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5年登上国内众多年度好书排行榜的《抚顺故事集》之后,2017年,作家赵松推出了风格迥异的新作——《积木书》。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短篇小说集”。因为它并非“短篇小说”的“合集”。
我们可以称它是“一部小说”。因为它是由很多闪烁着各种小说元素的独立短章构成的书。
它不是各种故事碎片的收纳箱,也不构建完整的故事。它改造那些仿佛要生成故事的碎片,顺势将原本残缺的它们雕为成品,像安静的零部件……
其中总会有某些篇章,让你在读后自然联想到其它的某些。它们之间总是隐约着暧昧不明的关系或相投的气息。
当然,它们也像积木,只是它们并没有那么单纯。构成它的每一篇里都会这样或那样一些短篇小说的特质。但它们绝非那种果实的状态——轮廓清晰、形象明确,不,它们更像被突然击中的果实,而文字像镜头模糊的高速摄像机,捕捉到那些瞬间,又近乎虚拟。
在这部书即将付印的最后时刻,我们跟赵松做出了一个默契的决定:删除长达八页的目录。“这样,”赵松说道。“就意味着,谁要想在看后重新找到其中的某一篇,就不得不在书里仔细查找……我自己也不例外。”
《积木书》是一场“小说”的阅读游戏。它是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什么样的阅读路线和想象的方式。
赵松,作家、诗人、文学&艺术评论家。1972年生于辽宁抚顺,现居上海。作品有小说集:《空隙》(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抚顺故事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志怪赏读《细听鬼唱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随笔集《最好的旅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即出)。
这本书真的“就像各种碎片的收纳箱”,里面是形态各异、闪闪发光的林林总总的碎片,让你喜欢,让你爱不释手,不明所以然,难以将我们通常的阅读期待投身过来。其实,有些篇目已经接近小说的形态了,但作者似乎有意抵制它们成为小说,减少戏剧性,让它们变得平淡、日常——这点...
评分 评分赵松喜欢在地铁上读书,他这本《积木书》,我也是在地铁上读完的。它可以从任意一块“积木”开始,也可以在短短一站路的时间内读完一个篇章,既不会被叙述带得太远,也不会因害怕到站时不得不终止阅读而难以进入。 通过以往作品认识赵松的读者,大都认为《积木书》是他小说风格...
评分《积木书》 上河-河南大学出版社 现已出厂发售。 它不是“短篇小说”的“合集”…… 它是“一部小说”…… 它就像各种碎片的收纳箱…… 它们被雕琢为彼此独立而又相关的零部件…… 它们像安静的积木…… 总会有些篇章,让你联想到其它一些…… 它们之间总是有着暧昧不明的关系...
歪斜的、超现实的、超越逻辑的、陌生化的、未完成的、种子般正在生长的、放大的、梦境似的场景。如同立体的多维的积木,邀请读者介入。精准的文字和放大了的、被延展的感知力都让人着迷。
评分#悦独#由若干篇以……开头的故事或者说片断组成,彼此独立又似有关联,且没有目录,就像书名所说,随手从地上拾起一块积木并对它的形状进行描述,然后放下,再拾起另一块描述,如此重复,作者仿佛在与作者进行一种互动,只是描述积木,把搭积木的事交给了读者,搭成什么样都不白搭。
评分迷人的碎片,几次出差途中看完
评分这本书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如果说《抚顺故事集》是一个布满灰尘的房间,那么《积木书》就是无数个布满灰尘的记忆盒子。光照、风吹、水滴,都是故事。
评分赵松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把音乐带进语言的作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