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

管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玛丽莲·罗宾逊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226
译者:张芸
出版时间:2017-6
价格:4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3058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玛丽莲·罗宾逊
  • 小说
  • 美国文学
  • 美国
  • 外国文学
  • 文学
  • 2017
  • 基督信仰
  • 家庭管理
  • 生活百科
  • 家居技巧
  • 日常护理
  • 时间管理
  • 家务指导
  • 生活常识
  • 家庭安全
  • 节能省电
  • 健康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奥巴马挚爱的美国传奇作家、美国颇具人文关怀作家玛丽莲·罗宾逊的超然人生之书。不同寻常的过去,使我们一旦踏上“流浪”这条路,就难以想象还有别的选择。

◆首部作品即成文学经典。入选耶鲁大学公开课,《卫报》100部优秀小说,《时代》100部优秀英语小说,《纽约时报》20世纪的伟大小说。

◆经久耐读的三代女性传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说“这不是一本急着要读完的书,因为它每一个句子都让人心旷神怡。”被评为当代美国经典。

◆在美国文坛颇具重要地位作家。普利策奖、海明威奖、橙子文学奖得主,奥巴马曾亲自颁发她国家人文奖章,是2016年《时代》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英国病人》作者翁达杰最爱的作家。小说被苏格兰导演比尔·福斯改编为同名电影。

--------------------

指骨镇,一个位于爱达荷州的偏远乡村,这里有着罕见的潮湿天气,整个村庄的人们不断面临暴雨、河水泛滥、房屋倒塌以及饥饿、寒冷的侵袭。

露丝和露西尔是一对孤女,照顾她们的人不断来去,而她们则期待在外婆和姨妈西尔维身上感受完整的母亲,但最终她们发现,有着小怪癖的西尔维只向往流浪的旅途。一天,早熟的妹妹露西尔突然惊觉自己对母亲的记忆早已因现实的侵入而腐烂,她选择回归日常,同时向往与指骨镇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地方;而内心更为丰富、内敛的露丝则和西尔维注定是流浪的人,在节节车厢中度过自己流浪的生活。

非同寻常的过去带给这对姐妹丰富但无法厘清的内心世界。挥之不去的伤感留存在她们的回忆和情感中,她们意识到:对逝者的哀恸在时间的河流中渐明渐暗,得不到慰藉。

----------------------

每个人物的出现都会带来一系列的情感纠葛。我想写的人物是那些能为我的思考提出问题的人。

——玛丽莲・罗宾逊

我发现自己读得很慢,然后越读越缓慢——这不是一本急着要读完的书,因为它每个句子都让人心旷神怡。

——多丽丝•莱辛

小说中对管家的理解,不仅在于保持屋子的清洁,更大程度上,是保持一个家的精神纯净:尤其面临家庭成员的离去,两位小孤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不断的遗弃。

——《纽约时报》

作者简介

玛丽莲・罗宾逊(Marilynne Robinson,1943— )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出生在爱达荷州的科达伦镇。写过四本小说和五本非虚构作品。处女作《管家》1980年出版后,立刻引起轰动,获美国笔会/海明威奖,并入围普利策文学奖,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经典。24年后,第二本小说《基列家书》出版,连获2005年普利策文学奖和国家书评人两大文学奖项。随后推出此系列另两部获英国橙子文学奖的《家园》(2008)与获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的《莱拉》(2014)。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为她颁发国家人文奖章,授奖词称:罗宾逊博士的小说以及非虚构作品勾勒出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充分探索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并定义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普世真理。2016年4月,玛丽莲・罗宾逊从艾奥瓦大学作家工作室退休。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作者文筆好,譯者譯筆也好。小說內容不落俗套。...................其實不容易。 (我喜歡林則良=東尼十二月,也喜歡他放在序的詩,雖然放譯者的詩當序其實是一件很怪的事,但那是一首好詩,所以變成一件好事) 閱讀的時候 時間流動的速度改變了, 我彷彿置身於湖底,...  

评分

我第一次感到阅读一本书应当正襟危坐,屏息静气,如果可以,我甚至不会拒绝事先焚香沐浴,洗净尘埃。此后桌上只需要一本书和一杯水,杯子要足够稳重,翻开下一页前我将绝不愿左手的动作扰乱呼吸。这一切本身将是一趟溺水者的远行,在湖底透过醉人的波光我将看见两个少女的倒影...  

评分

静谧、悠远。 合上书后的很长时间,情绪依然沉浸在这样的状态中。就像偶然沉入湖底以为会溺水而亡、却突然长出了能呼吸自如的鱼鳃。 情节再简单不过,某一天离家出走多年的母亲,心血来潮般带着两个孩子(露西和露西尔)回到依然居住在指骨镇的丧偶外祖母身边。安顿好一切,这...  

评分

评分

美国作家马克·奥康尼尔曾在《纽约客》上撰文:“当我们说起自己喜欢某个作家时,其实我们顶多只喜欢该作家的一半作品 。可是当我说我喜欢玛丽莲·罗宾逊的作品,我指的是她的作品的全部。” 比起很多美国最顶尖的当代作家,罗宾逊可谓非常“低产”,处女作《管家》写于1980年...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美国当代最炙手可热的女作家之一,玛莉莲的这部处女作的译介可谓是姗姗来迟,远在她后来那些代表作《家园》《基列家书》等之后。本书有着女性处女作特有的纤细与温柔,词句中游走着充满感性的纯净回忆,沉淀下的却是深深的疏离。不过,对于译名,我觉得颇值得商榷。一方面“管家”一词难免歧义,而小说重点并不在作为管家(housekeeper)的外婆和阿姨们;另一方面housekeeping本意做名词时也不是人物,而偏重家政、家务等职业,做分词时更有管理、看护这一过程性的动作含义,而小说的主旨,恰恰是围绕两代三人的管家行为来反向描写一次次的离家。因此,个人觉得译作“监护”更加合理。

评分

翻译真是太好了,文景的翻译每次都值得信任。首先这个故事的创意就是很牛逼的,这个故事本身那怕只用一百字讲完也能拿下一个重要的文学奖,其次是写法了,转折处才了然,那么多不经意的闲笔却在人物和命运速转的铺呈上给了那么敦厚的精秒细节,还时不时会给几个力量无穷的句子,真是每句话都赏心悦目。

评分

喜欢呆在黑暗里的人,一旦靠近明亮的窗户,光亮的集中就把她变成了一个凡人,于是,世界陷落了,亡人与回忆消失了。她将用食物喂养自己粗陋的肉身,逐渐忘记自己的同类,几乎心满意足。

评分

詹姆斯·伍德说,在罗宾逊作品的背后是对神圣的破镜重圆的持久追问。《管家》正是其追问的开始。

评分

还是觉得这个小说非常难,读不太懂里面的隐喻。还是很喜欢反复出现的lighted room。从亮灯的窗户里往外看,看到的是自己在亮灯的房间里的影子,又被树和天空围绕着,只有从暗处往亮出看,才能看到那些差异。就像Ruth一直以来看向她生命里出现的这些人,揣摩着她们的那份生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