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5年登上國內眾多年度好書排行榜的《撫順故事集》之後,2017年,作傢趙鬆推齣瞭風格迥異的新作——《積木書》。
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短篇小說集”。因為它並非“短篇小說”的“閤集”。
我們可以稱它是“一部小說”。因為它是由很多閃爍著各種小說元素的獨立短章構成的書。
它不是各種故事碎片的收納箱,也不構建完整的故事。它改造那些仿佛要生成故事的碎片,順勢將原本殘缺的它們雕為成品,像安靜的零部件……
其中總會有某些篇章,讓你在讀後自然聯想到其它的某些。它們之間總是隱約著曖昧不明的關係或相投的氣息。
當然,它們也像積木,隻是它們並沒有那麼單純。構成它的每一篇裏都會這樣或那樣一些短篇小說的特質。但它們絕非那種果實的狀態——輪廓清晰、形象明確,不,它們更像被突然擊中的果實,而文字像鏡頭模糊的高速攝像機,捕捉到那些瞬間,又近乎虛擬。
在這部書即將付印的最後時刻,我們跟趙鬆做齣瞭一個默契的決定:刪除長達八頁的目錄。“這樣,”趙鬆說道。“就意味著,誰要想在看後重新找到其中的某一篇,就不得不在書裏仔細查找……我自己也不例外。”
《積木書》是一場“小說”的閱讀遊戲。它是什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瞭什麼樣的閱讀路綫和想象的方式。
趙鬆,作傢、詩人、文學&藝術評論傢。1972年生於遼寜撫順,現居上海。作品有小說集:《空隙》(廣東人民齣版社2007)、《撫順故事集》(廣東人民齣版社2015);誌怪賞讀《細聽鬼唱詩》(中州古籍齣版社2015);隨筆集《最好的旅行》(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2017即齣)。
恍惚中,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描述读这本书的感受。书名最初给了我错觉,以为作者要通过积木来搭建自己的文学世界,直到掩卷时才恍然,书中一百多个短章或许就是作者抛洒出的一个个积木。这些积木,浑身散发着暧昧的气息,花非花,雾非雾,似是而非,轮廓模糊,使人可以任意进...
評分 評分恍惚中,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描述读这本书的感受。书名最初给了我错觉,以为作者要通过积木来搭建自己的文学世界,直到掩卷时才恍然,书中一百多个短章或许就是作者抛洒出的一个个积木。这些积木,浑身散发着暧昧的气息,花非花,雾非雾,似是而非,轮廓模糊,使人可以任意进...
評分(刊于《新民周刊》2017年9月18日第959期) 文/俞耕耘 从《空隙》、《抚顺故事集》再到《积木书》,作家赵松始终在追问一个问题:如何写出异乎寻常的生活感知,搭建一种极端私人的文字表述。《积木书》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这种内向性的自我书写,作家甚至不太考虑他的理想读者。...
評分恍惚中,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描述读这本书的感受。书名最初给了我错觉,以为作者要通过积木来搭建自己的文学世界,直到掩卷时才恍然,书中一百多个短章或许就是作者抛洒出的一个个积木。这些积木,浑身散发着暧昧的气息,花非花,雾非雾,似是而非,轮廓模糊,使人可以任意进...
迷人的碎片,幾次齣差途中看完
评分讀到目前山羊、房間2印象最深。好幾個故事我竄到一起瞭。每一個故事,眼裏讀到的東西在腦子裏都是畫麵,像是在看短劇,而且,你挺幽默的[Grin]。隻是,晚上看瞭幾篇,早上再翻,覺得又好像沒看過。你這書像迷宮。
评分讀完趙鬆《積木書》,也許叫文學素描更閤適,完全脫離色彩的是素描,完全脫離劇情的小說呢,也許是剩下的描述練習,相較《風格練習》,它則在另一個範圍的廣度上,用文學素描探測人事軌跡,人類最初産生素描的衝動,乃是齣於他們的實際需要:搜尋某物,測定位置,安放某物,安置自身。這和趙鬆的文學素描非常相像,每一頁的描述都是在把素描綫在人事邊界來迴拉鋸,描述邊界的擴展,無疑是對小說的一種探索。就像哲學傢斯賓諾莎平素很是喜歡畫畫,據說他會隨身攜帶一本素描簿,用來畫下眼見之物。
评分#悅獨#由若乾篇以……開頭的故事或者說片斷組成,彼此獨立又似有關聯,且沒有目錄,就像書名所說,隨手從地上拾起一塊積木並對它的形狀進行描述,然後放下,再拾起另一塊描述,如此重復,作者仿佛在與作者進行一種互動,隻是描述積木,把搭積木的事交給瞭讀者,搭成什麼樣都不白搭。
评分#悅獨#由若乾篇以……開頭的故事或者說片斷組成,彼此獨立又似有關聯,且沒有目錄,就像書名所說,隨手從地上拾起一塊積木並對它的形狀進行描述,然後放下,再拾起另一塊描述,如此重復,作者仿佛在與作者進行一種互動,隻是描述積木,把搭積木的事交給瞭讀者,搭成什麼樣都不白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