • 历史
  • 经济
  • 财政
  • 经济史
  • 中国
  • 经济学
  • 社会学
  • 好书,值得一读
  • 中央帝国
  • 财政
  • 历史
  • 中国
  • 政治经济
  • 财政制度
  • 古代中国
  • 国家治理
  • 经济史
  • 管理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另有新书《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热卖中。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54876/

————————————————

“国富”一定“民强”?帝国“ 盛极而衰”背后的历史逻辑到底是什么?

以故事的方式诠释中国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拨开两千余年帝国制度的迷雾,把握王侯将相之外更深层的历史脉络。

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 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

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特色一:

《穿越百年中东》作者郭建龙最新力作

林达/鄢烈山/刘军宁/吴晓波/戴立宁/王小明/ 羽戈/唐学鹏

多位专家学者鼎力推荐

一本中国人的《国富论》

一部新视角下的中国财政史诗!一段两千年的帝国财政传奇!

盐铁官营制度的建立,始作俑者竟是吴楚七国之乱?

备受称赞的王安石变法居然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饱受内忧外患的清朝如何能维持财政平衡?

……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特色二:

系统总结中国历代财政治理之经验,观照当下中国经济之改革,为转型中国提供智慧资源。

一部中国历代财政制度史,就是一部“大政府”与 “小社会”博弈的历史,一部官僚集团治理手段日益专业化的历史,同时也是开启历代王朝兴衰之门的密钥。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特色三:

读者通过本书可以了解:

1.王侯将相之外更深层的历史脉动。

2.财政问题在中国古代的演化和发展。

3.支撑现代经济和财政体制的三大支柱(国有企业、土地公有制、金融垄断)在历史上的来龙去脉、经验教训和最终归宿。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特色四:

有趣、有料、有观点!

本书不同于一般财经类作家的写法,作者结合自身财经记者的专业背景,利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梳理中国传统文献,在史料的阅读上更下功夫。本书是一部特殊的历史读物,书中的主角不是王侯将相,而是财政。将财政知识寓于历史叙述之中,通俗易懂而富有趣味性。

作者简介

郭建龙,独立作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出版作品有:小说《告别香巴拉》;文化游“亚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三千佛塔烟云下》《骑车去元朝》;人物传记《一以贯之》;商业传记《势在人为》;历史游记《穿越百年中东》。

目录信息

前言一部新视角下的中国财政史诗 I
中国历史的财政逻辑//III
集权财政的三大周期//V
引子汉武帝:两千年帝国财政的教科书 001
一场影响中国两千年财政制度的战役//001
汉初的自由经济时代//005
战争:名将之福,财政之灾//008
疯狂地卖爵,乱套的货币//011
解决财政危机,求助盐铁官营//015
干预经济,必用酷吏//019
消失的小政府//022
统一的代价?//025
第一部探索中的集权帝国
(秦到南朝,公元前221年—公元589年)
第一章秦代:中央帝国的诞生 029
楚汉相争:一道岔路口的选择题//029
秦代的财政革命和崩溃//035
汉高祖:帝国的重建//045
汉文帝:经济优先,财政让路//050
窦太后、贾谊和晁错:儒道之争的本质//057
第二章汉代:皇帝的财政僵局 063
汉武帝:不可避免的财政扩张//063
皇帝的铸币战争//070
汉昭帝:两千年前的国企争论//078
争权的政治,结块的社会//084
第三章一个幻想家的财政实验 090
过于平静的改朝换代//090
回归古代:西汉末年的儒家暗流//095
王莽:改革派的复古式集权//101
梦想家的币制幻想曲//105
第四章穿越朝代的制度惰性 112
当皇权受到抵制//112
制度的惯性之重//116
在摩擦中逐渐解体//121
制度之变与王朝崩溃//129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战争时期的财政竞争 132
三国:财政为王//133
统一战争中看不见的战场//138
西晋:道不尽的禅让制//142
查不清的土地,理不尽的户籍//146
南朝:漫长的终曲//152
第二部财政失控的繁荣帝国
(北朝到南宋,公元386年—公元1279年)
第六章唐德宗:吝啬皇帝的感慨悲歌 159
当皇帝出逃时//160
战争时期的加税经济学//164
藩镇割据时期的财政死穴//171
雄心勃勃的帝王和可怜的财政//174
沦为守财奴//180
第七章一千多年前的土地革命 184
北魏太后的政策与爱情//185
六世纪的“大跃进”//193
当社会在雄心中崩溃//200
第八章唐代:最简单的财政,最复杂的问题 204
被高估的行政效率//205
奇特的自我经营式财政//212
财政逼迫下的皇室搬家//218
贤相集团与聚敛集团//223
天宝变乱的财政之谜//229
盛世王朝的终结//234
第九章宋代:改革之殇 241
岳阳楼上叹革新//242
错综复杂的财政集权//248
官买官卖遍天下//253
熙宁变法和元丰改制//259
第十章纸币:温水煮青蛙的游戏 268
纸币猛于虎//269
金融诈骗案引出的货币由来//271
宋代七巧板式的币制//275
交子:民间播种,政府收获//279
最隐蔽的敛财术//283
第十一章金融大崩溃 286
能臣蔡京的金融投机//287
南宋的金融崩溃//294
贾似道:灭亡前的土地改革//302
第三部最完美的集权机器
(辽金到清,公元907年—公元1911年)
第十二章元代:大蒙古的财政危机 311
宰相脱脱:蒙古人的凯恩斯//312
大蒙古时期的财政//314
忽必烈的孱弱遗产//317
摇摆的政治和元朝的衰落//321
雄心勃勃的经济刺激计划//324
飞转的印钞机和社会崩溃//326
第十三章明代:最严密的集权皇朝 330
玩不转钞票的皇帝//331
亏本的对外贸易//337
蒙人的户籍和土地清查//343
农民意识和财政死结//348
张居正的挣扎和妥协//353
加税直到灭亡//358
第十四章清代:挣扎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362
探花不值一文钱//363
理想样本,也是落后样本//368
赔款与借债//373
重归往复的叹息与无奈//380
后记 384
附录 388
参考史料及著作 39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财政是政府的基础。维持政府存续、修建重大工程、发动战事等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撑。因此,历朝历代的执政者,无一不是殚精竭虑的抓住账本、精打细算。我国历史上两千年的中央集权帝国,一直在试探、摸索财政管理的方法,试图理好帝国这本帐。郭建龙在《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  

