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电光火石都是真真切切的,只是有的灵魂生来就敏感易燃,在别人的回忆里不过一缕青烟,在他的生命里便成了燎原之势。可故事在那儿,如同日子早撂那儿,能添枝加叶的也无非是多愁善感几许。我写下这些,也是为了如今回头再看一眼那片火海,它在辽远的时间之外依然烈焰冲天,只是再也没有任何声息,静静的像是默片电影,虽然已经不再能切实感受到那灼人的温度,也无须再担惊受怕,但那火,确实不曾寂灭。
——马良
本书记述的,是一段理想还只是理想,不曾成为苦役,梦只是梦,还能来去自如的“无赖岁月”,这是一部更为彻底的“坦白书”,如同作者其他作品,讲述的是马良的成长与梦幻,却不小心道出所有人都曾有的困惑和坚持。
马良
1972年生于上海,1995-2003年期间从事广告影片的美术指导和导演工作,先后获得过2次中国广告节金奖,以及各种其他相关奖励计10次以上。2004年回到热爱的艺术创作领域,开始从事以摄影为媒介的图片艺术创作,并兼工绘画和装置艺术创作,现生活和工作在上海。2012年创作艺术项目《我的移动照相馆》,用时十个月,在全国35个城市搭建临时照相馆,免费为1600多人拍照,反响强烈,成为2012年度最被媒体关注的艺术事件之一。马良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观念摄影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是第一位获得世界黑白摄影大奖金奖的中国摄影师,被国际媒体誉为当代舞台装置风格摄影的代表人物。
我拥有的书籍大多是经过推荐的,欣赏的作者写的书,欣赏的作者推荐的书,推荐的书里的作者再推荐的书……而《人间卧底》算是偶得,印象中作者马良是我看了纪录片后了解到的艺术家,“移动照相馆”非常吸引我,于是微博关注了他,也没有刻意去翻阅,最近才发现艺术家写书...
评分认识马良是很多年前在新加坡的工作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朋友带我去了一个山坡顶上的Gallery。那里景色很好,透过铁丝网能看到一部分城市,有一个角度甚至有点thug life,让人忘记这是在那么守规矩的新加坡,而Gallery里面就是马良的展览。 作品并不算多,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系列的...
评分每年元旦,我都会收拾整理一下自己的书,把不会再看的书清理出来,在微信朋友圈免费转赠给喜欢的朋友,当然偶尔也会收到朋友的回赠,这本《人间卧底》,连同黑泽明的《蛤蟆的油》就这样到达了我的手中,感谢小川兄。 这本书偏自传散文性质,相比蔡崇达的《皮囊》,更胜一筹,胜...
评分认识马良是很多年前在新加坡的工作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朋友带我去了一个山坡顶上的Gallery。那里景色很好,透过铁丝网能看到一部分城市,有一个角度甚至有点thug life,让人忘记这是在那么守规矩的新加坡,而Gallery里面就是马良的展览。 作品并不算多,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系列的...
评分这是本很有海派风味的散文,近些年来“海派”作为一个纯叙述的中性词,不知怎么的渐渐趋向贬义词。或许是上海滩本就是个风云搅动的地方吧。马良,这个名字熟悉又陌生,突然出现在作者栏上不免有些神话色彩。可翻开书,小弄堂、可口可乐、热拓鱼,这本不是我所经历的年代,却有...
青春岁月里所有憋红了脸不发一语的男生,该有的浪漫。
评分他看上去挺粗糙,内心细腻的不得了。
评分像坐着神笔马良开的火车,从文革开到新时代,仿佛看到他放火的调皮蛋子样,看到了他眼中的蒲公英之夜,看到了人体的生命之美。真的是爱惨了这样的书,像冯骥才,汪老他们这样的人,生活一定是特别有意思,好像从书中弥补了童年因为太乖缺失乐趣,又活了一遍。嘻嘻(♡˙︶˙♡)今天真开心
评分青春岁月里所有憋红了脸不发一语的男生,该有的浪漫。
评分他看上去挺粗糙,内心细腻的不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