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 广受赞誉的摄影经典代表作
◎深情细腻的镜头,留存台湾乡土渐渐消逝的人情风景
◎温柔简净的文字,讲述照片背后人与自然的亲密依存
◎阮义忠摄影随笔代表作 “乡愁三种”精装文集首卷
---------------------------------------------------------------------------------------------------------------
《人与土地》是有“中国摄影教父”“台湾布列松”之称的阮义忠先生最为著名的摄影系列。书中照片拍摄于1974~1986年,展现了台湾乡村正在逐渐消失的人情与风景。《人与土地》系列作品中有12幅被巴黎现代美术馆珍藏。
那时候没有任何旅游指南,阮义忠依靠一本台湾客运路线图,走遍 岛上大大小小的角落,在都市的触须探达之前,记录下乡民最朴素的日常生活。这是人与自然还亲密依存的年代,人们在土地上成长、劳作,视勤俭与坚韧为生活的信仰,又最终归宿于土地。
阮义忠,摄影家、摄影评论家,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创始人。1950年生于台湾宜兰县。1972年于英文《汉声ECHO》杂志社工作,开始拍照。四十年来先后出版《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等十本摄影集,并于世界多国个展。论著《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摄影美学七问》被视为华人世界摄影启蒙书。创办的《摄影家》杂志被誉为最具人文精神的摄影刊物之一。1988年开始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任教,2014年以教授资格退休。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之后,成为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志工。近年来于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生活月刊等媒体撰写专栏,并在大陆各城市开设摄影工作坊。
年轻的时候只爱拍风景,去到景色绝美处,咔嚓咔嚓地按下快门,拿回来放到电脑里、博客上,赢几声赞美,再虚伪地谦逊一下,然后心满意足。 到后来,遍地都是驴友色友,尤其是那种把镜头伸到当地人鼻头上拍所谓民俗人文的,让我对拍人更持怀疑态度。 但其实,山水...
评分 评分在阮义忠先生“乡愁三种”系列文集中,最令人惊艳的是《正方形的乡愁》,最值得细细品味的是《失落的优雅》,而最最厚重的则要数这本《人与土地》,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不仅因为书中照片拍摄得精彩,而是这本书所选取的主题恰是作者内心深处最想表达的。 不论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评分年轻的时候只爱拍风景,去到景色绝美处,咔嚓咔嚓地按下快门,拿回来放到电脑里、博客上,赢几声赞美,再虚伪地谦逊一下,然后心满意足。 到后来,遍地都是驴友色友,尤其是那种把镜头伸到当地人鼻头上拍所谓民俗人文的,让我对拍人更持怀疑态度。 但其实,山水...
2017。作品本身并没有多少美学上的艺术价值,更多的是一种记录真实的历史凝固感。物以稀为贵。多数作品不是我喜欢的风格,而故事,也没有多少触动人心之处,文字略甜腻
评分2017。作品本身并没有多少美学上的艺术价值,更多的是一种记录真实的历史凝固感。物以稀为贵。多数作品不是我喜欢的风格,而故事,也没有多少触动人心之处,文字略甜腻
评分一半是文字,一半是相片,故事赋予意义,图像直击心灵。以为看到的与我无关,其实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倒影,我们从来不曾置身事外。
评分一半是文字,一半是相片,故事赋予意义,图像直击心灵。以为看到的与我无关,其实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倒影,我们从来不曾置身事外。
评分无论人如何成长与劳动,最终的信仰与归宿始终是土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