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

菊與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美]魯思·本尼迪剋特
出品人:
頁數:372
译者:呂萬和
出版時間:2017-1
價格:3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0120517
叢書系列:日本叢書
圖書標籤:
  • 日本
  • 日本文化
  • 文化研究
  • 商務印書館
  • 日本研究
  • 社會學
  • 2017
  • 文化
  • 日本文化
  • 社會習俗
  • 民族性格
  • 曆史研究
  • 文學作品
  • 身份認同
  • 性彆角色
  • 傳統價值觀
  • 生活哲學
  • 文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菊與刀》是二戰後期美國人類學傢魯思·本尼迪剋特奉美國政府之命,為分析、研究日本社會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調查分析報告,旨在為美國管製戰敗後的日本提供政策依據。

“菊”本是皇傢傢徽,“刀”是武傢文化的象徵,本尼迪剋特以“菊”與“刀”來象徵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如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等等),由此入手,進而分析日本社會的等級製及有關習俗,並指齣日本幼兒教養和成人教養的不連續性是形成雙重性格的重要因素。作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徵概括為“恥感文化”,認為它與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強製力在於外部社會而不在於人的內心。

本書自1946 年齣版以來,在全世界引起瞭強烈反響,已經成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讀書,並被認為是社會科學研究直接運用於政治實際操作的傑齣例證。

著者簡介

魯思·本尼迪剋特(1887-1948),是美國當代著名文化人類學傢,民族學傢,詩人。曾任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係教授、係主任。其著作以《菊與刀》和《文化模式》為代錶,著作還有《種族:科學與政治》《祖尼印第安人的神話學》等。其理論對文化人類學,特彆是對文化與個性領域的研究産生瞭深刻影響。

呂萬和,南開大學曆史研究所、天津師範大學曆史係兼任教授。曾任天津市曆史研究所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室、日本史研究室研究人員。天津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研究員、天津社會科學院谘詢委員(1989年)等。齣版作品有《簡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齣版社,1984)、《明治維新與中國》一書(日本、東京六興齣版社,1988年)等。

圖書目錄

增訂版前言
譯者序言
第一章 任務——研究日本
第二章 戰爭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第四章 明治維新
第五章 曆史和社會的負恩者
第六章 報恩於萬一
第七章 “義理最難承受”
第八章 洗刷汙名
第九章 人情的世界
第十章 道德的睏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養
第十二章 兒童學習
第十三章 投降後的日本人
附錄一:魯思·本尼迪剋特小傳
附錄二:日本學者對《菊與刀》的評論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本短短200页最初只是作为一份美国人如何重建战后日本的战略研究报告,我用了5个小时把它读完。不能否认,日本已经从这本书的二战背景成长为重新野心勃勃的日本,正如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评价,任何时候读都会对日本了解又深刻一层,永远不会感觉过时。这是我们在硬盘里常...  

評分

读书的时候就被无数人推荐的书。以前不屑于了解,后来想明白了,讨厌一样东西也应该弄明白原因,不然就是糊弄自己。 一边读一边想起了《聪明的一休》,本尼迪克描写的幕府时代与一休中的描写没什么差别嘛。 还记得桔梗店老板的卑躬屈膝样子吗?那时候商人是比较富裕的,但商人...  

評分

死亡=悲哀=美,这是在日本人心目中的一个等式。 死亡在到来的那一刹那,如同樱花绚烂地飘落,这是美的极致,也是他们所想要的理想状态。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死亡意味着纯洁、干净和超脱。他们毫不畏惧死亡,坦然地面对死亡,欣赏死亡,而且他们像是在体验死亡,甚至乐于...

評分

这本短短200页最初只是作为一份美国人如何重建战后日本的战略研究报告,我用了5个小时把它读完。不能否认,日本已经从这本书的二战背景成长为重新野心勃勃的日本,正如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评价,任何时候读都会对日本了解又深刻一层,永远不会感觉过时。这是我们在硬盘里常...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日本對“義理”“忠孝”執著真的快達到一種病態的地步瞭,把“麵子”文化貫徹的淋灕盡緻,但感覺裏麵很多東西已經不適閤當代日本的解讀瞭,畢竟48年的書,很多東西已經過時,隻能作為一個輪廓或者曆史考據去理解吧

评分

精裝版 日本的恥感文化,容忍,“義理” 極其在意他人和社會的眼光 但根據書後的附錄評論,此書論據不夠充分,因此得齣的某些結論或者一些斷語有以偏概全之嫌

评分

愛美,尚武。

评分

作者牛逼。 “忠”、“孝”、“情理”、“感官”並沒有交織成日本文化,而是拼接齣瞭日本文化,因此日本文化中齣現瞭許多讓其他民族無法理解的矛盾性。但正如我們不能用拉格和艾爾工藝來評價啤酒的優劣一樣,存在即閤理。 作者的一個觀點對我觸動頗深:日本一再從中國倫理體係中吸取營養,“忠”、“孝”都是漢語,但中國人沒有把這兩項道德看做無條件的,其上還有更高的道德,那就是“仁”。統治者、父母必須“仁”,否則將失去人民和子女的“忠”、“孝”。在日本,“忠”、“孝”成為瞭道德體係的製高點,“仁”被排除在瞭道德體係之外:“仁”固然是值得稱道的美德,但它是份外之事,你並非非做不可......

评分

遑論作者部分結論的謬誤,作為太平洋彼岸基督教文化下的學者,能以此文化研究模式透析日本文化已屬不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