评分

今年读了不少历史书,一时技痒,利用本书的话语体系,写个总结性的东西,名唤中央帝国的三大定律和八大推论。 中央帝国三大定律: 1、暴力最大 王权源于军权,军权靠暴力维持。“王”字的象形字义是一把钺,砍脑袋的玩意,为了保证军队中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必须依靠死刑的恫...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想起胡寄窗的中国历代经济思想史。单从财政视角评价历史事件略有单薄。史论平平。核心在这两段:所有的改革始终没有办法触及中国经济的三大底线,这就是:国有企业不放弃、公有土地制度不触及,以及政府控制发钞权为代表的金融体系。 古今中外,对于一个集权制政府来说,只有两件事是它最关心的:第一,如何创建一套复杂的官僚制度,控制住社会;第二,如何从民间经济中抽取足够的财政收入,来养活这个官僚体系。不管是国有企业、公有土地制度,还是垄断货币发行,都是政府筹措财政的一种手段。当正规的税收不足以养活庞大的官僚机构时,政府就会想办法开辟这些新方法来获得收入。所以,所谓的三大基础,实际上是三大敛财手段。 中国的王朝衰亡,也必然是财政危机引起的失衡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才会发生。

评分

期待军事篇和统治哲学篇。

评分

财政是国之大权惹,想维系统治财权不能放。

评分

经济影响政治,政治决定军事,应该按照这个思路来学习历史!这本书只是讲了个大概,框架性的东西还不够完整,需要自己系统性的再补习一下。不过从入门级别的来看,很不错了!

评分

想起胡寄窗的中国历代经济思想史。单从财政视角评价历史事件略有单薄。史论平平。核心在这两段:所有的改革始终没有办法触及中国经济的三大底线,这就是:国有企业不放弃、公有土地制度不触及,以及政府控制发钞权为代表的金融体系。 古今中外,对于一个集权制政府来说,只有两件事是它最关心的:第一,如何创建一套复杂的官僚制度,控制住社会;第二,如何从民间经济中抽取足够的财政收入,来养活这个官僚体系。不管是国有企业、公有土地制度,还是垄断货币发行,都是政府筹措财政的一种手段。当正规的税收不足以养活庞大的官僚机构时,政府就会想办法开辟这些新方法来获得收入。所以,所谓的三大基础,实际上是三大敛财手段。 中国的王朝衰亡,也必然是财政危机引起的失衡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才会发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